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
1、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絮:柳絮。萍:浮萍。
3、当年为了走上仕途,一路以来的科举考试让我费心苦心。从参加抗元战争到自己被俘虏时这段岁月共有四年。
4、1924年,巫恒通于无锡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在无锡县立第四小学任教,后又相继任句容县教育局督学、江苏省教育厅小学辅导员、泰兴县教育局局长等职。
5、此诗为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6、今天要学习的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之际,诗人的一片赤诚丹心,已经传颂了千古,感染了万千爱国之士。
7、100个退缩的理由,都不如一个必胜和大不了一死的决心
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从古至今,谁又能逃脱人生的定数呢?都会死亡的。如果能报效祖国,那么此后也是名垂青史。
1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11、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12、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3、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其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作者度过了四年。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已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1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15、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6、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17、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xiá)虏,无事莫经秋。
18、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9、至此,敌人黔驴技穷,又将早被掳来的巫恒通的幼子巫健柏带入囚室,要他劝父进食,使巫恒通引起动心伤情,借以软化他不屈意志。其子见父伤重体弱,面容消瘦,不禁失声泪下。巫恒通于生命最后时刻见到幼子,一时百感交集,乃挣扎坐起。他凭窗举目,只恨壮志未酬,而今唯有前仆后继,以竟神圣之民族解放事业。因此,巫恒通手扶幼子,历数文天祥、史可法至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并谆谆嘱咐道:“你要永远记住你伯父、伯母和叔父是怎样死的,永远记住你爸爸是怎样至死不投降的,你爸爸就要像文天祥、史可法那样为国牺牲了,你要继承父辈遗志,长大后献身革命,要做一个有志气又有骨气的中国人。”
20、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2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2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23、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24、《过零汀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约作于祥兴二年,即文天祥被俘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零丁洋,也叫伶仃洋,在广东省珠江口。这首诗是著名的爱国诗,传说元军元帅张弘范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即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25、在我们有生之年,应该快乐的生活,活好每一分每一秒,直到真正的生死来临时,要微笑坦然,这样此生无憾。人生自古谁无死,珍惜当下,快乐的生活,让自己的一生是活的有意义!
26、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2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liáo)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8、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全诗先写友人的英雄风采,再由表及里,从报国、思乡的角度讴歌了友人的美好心灵,最后告诫友人,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别“经秋”。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兵闻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见诗人淳朴的观念中,还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29、又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古圣先贤们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又一条他们认为的生命存养之道,身体会腐朽,生命会衰灭,但是我们的精神可以流芳百世。
31、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2、 诗的前两句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一世,生当建功立业,生为人杰;死当慷慨悲壮,死为鬼雄。人生翕歘存亡,终究难免一死,与其忍辱偷活,不如轰轰烈烈而死。这两句描述了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魄,这种视死如归的凛然风骨震撼人心。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出自《过零丁洋》。
3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5、我们很怕,怕到舍不得放掉自己已经拿到的那一小撮利益,紧抓不放;仿佛放了它们,就是放了生命。
36、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37、陈毅闻讯悲痛地说:“其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未所仅见。仿诸古贤文天祥、左懋第,足以无愧。”并发表唁电,以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悼词。甚至日寇也钦佩烈士气节,出于发扬其武士道精神的需要,不仅备棺殓尸在句容崇明寺设灵堂致祭,而且在巫恒通烈士遗体运回家乡时,敌酋下令日军到东门桥列队送行,并举枪施军礼致敬。
38、“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泰兴人民为保家卫国,反抗侵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巫恒通深受其影响,并与陈毅偶遇,聆听陈毅教诲,得益匪浅。随后投笔从戎,组织当地人民奋起抗日,成长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新三团团长。
39、首联写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写了两件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一生遭遇皆是政治仕途。第二件事就是“勤王”,干戈寥落,当时朝廷征兵,文天祥以全部家当充当军费响应号召。但是像他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暗含失望之心。“四周星”,是指从他响应起兵到被俘,正好四年时间。
40、《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41、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4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3、巫恒通壮烈殉国噩耗传出后,苏南抗日根据地d、政、军、民莫不肃然起敬,沉痛致哀。新四军第十六旅在祭悼烈士的挽联上赞为:“民族英雄,万古流芳。”
44、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4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46、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