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作品
1、老师的开场白将我思绪打断!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隐藏在虚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往往是时间和永恒,存在的荒谬,个性的磨灭以及人对自身价值的探究和对绝对真理的无望追求。
2、空间能伸能缩,时间也能伸能缩。大爆炸代表着空间的创生,同样,也代表着时间的创生。空间和时间都不能存在于奇点之前。简单地讲就是,时间本身也是从大爆炸之时起始的。
3、儿玉:日内瓦对他而言就是他的青年时光,是幸福的代名词。他年轻时在这里自学德语,翻着词典读诗歌,觉得很快乐。在最后的“特殊时期”,他是在学习阿拉伯语。(博尔赫斯作品)。
4、 1899年8⽉24⽇,博尔赫斯出⽣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之家,从⼩沉浸在西班⽛⽂和英⽂的环境中,受家庭熏陶,⾃幼热爱读书写作,⾃幼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学才华。7岁时,他⽤英⽂缩写了⼀篇希腊神话,8岁,⽤西班⽛⽂写了⼀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9岁,进⼊学堂直接读四年级。
5、上海译文版《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第二辑实拍图
6、此外,展览中还首次展出了玛丽亚·儿玉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传播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作品时所拍摄的照片。
7、要了解博尔赫斯令人心碎的矛盾一生,以及阅读他的作品,在这之前,或许我们不得不读一读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在这部研究扎实的传记中,埃德温•威廉森深入研究此前不为人知或难以获取的资料,展示了博尔赫斯作为人的一面:
8、阿尔贝托·迪亚兹:博尔赫斯一生都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博尔赫斯一生也没有写过爱情,虽然爱情是文学绕不过的母题。
9、 1923年,正式出版第⼀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开始在⽂坛崭露头⾓。
10、腾讯文化:你认为博尔赫斯写作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他对世界文学有何贡献?
11、博尔赫斯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
12、--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
13、我不知道是我还是博尔赫斯写下了这些话。----《博尔赫斯与我》(博尔赫斯作品)。
14、20世纪的西班牙语文学中,除了博尔赫斯,还有谁能写出如迷宫那般复杂的作品?
15、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16、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17、 1919-1920年,全家移居西班⽛,创作诗歌《红⾊的旋律》以及短篇⼩说集《赌徒的纸牌》。
18、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之中创作出了⼤量的作品,这些作品⼀诗歌、散⽂和⼩说为主,博尔赫斯的散⽂读起来像⼩说;他的⼩说是诗;他的诗歌⼜往往使⼈觉得像散⽂。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博尔赫斯的作品被⼴泛的介绍到欧美等国家,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常⼤的。
19、新京报:作为博尔赫斯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可否谈谈你是如何保护和发扬博尔赫斯的文化遗产?能否介绍一下博尔赫斯基金会的工作情况?博尔赫斯有一些作品在他去世后被发掘出来,是否会陆续出版?
20、后来再见到他,是我在中学的时候,我差点把他撞倒。我连连道歉,对不起,我没有看见你,我小的时候听过你的讲座。他问我,你工作了吗?我说,没有,我在读中学。他说,你想学古英语吗?我问,莎士比亚?他说,不是,更古老一点,六七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我说,那太难了,我学不会。他说,不是,不是,我是想问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学,我也不会。我说,那好啊。
21、看它的眼睛,它早已失去了自我,在那里的不是你们所熟知的普鲁托,只是野兽,被夺走尊严毫无目的地存活着,这是多么悲惨的事,你们应该明白吧。
22、博尔赫斯的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23、博尔赫斯:请允许我似是而非地说——既然我们都是朋友,我为什么不能这样说——作家等待着他的作品。
24、新京报:在旅行途中,博尔赫斯展现了他博闻强识的惊人天赋,你对这些风土人情的感受与他相同吗?能否具体谈谈?
25、丁尼生说过,假如我们能了解一朵花,我们就知道我们是些什么人,世界是什么了。他或许想说,事物不论多么细微,都涉及宇宙的历史及其无穷的因果关系。他或许想说,可见的世界每一个形象都是完整的,正如叔本华所说,每个人的意志都是完整的。神秘哲学家认为人是微观宇宙,是宇宙的一面象征性的镜子;按照丁尼生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如此。一切事物,甚至那枚令人难以容忍的扎伊尔。唯心主义者说,浮生着梦,生和梦严格说来是同一个词;我将从千百个表面现象归为一个表面现象,从一个极其复杂的梦归为一个十分简单的梦。别人也许会梦见我发了疯,而我却梦见扎伊尔,当世界上所有的人日日夜夜都在想扎伊尔,那么哪个是梦,哪个是现实,是世界还是扎伊尔?----《阿莱夫》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26、水是我怀念你时留下的无用的泪----《另一个,同一个》令人诧异的是(我并不认为这点迄今已被人们所发现),各国推选的代表,其形象并不十分像这些国家。譬如,有人会想,英国应推约翰逊博士为代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选了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我们权且这么说)正是最不富有英国特色的英国作家。英国作家的特点是寓意含蓄,也就是意在不言中,而莎士比亚恰恰相反,他善于在比喻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倘若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意大利人或犹太人,丝毫也不会令我们吃惊。----《博尔赫斯口述》
27、儿玉:他平时讲话也是这样,娓娓道来,与他讲话就像是在阅读,是一种享受。和他待在一起,就是与他分享对文学的热爱,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兴趣所在。平时读书给他听一般会念英文,有时会给他读希腊文,一边读一边给他翻译。他特别羡慕我会希腊文,因为他自己学的是拉丁文。
28、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29、重新编订版,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基础上修订,注重系统性及其自身的版本价值,保留了文集本身的系统性、趣味性。套装收录小说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晚饭花集》《邂逅集》;散文集:《塔上随笔》《蒲桥集》《逝水》《晚翠文谈》《旅食集》《独坐小品》。
30、新京报:博尔赫斯的文字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在他去世后,你走访了世界各地,见证了人们对他的热爱。这种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你是如何看待的?
31、博尔赫斯爱这样的混乱,他的主人公就穿行在这样的街区中。这里有用牛血和石灰粉刷出粉红墙壁的火腿咸肉铺,有玩西班牙纸牌的居民,有探戈从收音机中传来……
32、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著名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访谈中,他给出了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并谈到了现在常常为人忽略的诸多政治主张。而辞世前几日,博尔赫斯和好友莱库比曾进行过一次私密的访谈,涉及他的生活、爱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最后的访谈"。这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33、这个过程前面的几个步骤和人类科学探索的步骤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步:是逃避还是坚持显示了博尔赫斯与崇信科学的人的分歧——对于笃信科学万能的人来说,他们会用进取的心态坚持;而对于相信神秘主义的博尔赫斯来说,在令人敬畏之物面前,他会选择停步。
34、我给你我已死去的先辈,人们用大理石纪念他们的幽灵:在布宜偌斯艾利斯边境阵亡的我父亲的父亲,两颗子弹穿了他的胸膛。蓄着胡子的他死去了,士兵们用牛皮裹起他的尸体;我母亲的祖父——时年二十四岁——在秘鲁率领三百名士兵冲锋,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幽灵。
35、博尔赫斯曾经说:文学即游戏,尽管是一种严肃的游戏。《沙之书》这篇小说可以看成是一篇游戏之作,是老年博尔赫斯童心未泯的标记。但同时,“沙之书”代表的“无限之物”,也可以做多方面的阐释。
36、博尔赫斯在短篇《南方》中说,布宜诺斯艾利斯以里瓦达维亚大街为界,往北是文明,往南是野蛮。而他描述的这几个区域,都分布在他所谓的野蛮的南部。在博尔赫斯的时代,这些地方是移民的聚集地,有各国风格的建筑,有各种语言和文化,集合了贫穷和混乱。
37、之后,我们会在咖啡馆见面,有一天他突然说,母亲说你还是个青少年,我不能一直这样带着你在外面,我应该带着你去我们家学习。就这样,我开始成为他家的常客。
38、是棋子就要像棋子般遵从上司的命令,这是明哲保身和成功的秘诀。
39、早晨是辽阔的原野,白天有马的气息。对他来说,那是崭新的、有时甚至是酷烈的生活,但他的血液里早已带有这种生活的倾向,因为正如别的民族崇拜和预感到海洋一样,我们(也是引进这种象征的人)向往在马蹄下发出回响的无边无际的平原。奥塔洛拉临死前忽然明白:从第一天起,这帮人就出卖了他,把他判了死刑,让他得到女人、地位和胜利,因为他们把他当成死人一个,因为在班德拉眼里,他早就是釜底游鱼。----《阿莱夫》失眠是知道别人独睡时自己不该独醒,是渴望进入梦境而又不能成眠,是对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恐惧,是懵懵懂懂熬到天明。
40、 它们不知道是对弈者凶残的 手左右着它们的命运, 不知道有一种钻石般的精确 掌握着它们的意志和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