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东汉末年荆州为荆州牧刘表占据,辖南阳、南、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襄阳、章陵等九郡,故有“荆襄九郡”一说。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可谓是天下的中心。它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当时东汉最富庶的产粮地区就位于洞庭湖平原,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因此当时的荆州可谓十分富饶。
2、此时孙刘之间开始了利益上的交换,孙权上表汉献帝,让刘备成为了荆州牧,也就是在名义上拥有荆州的控制权。而刘备则表孙权为徐州牧,让孙权有了北进徐州的借口。周瑜久攻不下的南郡,则是在孙刘两军的合作下拿下来了。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借荆州”诞生了,刘备亲自前往京口,也就是孙权的驻地面见孙权,让孙权把南郡借给他。
3、这一切还得从刘表那个时代说起。当时荆州的疆域很大,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全境,加上陕西、河南、贵州、云南、广东、安徽的部分地区。虽然面积不是最大的,但它几乎占据了整个南方的所有地理键。诸葛亮出山前说:荆州北临汉、绵,北益南海,东临吴徽,西接巴、蜀。这是一个武器之国。
4、后来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夺下了汉中,刘备倍感压力,于是与孙权达成“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江夏刘备占据的一部分、桂阳让给孙权。于是荆州就变成了曹操控制南阳,刘备控制南郡、武陵、零陵,孙权控制江夏、长沙、桂阳的局面。
5、后来,刘表逝世,没有将荆州交给长子刘琦,反而是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6、此外,其实当时孙权愿意借给刘备南郡半部,实际上不是因为什么大方,而是另有所图,首先孙权根本就没能力守住南郡的领土,要知道当时刘备在公安,张飞在宜都,关羽在襄阳,可以说整个江陵的周围都是刘备的人,孙权所占据的地盘完全就是在刘备的包围中,也就是说刘备随时都可以直接拿到南郡。
7、“借荆州”一说完全是孙权的不厚道,当时刘备立足荆州,取得益州,觊觎汉中之地,而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久北方压迫的孙权终于可以喘口气,然而看到刘备发展那么快孙权眼睛发红,便敲起了如意算盘,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这分明就是强盗行为,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但是为了孙刘联盟的继续,刘备还是忍痛割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8、对于南郡江陵的地理位置,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9、当时刘备是发起人,帮助刘表镇守樊城。曹操大举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在没有通知刘备的情况下投降。刘备得知消息时,曹操已经在宛城,离樊城不到三百里。幸好刘备跑得快,和张飞在长坂桥会合,刘备逃到夏口和刘启会合。曹操占领了长江以北荆州的所有地区。
10、在东吴大将周瑜的统率下,孙刘联军在赤壁、夏口一带和曹操形成对峙。因为曹操的军队不习水战,投降的刘表旧部又军心不稳,加之北军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曹军战线无力推进。同年十二月,周瑜部将黄盖献计诈降曹操,火烧赤壁的作战策略,周瑜采纳。周瑜主动进攻,与曹操展开决战。黄盖假借投降火烧赤壁,曹军大乱,无法组成有效防御,被孙刘联军砍瓜切菜一般杀得大败亏输。曹军伤亡十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所幸曹仁及时引兵接应,曹操才逃得性命。
11、所以,孙权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荆州地区,不仅仅是为了进取,也是为了自保。
12、另一种可能是孙权为了自己的大利益,而放弃了江陵。当时,孙权为了抗曹,不得不依重刘备。因为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此时曹操一把战线东移至江淮合肥一线,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13、我的社区:美国人口普查局将不会为中东裔再设一个新人口类别|马州众议院代表竞选人LaurieHalverson茶话会
14、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孙权借土地,而周瑜死后,继位的鲁肃又是“联刘派”,他说服了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鲁肃的策略是:这样孙刘两家可以共同抗曹,东吴能减缓战略压力。这个“借”其实不是借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南郡。
15、当然,最初的荆州争夺,曹操可是占尽先机,因继承刘邦荆州牧的刘琮贪生怕死,又软弱无能,所以在一听到曹操要攻打荆州的时候,他就直接投降了曹操,而曹操在得到名义上的荆州牧的投靠后,自然就赢得争夺荆州的先机。
16、温酒读三国,煮茶观水浒。我是一刀,欢迎关注博书。
17、那么这真的是如同《三国演义》说的那般,刘备真的借荆州不还吗?实则并非如此,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之地,只有“南郡”,而刘备也并没有不还,相反他还多还了2个郡给孙权。那这件事的详细经过到底是如何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18、从孙吴一方来看,荆州必不可少,否则其无从发展。
19、从目前来看,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制裁伊朗出口法令在前,又违反对美国司法部的和解承诺于后,确实有过,在这起事件中不算无辜;而美国方面根据自己的法律和与当事者的协议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不是无理取闹。整体看来,错主要在中兴身上,那就是不讲诚信!
20、此时荆州一分为三:曹操占据了南阳郡、襄樊和江夏郡一部,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南郡的公安和江夏郡的夏口,而孙权则占据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的南部。这种形式对于孙权来说非常尴尬:南郡位于荆州中部,恰好将曹操和刘备所占据部分隔开。这么一来曹操的军事压力全部由孙权承担,而他还需要担心背后日益壮大的刘备。
21、吕思勉、易中天等人认为即便是借,也只是南郡一处,而不是整个荆州。因为荆州大部分地方是由刘备掌控的,不属于孙权。《三国志·刘备传》中有记载,“先主(表)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璇、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22、刘备拒绝归还南郡,是因为南郡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可以向西牵制长江上游,向北抵抗曹操,向东进攻孙权。刘备舍不得,孙权更舍不得,但南郡的周用命买了回来。刘备不义在先,孙权无耻在后,以至于梦露攻打荆州。刘备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先是关羽被杀,后又败在夷陵,扩张势头被生死打断。刘备又急又气,最后在白帝城病死。
23、当时鲁肃已死,于是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取荆州,断了关羽退路。南郡太守糜芳,也就是刘备的小舅子投降东吴。关羽进不能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士卒离散,十二月,与子关平遇害。
24、湘水划界之后,刘备所借的荆州也算是还干净了。最终的荆州势力划分是这样的:
25、答案很明确,至少在以讲规矩、重信用为主流的美国市场和其他相似的地方,你必须要遵循前一条。
26、中华文化中和"诚信"有关的一个著名歇后语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是从<<三国演义>>中"借荆州"的故事衍生而来的。这故事说的是,赤壁之战后,为照顾在长坂兵败后无立锥之地的刘备部众,同时也为了在曹操面前树立一个更强的敌人,东吴把荆州南边的4个郡借给了刘备,并约好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就归还东吴。
27、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也算公允,吴人却趁关羽北伐,偷袭荆州而整个取之,反捏造“借荆州”一说,来增加占有荆州的合法性,这些都是东吴君臣的狡辩。
28、就在此时,曹操出兵进取汉中的张鲁。汉中被成为“巴蜀咽喉,益州门户”,一旦曹操夺取汉中,则益州门户洞开。刘备急忙提议与孙权讲和协议瓜分荆州以回师抵御曹操。
29、由此,赤壁之战后,在荆州的争夺上,刘备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过,为了更好地发展,比如向益州进军等,刘备便向孙权两次请求用半个江夏换孙权手上荆州的半个南郡。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同意将手中的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值得注意的是,孙权之所以将南郡借给刘备,也是希望刘备帮忙分担对抗曹操的压力。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损兵折将,但是,曹操在整体实力上依然远超刘备和孙权,所以,孙权在借南郡上,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30、实际上当时南方四郡有多少人口也是个未知数。虽然在东汉顺帝时期四郡有280万人口,但是在80年后的三国时期能有多少呢?只知道280年时整个吴国一共才230万人口。
31、中兴事件,不仅将影响到它自身和中国,还会对美国的华人也产生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32、由上可知,荆州问题完全是孙权在无理取闹,刘备占有荆州也曾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并非依靠孙权的恩赐。反而是孙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初想让刘备镇守荆州,替他看大门,充当防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形势稳定后又后悔,怕蜀国据有荆州会对他造成威胁,才一再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理亏之处。
33、公司地址: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玉岭北路才知文化广场2073~2078号
34、而在赤壁大战以后,曹操主力部队北撤,孙刘联军趁势攻打江陵,并最终夺取了整个南郡。孙权随即把公安让给刘备驻守,刘备又南下夺取了荆南四郡。此时曹操控制了南阳郡和江夏郡一部,孙权占领了南郡,刘备则占据了公安、荆南四郡,可能还有夏口。
35、从这层关系来说,只有刘备等人来东吴结盟,荆州和东吴没有任何的关系。
36、此时,坐拥荆南四郡的刘备俨然是荆州最大控制者。实则不然,荆南四郡由于远离中原,深入南方,经济发展十分之落后,相比较曹操控制的南阳及孙权控制的江夏,南郡两地来说差距巨大。而且孙权与曹操控制的三郡几乎将刘备与中原隔绝。而志在一统天下的刘皇叔怎么可能甘心困守于此?更何况当年孔明为其谋划的三分天下是需要刘备入川方能实现的战略。所以刘备必须西进益州!但现实就是周瑜控制的南郡恰巧就挡在了刘备西进蜀地的路线上。
37、赤壁之战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私放曹操?诸葛亮打了一手好牌
38、汉末三国初期,荆州最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39、这样说来,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而且还让出了一部分,虽然还掉的不是南郡。尽管如此,说刘备“借”整个荆州也是无稽之谈。
40、刘备是个大忙人。他打着刘启的旗号在江油招募旧部,很快打下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刘备虽然占领了荆南四郡,但是从地理优势来说,根本无法和一个南方郡相比,更何况此时的荆南四郡还是蛮荒之地。于是刘备以江油太小无法治理为由,向孙权借南郡。孙权出于全盘战略的考虑,把南郡借给了刘备。所谓“借荆州”,其实是借了南郡。
41、这一事件的关键就在于,刘备得到荆州到底是不是“借”的。刘备没有“借”荆州,更不用“还”荆州什么是“借”?将所拥有之物暂时给予他人,这才是“借”,孙权一方其实并没有荆州的所有权,那么何谈“借”呢?
42、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攻克南郡之战并非周瑜一人功劳,《吴录》记载,刘备和张飞都参加了此战,刘备还献上妙:“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更何况,荆州的其他几个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都是刘备打下来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刘备也不理亏。
43、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44、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以致兵败身死?毛泽东六个字评价
45、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俗语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我们知道,荆州原属刘表,刘表去世后曹操南下攻占荆州,荆州就此归曹。直到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开始发动对荆州的进攻,其中刘备夺取的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而孙权夺取了江夏,南郡两地;曹操在荆州的势力被压缩到南阳一郡。三方割据在荆州已初现端倪。
46、积分互动最高按消费金额1:1赠送积分,1积分=1元,可在线上线下任意消费。
47、赤壁之战就这样结束了,双方共同投资的项目,获利十分巨大,占领了原来由曹操控制的荆州的大部分,但在利益分成时却出现了严重不公,出资60%的孙权分去了利润的95%,出资40%的刘备只得到了5%。
48、诚信是做人之本,经商之道。这个世界上靠坑蒙拐骗能够长期赚利润的例子,还真是不多!儒家先贤提倡的五常"仁义理智信"中的"信",既是"诚信",她虽然是儒家先人对读书人提出的道德要求,但放到现在的市场上来,对商人企业家们来说,也是同样适用。
49、D.C.公校毕业丑闻,教育部长谴责“自上而下的压力”和奥巴马时期“独裁“的教育政策
50、建安二十年,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领了益州,是该平分荆州了。刘备推脱,还需要打下凉州,才能分荆州。孙权愤怒不已,派遣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惊慌失措,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同年,曹操入侵汉中,刘备不能兼顾,于是同意和东吴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东吴,南郡、零陵、武陵归西蜀。
51、荆州的地域。按《后汉书》卷三十二所说,荆州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及重庆市东部,河南省西南部以及江西省北部。全州分为七个郡。下面是各郡名称及大致所在位置: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
52、至于说到南方四郡的重要性,除了人口多以外,就没有什么战略上的作用了。
53、为了彻底消灭刘备势力以及消除江东孙权隐患,曹操在没有十足准备下出兵攻打孙刘联军,结果遭遇了赤壁之战的惨败。赤壁之战后,曹操仅保留了襄阳郡和南阳郡,剩下的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都丢了。但是作为赤壁之战主力的孙权只得到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江夏郡,其他四郡全被刘备给控制了,孙权难免不开心。
54、此时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南郡的襄、樊二城以及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55、赵翼考证史书前后记载,发现“借荆州”的说法都是出自东吴人那里,所以他认为是东吴捏造借荆州一说,用来解释自己偷袭荆州杀死关羽的合理性。
56、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规划当中,“三分天下”的主人公是曹操、孙权和刘表,进军的路线是先灭刘表取荆州,再灭刘璋取益州,最终和曹操二分天下,完成一统。
57、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占据南阳郡、南郡、江夏郡北部。刘琮以荆州南部四郡投降曹操,从而荆州归曹操,刘琦与和刘备在一起占有江夏重镇夏口,孙权占据江夏郡江南大部。
58、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59、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60、荆州七郡”中的南阳郡原是张绣的地盘,在官渡之战前就被曹操控制。但由于赤壁的快速战败,曹操没能牢固控制原属于刘表的荆州六个郡。因此在曹操回到北方后,江夏郡的孙权与刘备便开始抢占荆州另外六郡,影响深远的“荆州问题”也由此发端。
61、但是后来刘备在夺得益州后,违约了,改口说"等我夺了凉州再还吧"。东吴无奈,就降低要求,荆南四郡,你先还三个可好?还是不行。
62、而刘备等人自然不会降曹,于是拥立了刘表长子刘琦,在荆州的地方与曹操作战,最终大败,不得不逃向东吴,寻求联盟。
63、《江表传》记载、东吴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江油口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但是这个油江口是谁的呢?对不起,油江口经调查,属于刘备治下武陵郡,不归周瑜管,《江表传》这里措辞是值得商榷的。
64、208年11月,根据《三国志曹操传》,刘备率领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根据《孙权传》和《刘备传》,刘备和周瑜、程普共同于赤壁击败曹操,战后,面对南下收荆南与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的选择,周瑜选择逆江西进占领战略要地南郡,包围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周瑜苦战不下,曹仁打出天人之勇之美称。
65、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大败,留下曹仁镇守南郡,乐进镇守襄阳,自己率军回许昌。周瑜趁势率孙刘联军攻打南郡,经过一年激战,终于夺取了南郡。不过此战刘备也出力不少,所以周瑜将南郡南部公安让给刘备驻守。
66、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请求用半个江夏换孙权手上荆州的半个南郡(南郡战略要地,此提议属孙权方极度吃亏)。
67、要知道此时的荆州,七郡之中已有四郡归属刘备,那又何来刘备借荆州一说呢?且听小编说细细说来。
68、然而刘备的回答是:“等我取得凉州后,一定奉上荆州。”不过这个时候局势变了,曹操进取了汉中,刘备的益州很危险,就派人去和孙权谈判。
69、赤壁之战后,周瑜利用担任项目组负责人的有利条件,指挥孙权所部迅速抢地盘。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孙权的势力范围最初只到柴桑一带,也就是九江;而刘备、刘琦在夏口地区,也就是武汉——在周瑜的统一指挥下,从柴桑到夷陵一线全部让孙权给占了,范围相当于从九江到宜昌,为了让这些获利合法化,孙权一口气任命了3个郡太守,正式接管上述地区。
70、三国演义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当初在赤壁战后,刘备虽然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由于没有根据地,一直非常发愁。于是,孙权“看他可怜”,就把大半个荆州划分给了他;
71、荆州为古九州之《尚书·禹贡》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设荆州刺史部,治所南郡,所辖范围大概是今湖北和湖南二省全境。
72、换成别人,早就大闹股东大会了。但刘备已经成长为老江湖,不公平的事亲身经历得已经太多了,他没有闹,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批孙权的不义行为,而是很善意地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刘备只是个左将军,相当于战区司令,他这么搞有依据吗?有没有意义呢?
73、如此,在孙刘双方的合作下,南郡被占,曹仁败退。不久,两方又一起夺走了刘琦的江夏郡。当然,因南郡、江夏郡都是在刘备的帮助下得以占领的,所以实际上孙权只占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及南阳郡的治所江陵,其余的地区皆为刘备所控。
74、但“借荆州”的说法多是来自于民间传奇故事以及正史中孙权一方的说法,实际上蜀汉并没有承认。
75、孙权应该知道如果动粗,他是保不住江陵的。当时刘备驻公安,在长江南边,距江陵很近;张飞是宜都太守,在江陵西边;关羽为襄阳太守,驻长江以北。这简直是对江陵三面合围之势。江陵东部的土地,也并不尽在东吴手中。原刘琦驻夏口(现汉口、汉阳一带)也在刘备手中。这样,刘备则对江陵可以四面合围。东吴虽可用长江水道与江陵联络,不过,相对于东吴主力军队驻地,江陵颇为窎远。
76、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刘表虽然是荆州刺史、荆州牧,但是荆州下属各郡归属也常有变动,像南阳郡就先后被袁术、张绣等人占据过。在官渡大战前夕,张绣归降了曹操,南阳郡也就归属了曹操。在刘表临死前不久,孙权又击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郡南部的地区。
77、尤其是明代《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刘备,诸葛亮俨然成了三国的唯二主角。不过,一向以“仁义”示人的刘备,其实也做过几件亏心事。比如说,偷袭自己的兄长刘璋;再比如说“借荆州”。
78、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79、特辑:我们说:狗屁!---- 佛州枪击案幸存学生振臂呼喊
80、特辑:枪击惨案发酵--全美来复枪协会开始受到抵制
81、因为曹操大后方受到马超、韩遂的威胁,曹操退兵北上,留下曹仁、徐晃守南郡,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守当阳。赤壁之战后期孙权率大军北攻打合肥,被张辽击败;周瑜则率兵进攻留守南郡的曹仁,双方隔江对峙。
82、至于孙权为何要夺取南郡,那就要说明,江陵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了,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说到:湖广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83、周瑜一死,他主导的西征计划就被耽搁了下来。但对于刘备来说,这真的属于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因为周瑜的继任者鲁肃是坚定的孙刘联盟支持者。在鲁肃的运作之下,刘备在出让长沙郡北部地区的前提下,获得了南郡的实际控制权。自此,刘备占据南郡,打开了通往西川之门。刘备成为了赤壁一战后荆州的最大获益者。
84、为了说服第一类有战略眼光的人,安抚第二类因他向曹魏称臣而愤怒的人,孙权最佳方法是把偷袭荆州罪状全放在刘备头上,指责刘备无赖。这样,就有了前面所引的孙说法,说鲁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既然是借的,取回当然是合理的,错在于刘备该还不还。这样能不能安抚那些人,不清楚,但在逻辑上是能说通的。
85、孙权自这半年郡借出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多次向刘备讨要。孙权这么做反倒不讲理了,地盘又不是房地产,可以签个租赁合同,在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地盘借出去就等于送人了,大气一点儿,不要再提还不还的事了。
86、刘备并没有要整个荆州。他要不了,孙权也给不了。南阳和南郡的一部分在曹操手上”,认为“刘备借的只是南郡,而且只是南郡的一部分,即江陵,所以,这不叫借荆州”,也觉得不能叫做借江陵,“按照继承关系,荆州原是刘表的,后是刘琦的,刘琦死该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著,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都督荆州’的说法”,“刘备要江陵,只能说是索荆州
87、不过刘备、孙权两家显然是不会让曹操那么轻易的就夺得荆州的,荆州对曹操重要,对刘备、孙权同样重要,如果让曹操完全占据荆州,孙权将时刻面临着曹操的威胁,而刘备更是会走向灭亡。所以就是这个危急关头,孙刘两家正式结成联盟,向曹操宣战。
88、偏安东南只能逐渐灭亡,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无论是晋朝的永嘉南渡,还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亦或者是南明的建立,历次南渡都无一北还,很能说明偏安江南地区是不足以成就王图霸业的。
89、由此,在获得孙权的南郡后,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2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帮助刘璋抵御张鲁,赵云、诸葛亮等人相继入蜀。由此,在刘备、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都走后,荆州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刘备、诸葛亮等人相继入蜀就交给了关羽这位大将来镇守。后来,刘备击败了刘璋,夺取了巴蜀之地。在此基础上,孙权自然要向刘备讨要荆州了。在湘水划界中,刘备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而蜀汉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