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1、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2、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3、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斯科特上校勇于探险,敢于面对死亡的精神的无限敬意。
4、“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从斯科特矛 盾的句子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5、颁奖词:集伟大与悲剧于一身,在面临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他失败了,这一次失败让他跌倒再也爬不起来,但他始终坚持,在生命的尽头与命运做着殊死抗争。
6、第二段写到挪威国旗时说:“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明明是挪威人先到达了南极点,作者为什么要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等这些带有贬义色彩的词?
7、《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8、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
9、师: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奥茨说的这句话和他这个人的性格、精神符合吗?
10、《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再拜谢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闻之不早。"
11、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建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念了纪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在皮尔里成功到达北极点之后,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0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12、生25:首先是参考资料,然后再仔细观察并适当联想。
13、斯科特回程时,一定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之前设置的贮藏点。课文写道:“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仑煤油”,这说明事先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为什么后文一直强调“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它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些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再次使她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等。阅读文章可以看出,煤油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为什么原本有“几加仑”的煤油,结果又说“太少了”?是本来就没有储存够,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损失?
14、B.威尔逊(xùn) 贮(zhù)藏 怏怏(yàng)不乐 广阔无垠(yín)
15、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6、爱德华·威尔逊:1829年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1849年毕业于亚拉巴马大学,18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
17、师: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好的,既然说到奥茨的细节,就请你读读写他的句子。
18、他给朋友们写信。他谦逊地谈到自己,但对整个民族感到无比自豪。他说,此时此刻,他以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当之无愧的儿子而感到欢欣鼓舞。“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他写道,“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的种族的勇敢精神和忍受力并未消失。”死神迫使他写出了男子汉的倔强和心灵的羞涩使他一生中没能说出的友谊的自白。“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仰慕、最挚爱的人,”他在给他最好的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但我一直无法向您表示您的友谊对我意味着什么,因为您可以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给您。”
19、勾勒细小的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常常于细小的景物上勾勒出来。文本中对暴风雪的描写:“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等等,这细小的暴风雪之景,渲染了悲壮的氛围,烘托了英雄牺牲的壮烈。
20、(2)贮藏 呼啸 跚跚来迟 鲁莽大胆 (跚跚—姗姗)
21、生23:我还是觉得茨威格是胡编乱造得的。他又不在现场,怎么会知道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比如文章中奥茨决定不拖累大家,说要出去走走,当时又没有照相机录音机,怎么就知道他是这样说的呢?这不是胡编乱造吗?
22、(1)癫狂 消蚀 风餐露宿 畏缩不前 (消—销)
23、阿蒙森为什么要在这里留下一封信,并且请第二名把这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我们知道,阿蒙森已经顺利返回,他为什么不亲自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国王?
24、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25、从价值选择来看,作为成功者的阿蒙森不符合茨威格选择传主的标准,相反,作为“失败者”的斯科特虽然是第二名到达者,但他随后在与极寒、暴风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五个人面对死亡时的大无畏的勇气,更带有悲壮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与大自然搏斗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更值得大书特书。胜利者的价值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不一定具有审美和情感价值,而失败者们的悲剧才具有感染人、打动人的独特力量,从而具备了书写的价值。正如有论者认为:“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保持着崇高精神的‘失败者’,大多是时代的‘超人’,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在抗争,甚至不惜毁灭自我来展现其创造力,他们虽败犹荣。”(2)因此,那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挪威国旗,不仅是斯科特的“主观印象”,同时也是作者独特的价值审视下的话语表述。
26、邮箱:bubianjiaocai@1com
27、《伟大的悲剧》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重要情节十分突出。作者舍弃了许多外在的材料,把他的笔触始终定格在人物的内在层面上去展开,借鉴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斯科特等的英雄形象,而且强烈地表现了作家主体的丰富感情、深刻思想和高尚人格。
28、有论者指出茨威格的每一部传记都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紧张而又重要的历史瞬间,注意历史人物性格的刻画、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录、心理生活和情感生活细节的解剖、事变中关键瞬间的作用等,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细腻的人道同情,为我们打开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人物的新窗口。”(4)这一点在《伟大的悲剧》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作者正是捕捉到了某些重要的历史瞬间,例如埃文斯牺牲的那个“历史瞬间”,作者写道:“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一个简短而铿锵有力的“不”字,揭示了五个人在困境之中互相帮助、互相给予生命鼓励的精神,一个“省略号”又暗示了当时的紧张气氛以及人物的心理纠结。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抛弃埃文斯,斯科特在日记写道:“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虽然埃文斯死去的时间略有出入,但作者在刻画其他人心理的时候,体现出了“细腻的人道同情”。
29、王侯败者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接受心理以及社会现实氛围的揭示。对斯科特南极探险悲剧的评判,茨威格显然以作传的事实,在给失败者以应有的历史位置,在启迪人们去深入长久地思考事件的意义。
30、地址:郑州市金水路288号18-2-2201
31、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销蚀。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32、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33、不矛盾。这里不敢劝阻,并非胆怯,而是因为令人绝望的无助和无奈。面对漫天的暴风雪,所有人都自身难保,对奥茨也爱莫能助。奥茨选择英雄式的死亡,大家只能理解、尊重他的选择。
34、1912年1月18日,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继挪威人阿蒙森之后终于到达了南极极点。但他们还是迟到了,此时挪威人已经凯旋而归。在返回的途中,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寒冷天气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之后,全体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斯蒂芬·茨威格于1927年依据斯科特探险队遗研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创作了《伟大的悲剧》。
35、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
36、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37、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38、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39、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
40、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41、新媒体记者:王莉莉于丽颖潘小润韩红淑陈曦鲁俊莉吴祖静 李之晓高晓红朱艳丽王雪民朱红梅 王雪艳崔照斌张玉芝陈健陈青莲孙俊丽黄有焕 王坦 梁维荣 雷敬娜 颜永革周春花朱锦花邓志杰刘桂珍马青
42、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3、斯科特的日记一直写到最后一刻,写到手指冻僵,笔从手上滑落下来。他希望有人能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足以为他和英国民族的勇气作证的篇页,这个希望支持着他作出如此超人的努力。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坏了的手指颤颤悠悠地写下的心愿:“请把这日记交给我的妻子!”但随后他又冷酷地明白无误地把“我的妻子”画掉,在上面写上“我的遗孀”这可怕的字眼。
44、斯科特(CaptainRobertFalconScott)英国海军上校、极地探险家。1868年6月6日出生于英国德文波特。斯科特上校带领他的团队踏上了特拉诺瓦远征之旅。他们于1912年1月17日成为首个抵达南极点的英国探险团队。
45、学生在阅读课文前两段时,时常会有如下疑问:
46、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47、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48、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研学旅行”导师专题研修学习感悟·梁冬青
49、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50、第一个是作者写道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时说:“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这句话中的“鲁莽”一词就是对斯科特五人的评判。那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鲁莽”一词呢?徐江教授认为“鲁莽”是作者用“极其隐晦的手法暗示了斯科特的错误”,认为斯科特穿毡鞋行军,用矮种马作脚力,导致行军速度慢,从而未能在暴风雪肆虐之前走出极地圈也有的教师认为:“相对于‘勇于牺牲的精神’,我们更应该教育学生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运用智慧避免‘可以避免的牺牲’,尤其要珍爱生命,要知道在错误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勇敢,其实是一种‘鲁莽’,是不值得学习的。”(7)其实,这些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作者所说的“鲁莽”进行了误读。结合上下文,此处的“鲁莽”不应理解为做事欠考虑、轻率,而应该理解为“有闯劲”“不惧怕危险”等,因为与“鲁莽”搭配的是“大胆的勇敢者”。
51、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后来听解说,知道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
52、(1)画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53、《儒林外史》25回::"几句话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
54、积累的语言,交流的魅力——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记录·邱娇
55、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56、《伟大的悲剧》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重要情节十分突出。作者舍弃了许多外在的材料,把他的笔触始终定格在人物的内在层面上去展开。
57、清·李渔《比目鱼·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吓得毛骨竦然。"
58、如果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就抱着“山永远在”的期望,坐在那里干等,而不行动,我想,他们与安第斯山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59、喜剧的主要类别之以表现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60、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极度痛苦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
61、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而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终将死去的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62、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
63、这些书信是十分奇妙的。面对死神,这些信里没有一丝一毫渺小的哀伤,字里行间似乎吹进了这没人居住的天空的水晶般澄澈的空气。信是写给几个人的,却是说给全人类听的。它们是写给一个时代的,但又是万古长存的。
64、师:而且这种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恰当的想象,对不对?好,还有哪个同学再来说,给他人写传记我们可以怎么做?你来说。
65、当斯科特一行达到南极点时,他们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一个月到达这里,作者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