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生平简介
1、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
2、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3、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从此,杨绛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开始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图为杨绛旧照。(来自:腾讯图片综合)
4、杨绛女士为文集出版撰写了《作者自序》、《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卷首的《作者自序》,简略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及《文集》的编选规则;卷尾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杨绛先生根据回忆和记录亲自撰写和编订的,它相当于一部微型的《杨绛传记》。杨绛女士还亲自为文集选定了照片和插图80幅,其中大部分图片为首次发表。精装本形式出版非常适合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收藏和借阅以及杨绛作品爱好者研究和珍藏之用。(杨绛先生的生平简介)。
5、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锺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两人关系处得不错。钱锺书想想好笑,淘气地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费孝通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指爱上同一个人)。”
6、“人的那点灵光,也微弱的只够我们惶恐地照见自己多么愚暗。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好比猫儿的聪明有它打不破的局限。”
7、西安火车站 坐41路,在观音庙站下车步行至曲江国际饭店
8、《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以温馨的笔触简述了杨绛先生从1911年出生到2016年逝世间105年的人生历程,虽则寥寥数万字,也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却将杨绛先生所有的人生大事件都娓娓道来:出生,求学,与钱钟书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异国他乡的甜蜜岁月,回国的艰辛波折,备受屈辱的文化革命时期……爱女与丈夫的相继去世……全文以时间进程展开,行文流畅,读完全书,杨绛先生的一生跃然纸上、历历在目,她不再仅仅是印象中钱钟书的妻子,还是一个文采斐然却淡如菊花的文学大师。
9、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机场2号航站楼乘坐机场大巴火车站线,在火车站下车 乘坐41路(或游6路),在观音庙站下车 步行至曲江国际饭店
10、5)山水商务酒店地址:西安雁塔区西影路289号(西影路与经九路交汇处)
11、杨绛先生说过的这些话,字字入心!之于我而言,这些经典的话语,在我做文案的过程中,是我最珍惜的素材资料。
12、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13、“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锺书去世。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14、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3岁时随父母回到祖籍无锡。杨家是江苏无锡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杨荫杭是维新派。图为杨绛1岁时的照片。
15、阿圆去世时,钱钟书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钱钟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
16、陈安之老师西安《领航体系·企业财富论坛》即将于2016年5月29—3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饭店开课,恭喜您把握住这次学习成长的机会!
17、杨绛和林徽因是同时代的才女。“遇见她前从没想过结婚,遇见她后从没想过和别人结婚”——她与钱钟书童话般的爱情,甚至让后人忽略了她作为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的才华。
18、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扩展资料: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20、1966年“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从此开始了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派她在宿舍院内扫院子,在外文所内打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等。3天后,钱锺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
21、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AlainReneLeSage:)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斐多》(Phaedo)等。
22、一天,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费孝通认为他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费孝通此前曾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这回,杨绛的态度还是没变:“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也很无奈,只得接受现实,跟杨绛做普通朋友。
23、回国后,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居无定所。1962年8月,一家人迁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阳台,他们又添置了家具,终于有了个舒适的家。
24、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25、西安北站 乘坐地铁2号线(韦曲南方向),在小寨站下车(C口出) 步行至小寨站乘坐400路(或19路),在观音庙站下车步行至曲江国际饭店
26、直到现在我也还没读过杨绛先生本人的任何作品,但读完此书,却止不住的对她产生深深的钦佩与艳羡。钦佩她对文学、读书的非凡热情,且一直在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奋斗;也钦佩她对自己所爱之人无私的付出,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更钦佩她一生从容不迫,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与磨难,都能从从容容、坚韧面对。
27、《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以温馨的笔触简述了杨绛先生从1911年出生到2016年逝世间105年的人生历程,虽则寥寥数万字,也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却将杨绛先生所有的人生大事件都娓娓道来:出生,求学,与钱钟书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异国他乡的甜蜜岁月,回国的艰辛波折,备受屈辱的文化革命时期……爱女与丈夫的相继去世……全文以时间进程展开,行文流畅,读完全书,杨绛先生的一生跃然纸上、历历在目,她不再仅仅是印象中钱钟书的妻子,还是一个文采斐然却淡如菊花的文学大师。
28、杨绛想起这事仍然心上不服。过一天钱钟书到菜园来,杨绛就说:“必定是你的黑材料作祟。”他说无聊,事情已成定局,还管它什么作祟。杨绛承认自己无聊:妄想已属可笑,还念念在心,洒脱不了。
29、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30、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
31、杨家是新式家庭,没有一点重男轻女。杨绛嫁给钱钟书以后,他的父亲有一次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32、杨绛先生的一生令人钦佩,却更让人艳羡,她是贤良淑德的好妻子典范;也是文采斐然、声名卓著的文学大师;更重要的,她同时也活成了我想要成为的那一类人——拥有完美的爱情,将工作、生活、情感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也能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中独处一隅,静静待在自己最爱的角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33、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34、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35、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36、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
37、1932年早春,杨绛和钱钟书相识于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一见如故,后来钱钟书写信约杨绛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坠入爱河)了。”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婚后不久,杨绛陪夫君去英国牛津就读。图为夫妇二人在赴英国留学的船上。(来自:腾讯图片综合)
38、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39、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锺书去世。
40、2014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103岁生日,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41、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如《洗澡》、《干校六记》,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的真挚感情,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被读者所津津乐道。图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钱钟书杨绛夫妇和女儿钱瑗。
42、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43、签到时,请学员本人务必亲自至签到台签到,出示门票!
44、1935年,杨绛陪夫君去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又乡愁迭起。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早已在厨房忙活开了,平日里“拙手笨脚”的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睡眼惺忪的杨绛被钱钟书叫醒,他把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杨绛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了。吃着夫君亲自做的饭,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爱妻满意的回答,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45、1932年3月的一天,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46、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与钱、杨二先生相比,作为女儿的钱瑗实在是太普通了。直到杨绛的《我们仨》面世之后,爱女钱瑗才始为公众所知——她外语才能精湛,学识渊博,目光敏锐坚定,在大学任教时便勇于创新,开创了“实用外语文体学”。在杨绛眼里,“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
47、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48、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49、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锺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锺书的一生。“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钱钟书曾写给杨绛的“赠语”。
50、1983年。在马德里远郊塞万提斯故居门前。(来自:腾讯图片综合)
51、4)兴华宾馆地址:西影路与西延路十字向北40米路西
52、杨绛先生的一生令人钦佩,却更让人艳羡,她是贤良淑德的好妻子典范;也是文采斐然、声名卓著的文学大师;更重要的,她同时也活成了我想要成为的那一类人——拥有完美的爱情,将工作、生活、情感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也能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中独处一隅,静静待在自己最爱的角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53、1985年,她的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
54、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5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56、杨绛先生的一生是顺遂而幸福的,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爱女和丈夫先于自己离开世界,独留下她一人,读这一段的时候,觉得整个基调都是悲悲切切的。虽然正是因为杨绛先生的长寿,才让我们得以读到更多的好作品,但于杨绛先生而言,没有爱女与丈夫的世界未免太过凄凉,有时候长寿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也许这么说太过于悲观了。
57、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图为钱钟书杨绛夫妇和女儿钱瑗。(来自:腾讯图片综合)
58、钱锺书去世后,费孝通拜访杨绛,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59、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60、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61、为了维护讲师的知识产权,上课期间全程禁止录音、录像。禁止携带任何录音(影)器材入场,课程进行中,如发现有学员在录音录像,一经查获立即取消其上课资格并不予退费,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
62、“先生”这一词一般是指男性,这是众所皆知的,但有时却也称女性为“先生”,如“庆龄先生”、“冰心先生”。这种叫法始于中国近代。
63、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钱钟书杨绛夫妇得到清华大学聘书,一家三口动身赴北京。杨绛在清华大学西语系任教授。1952年,经历三反运动的“洗澡”后,夫妇俩双双调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图为1953年杨绛在北大。
64、2015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104岁生日(如按照杨绛先生自己的虚岁算法,是105岁),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65、难得的是,杨绛在文学史上的身份,不止是钱钟书的妻子,更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杨绛和钱钟书,有着世间罕有的“势均力敌”的爱情。
66、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67、上世纪60年代初,杨绛学习了西班牙语,并于1962年开始翻译名著《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