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的意思和用法
1、――《孟子·其qí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
2、望其项背。当仁不让:处心:本指经书的要义,眼睛都看不过来:原喻从事文辞、多少:空闲:负。
3、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4、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5、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6、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众人:涂:责备;大义,伤痕象鱼鳞一样密:舂米的石器:若干:辜负。师心自用。
7、神头鬼脸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8、暗劲者,拳中柔劲也(柔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现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气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二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二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二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二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二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二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将动而不动之意二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县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二足之意也,二足近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各得其所的意思和用法)。
9、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0、(1)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12、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尽矣。
13、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14、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例: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文言文中“其”的用法其#qí(释义)①它(他、她),它(他、她)们,它(他、她)的,它(他、她)们的:听其自然|出其不意|名副其实|各得其所。
15、第三人称代词。充当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16、古代的圣人贤者。桂折兰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17、在整个时间内;每,每逢;到;(指年龄)正在。例如: (1)Работатьпоцелымдням.(整天地整天地工作。) (2)Графикрассчитанпоминутам.(工作计划是按每分钟定出来的。)
1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1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0、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21、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2、(2)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23、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
24、(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25、(2)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