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简介200字
1、顺昌县实验小学六(6)班 林可轩指导教师魏美玉
2、内容简介:画家韩斡从小爱画马,他画的马,神采飞扬,却总是被马缰拴着,因为,他画的马具有奇特的魔力,会从纸上跃然而出。大将军听说后向韩斡索要神马,于是一匹俊美非凡的马从韩斡的画上跃下,它不喝水,不吃草,它奔跑起来时,像飞一样,它带着将军所向披靡、驰骋沙场。然而,神马看到了那么多杀戮、死伤,他沾满了鲜血,他越来越悲伤,他悄悄到回到了韩斡的画上…这一本书,用的就是画家韩斡画马的工笔画法,温润的黄色底调。内容的前半部分画风细腻、儒雅,所见是丰润的俊马,而随着故事的进展,内容的后半部分刚烈、悲怆,所见是桀骜洒脱的烈马。最难忘是神马在疆场厮杀时一双流泪的眼,充着血,无奈、悲凉。
3、1911年,玛丽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唯一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4、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我们都很熟悉的著名女科学家,我们已经习惯称呼她为“居里夫人”。她的事迹,往往是我们以前写励志作文的素材,但今天我们要讲的,却不是这些故事。(居里夫人简介200字)。
5、虽然辛苦,家里毕竟还有皮埃尔居里帮忙照顾着,没想到在夫妻科研刚刚取得成功,前途一片大好的光景下,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居里夫人的头上,她的伴侣皮埃尔遭遇车祸身亡,当时小女儿才两岁!一个承担着繁重科研工作的女性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可以想象其艰苦的程度,沉重的打击让她的精神几度崩溃。痛定思痛后,为了完成他们夫妇的共同事业,居里夫人坚强地站起来了,她接手了皮埃尔在巴黎大学的教学工作,依旧勤奋努力地走在科研道路上,五年后,她独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6、从此,小玛丽的心窝里,就埋下了对祖国热爱、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为祖国解放而学习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着。
7、于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用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而玛丽·居里的坎坷命运,也就此开始。
8、内容简介:《如果你想当总统……》是2001年度凯迪克金牌奖获奖绘本,将美国过往总统以各种各样有趣的角度介绍给读者。当总统有好处有坏处,总统都叫什么名字,他们出生的房子、体型、身高、年龄、个性、外表、兄弟姐妹、血缘关系……林林种种,都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讲总统的趣事逸闻,读来亲切、幽默。故事收尾部分,讲述了几位最为杰出的总统的政治事迹,如托马斯杰斐逊购买路易斯安那,极大地扩大美国的国土面积;富兰克林罗斯福带领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以乐观、自豪的语调,道出总统职位被赋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9、朗之万比玛丽小5岁,是皮埃尔·居里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位极有天赋的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去世后,朗之万成了玛丽的好朋友和可以信赖的科研工作者。在玛丽最艰难的时候,是朗之万帮助她一步步走了出来。玛丽·居里谢绝了法国政府的抚恤金,表示凭借在索邦大学任教,可以养活自己和女儿,而她在索邦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朗之万帮忙准备的教材。
10、而真正做出重大贡献的居里夫妇呢?皮埃尔·居里被外界形容为“贝克勒尔的助手”,而玛丽·居里,被称为“皮埃尔·居里的助手”。
11、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
12、1903年,她与丈夫皮埃尔、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3、1911年,因个人感情问题,居里夫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个科学家的八卦新闻显然比晦涩的物理研究报告更有吸引力。媒体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真真假假的新闻却没人考证,众人从言语到人身上对她进行攻击,民众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对屋里喊“滚出来!外国佬!”,还有“偷夫贼”、“荡妇”等等更难以入耳的词汇,甚至众多法国科学家联名写信让居里夫人离开法国。这场舆论风暴席卷而来,让她猝不及防,她不得不住进医院,以求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治疗。
14、这些课程包括电磁和X射线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解剖学和摄影、冲洗底片等相关知识。当首批20名志愿者“出师”奔赴前线后,居里夫人发现竟然有很多女性慕名前来,最后一共有150名妇女接受了培训。
15、法国的《新闻报》《新闻小报》《作品报》等报纸,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玛丽·居里与朗之万的“神秘恋情”,并开始大量公布她的信件(但并不拿出原稿),还有媒体开始揣摩,是不是皮埃尔在世的时候,两人就已有了“奸情”。
16、玛丽亚曾经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从他们身上,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我明白了小说里描写的那种人并不是虚构的,并且我还懂得,一个人如果聪明,就不应该与被财富腐蚀了的人有任何交往。”
17、因为丈夫的坚持,玛丽·居里最终出现在了获奖名单中。但据说贝克勒尔曾这样说过:“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18、居里夫人的原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1867年,她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的物理老师,母亲是女子学校的一位校长。父母亲对待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了玛丽爱学习的好习惯。玛丽有兄弟姊妹5个,九岁那年,她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离开了人世。自此她的父亲一个人养育5个孩子,再加上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变得非常拮据,这让少年时期的玛丽在承受丧母之痛的同时,还要考虑家里的生计。尽管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了,但她选择了回家帮衬父亲养家,同时也为了帮助姐姐去法国求学,她便去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这份家教工作在遥远的农场里,身处异乡,条件艰苦,但玛丽一边教农场的孩子,一边坚持自学。为了生活,这份家教工作她坚持了三年半才回到华沙。
19、内容简介:京戏大名角到“我”家来借宿啦!小女孩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京戏文化,被它深深迷醉。可是,战火临近,演出缩短,战争夺走了百姓有京戏的生活和文化……
20、事实上,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固然功不可没,但他之后并没有做出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和理论成果。主要的工作,还是居里夫妇做的。
21、1916年,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22、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3、“有天赋的女人真的凤毛麟角”,皮埃尔被玛丽深深地吸引住了,并鼓起勇气向她求婚。
24、贝克勒尔是法国的知名物理学家,出身科学家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科学家,祖父还是皇家学会会员。贝克勒尔在1896年第一个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他一开始错误地认为是荧光)。
25、酣甜一觉,醒来时,天光已经大亮,什么也没有发生。满心欢喜地爬起来,穿衣,洗脸,刷牙,神清气闲地走上了阳台。才一抬眼,就觉得不对劲,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原来楼的下面五六米处,很醒目地,矗立着一座坟墓。尽管墓的设计很精美、别致,但明眼人还是看得出,这是一座墓,就在楼的下面。难怪那校长会有那么一问,原来……可恶!可是,这是谁的墓呢?俯在阳台上,游目四顾,只见斜对面远远的一面墙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吴健雄墓园,杨振宁题。”
26、点击上方蓝字“当当”→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27、俄国侵略者为了让波兰人规规矩矩地服从管理、忘记自己原本的国家波兰,十分严酷地要求他们不准说自己的母语,必须要说俄语,并且时时刻刻都要装作自己是俄国人的样子。如果有谁敢不服从俄国人的命令和管理,就会立马被抓起来。
28、距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仅500米,要不是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我是绝对想不到这里就是居里夫人故居。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陈列着居里夫人的简介及部分生活工作用品。与在其它地方参观不同,所有在里面的人都非常安静,每个人都是带着泪水参观完这位伟大、无私科学家的故居的。
29、日子一天天过去,玛丽亚的生活被太多无用的事情占据着。她甚至渐渐变得有些麻木了。她每天跟一群愚蠢的、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学生在一起,她曾经远大的梦想都好像被一天天地腐蚀掉了。
30、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探险巨著。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在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不可避免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的今天,我们依然对这片土地的历史知之甚少。这本姗姗来迟的探险小说,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这一千年来最隐秘的故事。
31、不管怎样,玛丽·居里毕竟还是从1903年的诺贝尔奖中获得了认可。但接下来等待她的,就是更残酷的命运了。
32、居里夫人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发现了“镭”,作为一名科学名人,在生活中,却过着简单而普通的生活,下面这些小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读读吧。
33、在她去世后,法国政府才意识到她的X射线研究可能救助了数十万法国士兵,这才给她颁发了奖章。
34、可他们失败了,玛丽亚读起书来实在是太专注了,不管易拉罐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她一点儿也听不到。
35、可是,她应该怎么做呢?当时的玛丽亚还太年轻,她觉得自己能做的只有教导波兰民众,让大家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避免他们在俄国的教导之下一步步沦为听话的奴隶。她试图从思想上引导大家,进而推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
36、在攻读数学学位的期间,同乡的一位老师给玛丽介绍认识了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志趣相投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1895年喜结良缘。尽管婚礼举办得非常简朴,没有婚纱礼服,只有一套实验工作服,但两人还是幸福满满,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一起开启了科研之路。
37、后来,玛丽亚上学了,她不但十分聪明,学东西的速度远远超出常人,而且她学习时的专注程度也是无人能比。
38、内容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Antonpavlovichchekhov,1860-1904),19世纪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904年7月15日因肺炎逝世。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况。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39、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40、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实际上,在1917年的10月,也就是距今100年以前,访问者在她的巴黎实验室中是找不到镭的。居里夫人也不在实验室里,而是在战争的前线。
41、内容简介: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因病而去世了,母亲瓦尔瓦拉把她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被这种气氛所毒害。
42、其实居里夫人既是一个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她从波兰移民到法国,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她用自己在科学事业上建立起来的名望,为法国打赢这场战争费了很多心力——她把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钱全部用来购买战争公债,甚至想把她的诺贝尔奖牌给卖掉,买更多的债券。
43、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44、但是,吴健雄以及贡献了吴健雄的那个家庭与江南小镇,赋予我们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45、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6、居里夫人的全名是玛丽亚·斯科沃多夫斯卡·居里,是波兰人的后代,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华沙。
47、通往圣地香格里拉的秘密通道是否就在布达拉宫的下面?
48、作者:(美)朱蒂丝 圣乔治 著(美)大卫 司摩/绘著,杨卫东 译
49、除了那些关于众人皆知的关于科技,历史和介绍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杂志还因为其印刷质量和图片的标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梦想发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同其他的杂志不同,国家地理经常被读者经年收藏,从2006年起,国家地理参加了由超过18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摄影竞赛。
50、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51、(声明:本文来自艺非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纯做分享,文中观点不代表任何当当立场,请知晓!编辑整理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52、因此,波兰人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生活在俄国人的威胁和压迫之下,生怕不小心被俄国人发现自己还惦念着祖国波兰。
53、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54、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55、以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可能读小学时就知道的故事。
56、作者简介: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
57、随着一生事业的暂告段落,她开始从事另一项事业——参加战斗,而不是远远躲开。可是中年妇女要怎么做呢?她决定把她的科学技能运用到战争上,不是制造武器,而是为了挽救生命。
58、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