格言联璧学问类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学问类)。
2、学愈博则思愈远。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四书训义》
3、记诵之法,学问之舟。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6、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一册在手,揣摩研读,细心体会,必能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报效社会,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人生指南。
7、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到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格言联璧学问类)。
8、(译文)满口仁义道理,但内心却充满邪念,只责怪他人而从不责骂自己,这种人称为“挂榜圣贤”。只怕恶行为人所见,能敬畏鬼神,知人又知天理,这才是实际的学问。
9、(译文)读经书,阅传注,就为治学打下坚实基础;看史籍,鉴古今,就使宏论滔滔切中肯綮;游山川,观壮景,就使志气凌云眼界开阔;戒嗜好,弃私欲,就使胸怀磊落一尘不染。
10、真正的威严是从道德而生。道德隆重的人,虽然待人谦卑温和,而满怀正气,恭敬严谨,自然具有震慑力量,令人不敢放纵无礼,也就是所谓邪不侵正。不怒自威,以德服人,才是善用其威。
11、阅读未见过的书,如结识好朋友,情意和洽;重读已看过的书,如老朋友相晤,叙旧联谊。
12、距指边缘,指到很远的地方。穷山距海,指到达山的尽头,海的边际。可以引申翻译为极高的山宽,极辽阔的大海。
13、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14、(译文)古代的学者,为自己才学不高而担忧,就发奋学习,迎头赶上;现在的文士,为自己才学不高而羞愧,就隐满短处,避忌批评。
15、(译文)读书求明理,须让自己满意;与别人谈道理,须令别人佩服。
16、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人事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事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17、(熟人情世故做天下大事,合天理人心成地上好事)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
18、《格言联璧》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甚且将此书置于左右,朝夕参悟。盖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其中不乏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清)金缨兰生著
1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0、(译文)用心不能杂乱,杂乱则心神恍惚不能集中;用心不要劳累,劳累则精神疲倦不能有所收获。
21、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22、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3、(译文)诸位到书院为何,哪里仅仅限于是搞学问和写文章,具有一种技艺与特长,便可算得上是读书成才之人;我对所追求的也不过分计较,不过就是为子为臣为弟为友,尽到五种人伦的职责,共同成为恪守礼教的正人君子。
24、事理明白则心愈能清楚而专心能专一则事理愈能通达流畅。
25、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格言联璧·处事类》
26、我们相约,和一些有趣的人或者愿意变得有趣的人,做一些试图让生活有趣的事儿--把生活还给生活、用生活醇厚自己!道理都知道,我们在一起的核心宗旨就是彼此陪伴支持——践行践行持续践行, 练习练习反复练习。
27、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左宗棠
28、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太平御览·火部·卷三》
29、学问有渊博,文章有法度。揭奚斯元代文学家字曼硕揭曼硕
30、一册在手,揣摩研读,细心体会,必能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报效社会,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人生指南,因而其成书问世后即为宫廷收藏,流传民间,远播海外,成为影响深远、读者众多,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但由于刊行紊乱,版本差异较大。
31、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
32、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33、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34、(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害得失。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36、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
37、(肝胆待人运自佳)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38、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格言联璧·持躬类》
39、听断之官,成心必不可有;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无。——《格言联璧·从政类》
40、(译文)用真实之心待人,事情虽然不一定成功,但过后别人看见了我的诚意;用欺诈的心肠处理事情,别人虽然一时间受到迷惑,但过后别人必然见到你的虚伪狡诈。
41、(君子当事无小人,小人当事君子君)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42、刻苦读书,即使功名未就,但使人品高雅,气度不凡;道德高尚,但不希图报答,时时恬然自安,饱食酣眠。
43、(译文)小人办事,处理的原则是私利,合于私利的就看作利,违背私利的就看作害;君子办事,衡量的标准是道义,合于道义的就看作利,违反道义的就看作害。
44、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即使是极高的山宽还是极辽阔的大海,也不能限制他前进。
45、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46、(译文)事理明白则心愈能清楚而专心能专一则事理愈能通达流畅。
47、(译文)对圣贤的道理教导别人很容易,自己实践却是不容易的事。对圣贤的道理开始奋斗很容易,但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的道理与实践相结合,行仁政必本与德性。后代则相反,学问与实践不能统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别人。
48、(事事留心得其理,物物留心得其所)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49、原文如下: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50、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51、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52、(自己做事抓大,代人做事抓小)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53、《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潮阳郭辅庭有感于此,取旧所校定《格言联璧》,“就正通人,复加雠勘,端楷书写,重付精刊”。
54、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55、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仲夏 山阴金缨兰生氏谨识。
56、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57、心有成见,就好像用水浇石头,水一点都进不去;对事理不能领悟,则拘泥而不变通,一点都转动不得。
5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9、(天理无大小,避免以人心度之)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人事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事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60、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格言联璧·惠吉类》
61、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62、真正的威严是从道德而生。道德隆重的人,虽然待人谦卑温和,而满怀正气,恭敬严谨,自然具有震慑力量,令人不敢放纵无礼,也就是所谓邪不侵正。不怒自威,以德服人,才是善用其威。
63、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