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三国里经典霸气的名句43句集锦

三国里经典霸气的名句43句集锦

三国里经典霸气的名句

1、出自第五十七集30分11秒。名场面之鸡肋,杨修卒。

2、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三国里经典霸气的名句)。

4、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三国里经典霸气的名句)。

6、孙策临死的时候嘱咐孙权的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渝~

7、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8、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d,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9、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10、(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11、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2、这句话出自《让县自鸣本志令》,当时赤壁之战依然结束,曹操灰溜溜从赤壁撤回,从次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曹操迅速一统天下的计划破产,所以也遭到了一些士人阶层的嘲笑,所以后来曹操做了这偏文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这天下没有我,不知道都有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了。

1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14、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5、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16、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7、孔融:陈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孔融应声约: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后来演变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

18、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关于三国演义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火烧赤壁前夕: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语

21、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22、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3、李商隐的17首诗,缠绵悱恻,每首都有千古名句!

2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26、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27、刘备临死时给刘禅的家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8、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9、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3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31、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32、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33、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34、诸葛亮: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35、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6、《三国演义》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张光北、洪宇宙主演的历史剧。

37、魏延:谁敢杀我?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赏析2好词摘抄:

38、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曹操

39、这首诗题目就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为了反驳和尚的追问。

40、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芝对孙权语

41、许劭说:(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2、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刮目相待、名不虚传、手不释卷、旦夕之危、恣意妄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