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66句集锦

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66句集锦

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

1、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3、王阳明讲“心外无物”,正是此理。心外之物,只有和你的心建立了连接,才能称之为物。而这个物已不是其本身,它被你的心重新诠释,成了你的物。

4、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5、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

6、王 琳:教师需要一边教一边学,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

7、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8、学者先当理会身心,此是万事之根本。——〔明〕胡居仁

9、“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应该这样渡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10、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1、“知”不是知道,也不是知识,而是人的直觉,是与生俱来的良知。它感应神速,无需等待,圣明烛照,妍媸自别,用王阳明的话说便是“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换言之:真实无妄不自欺就是知行合一。

12、“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3、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14、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15、当你老了的时候,回首一生,检视有多少时间真正属于自己,你会发现如果你有许多想干而又干成了的事,那么这一辈子不管是穷是富,有名无名,你都是最成功的。

16、幽默的文风、通俗的文字、严谨的历史知识,让度阴山的作品风靡全国,也让他成为了当世阳明心学领军人!

17、每句一解读——从难懂到好懂,只差一段讲解的距离!

18、他在王阳明语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解读,让你每天都有新收获。

19、何孟娟:陶先生的这句话,我觉得很动我心。如果觉得教育很烦,很累,很忙,收入抵支,心放不下来,沉不下去,浮在得过且过的云层里,就会难以做到与学生心心相印,与教育心心相融。

20、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

21、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2、一事当前,按照良知的第一声断喝坚定去做,不过度思虑,优柔寡断。譬如见童子坠楼,正常人条件反射必会冲过去救;见牛被宰割时流泪,也会产生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为何现实生活中数见不鲜的恰恰是知行不一?

23、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24、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2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6、活旳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旳活神仙。

27、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宋〕朱熹

28、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29、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30、   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1、这档节目在纸质版日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升级,更丰富、更有趣!

32、赵建岳:所以,读陶行知可以加强我们的职业认同,减少职业倦怠,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33、其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人,他们已经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34、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3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36、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进一步领悟陶行知思想,4月14日下午,屯溪五校联盟教育集团东城实验小学英语组开展了教师读书分享活动,精心选定陶行知先生的经典名言名句,跟老师们一起感悟、收获、成长。

37、“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38、张贯峰:好的老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学问的。教师常常研究学问,就能够常有新的知识,学生就能够多得些益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注重了诲人不倦,却忽视了学而不厌。

3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4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41、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说:“如今我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知道。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太TM难了!”

42、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43、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45、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陶行知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这种理念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46、赵建岳:先生的成功是创造出自己值得崇拜的学生。这是我最喜欢的陶行知的一句话。

47、阳明心学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历史上的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48、说的时候没停笔,一不留神把“举烛”二字写到了信上。

49、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50、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51、张贯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最能够体现出来陶行知对教育的深情,他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身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52、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53、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54、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已经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学习。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学生不再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55、为什么企业家都在学王阳明?把良知放到谋利上,谋利也是正大光明的。

56、200位一线授课老师  耗时60天  500+小时

5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58、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59、幸福不在于拥有成功,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很多人成功了,但他并不一定会幸福。

60、   解读: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说的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苦读诗书,比起人世间的学问,浩如烟海的书籍,不过只是九牛一毛。

61、通俗地讲,知行合一就是“如果你在内心决定要做什么,而这个决定是真诚恻坦的,那么它本身便是行为”。比如你被雷劈,不可能被劈到时还想一想要不要倒下,而是立即倒下,没有任何间隔,这叫“知行合一”。

6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战国〕荀子

63、赵建岳:陶行知的这个观点跟杜威的“教育即经验”有点类似,强调做中学,强调个人经验、“亲知”对知识形成的重要性。

64、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65、   翻译: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