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的名言或典故
1、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佚名
2、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
4、(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5、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译文: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知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知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7、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8、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9、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罗素
10、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1、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12、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13、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14、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15、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作为家长,我努力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辛勤地工作,积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言传身教便是如此。另外,我经常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比如清晨我送完孩子后,会参与家长安全岗志愿活动,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加入我们的行列。
16、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7、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8、班会课素材搜集:平时记录下的班级情况(谈心记录、成绩分析、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册)参考优秀班主任相关主题班会的模式及做法。百度,结合适合班会主题的故事和视频.
19、750年来,龟山书院作为将乐县一地的高等级学府,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知识人才。唐至清代将乐籍人士,出现2人登文武头榜、66人中进士、4人任尚书的人文盛况。龟山书院为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东南和福建省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发展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20、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1、出自《朱舜水集•劝兴》。9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22、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3、将乐杨时墓前的亭子上写着“倡道东南”因杨时把二程的学说传到南方
24、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25、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6、孩子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和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创造这种机会,并加以鼓励,直到他成功。这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27、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8、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2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30、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3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2、其网络中来。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只要班主任有一双慧眼,把资源看得真真切切,大把可用之“材”。
33、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5、转眼间,诺诺已经上初一了,长成了一个会古筝、中国画、电子琴的多才多艺的女孩。
36、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8、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9、解释: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
4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41、☞回复(化学知识)免费领初中化学必背知识梳理(赶紧收藏,可下载打印)
42、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