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读书方法介绍28句集锦

读书方法介绍28句集锦

读书方法介绍

1、第以方法技巧为辅佐:读书除了眼到、口到、心到之外,也要有方法,才能有效率。例如课堂上做随堂笔记,课后还要重新整理,找相关资料补充、注解,甚至作表解,这都是做学问的基本功夫。此外,读过的书,经过分析,可以知道文章的脉络;透过演绎,懂得作者的思维,其它如综合、归纳等等,也都是有效读书的方法。

2、Kindle电子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截图

3、古今中外许多富有成就的学者都在长期的阅读学习中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这里只能择其一介绍几种对政治课阅读具有指导意义的“阅读成方”。

4、(2)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用一般的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两段。在阅读期间,我们要思考文章所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文章的风格是什么等等;

5、这里说的是“群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是一组一组地看。要想做到“群读”,得不断地训练方能做到。

6、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7、维持影像阅读状态的秘诀有两个:第一个是深呼吸,保持同样的速度。二是配合翻页的节奏,在心里面重复单纯的话语。比如:放,松,放,松。

8、等我们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原来义务教育学的“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根本不适合我们,它好像骗小朋友学好的玩具。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的身边很多小人,经常会想办法来坑你。”怎么办?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你,只好看做人方面的书了。

9、状态把视线定在书本上方墙上的某一点,一边意识到书本四个角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空白,一边凝视书本上方墙的某一点。由于视线分散,左右页之间装订的部分好象重叠了,然后形成一条圆筒状如香肠一般的书页,这一页叫做“悬页”。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视线移动时悬页就会消失,这个问题随着练习的深入就会好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摄像焦点下,书页上的文字变得很模糊。这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要看到悬页,起初必须把焦点放在稍远的地方。如果要看清近处,眼睛就要放松,然后再拉进焦点。这时,书页上的字就会清晰的令人不可思议,也会显出深度来。眼睛越放松,文字就越清楚。

10、这种读书法,要注意力集中。用眼睛扫描页面,主动去抓住每一行的关键词,顺着这些关键词,从上往下看,不断寻找重点。

11、在读书阶段就要在书上做一些简单的记号,为写读书笔记做准备。

12、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这类读者一般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感兴趣,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本之外。

13、我要说的第一个方法是我们青创的红霞老师在做“速读速记”主题分享时讲到的,我用这个“速读”方法非常有效地改善了我的读书痛点,如果说之前的读书方法是我的0版,那红霞老师的方法就是我的0版了。

14、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内容,我们需要重读读书笔记。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

15、今天小K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通过笔记培养高效读书习惯,更重要的是,读完有收获!读完有收获!读完有收获!

16、小时候我们常被教育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更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语录时刻告诫我们读书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不可操之过急,精读确实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的获取一本书的所有知识,也只有钻研进去,细细品味,才能发现文章中的“微言精义”,读到旁人不能领悟的精彩内容。但是精读的弊端也是非常的明显,耗时,“性价比”过低尤为突出。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阅读一本书时,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应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精读法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但是所有的书都用来精读绝对是一种浪费。

17、当时的状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喜欢商业书籍的人会去商业书籍区,喜欢小说的人会去文学书籍区浏览。可是你偶然看见新书广告、畅销书榜单和促销海报,被令人目不暇接的书名、广告词和包装所吸引,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加购了。在确认好目录、前言、后记和作者资料后,你看了一眼价格就走向了最后环节(付款)。

18、一本关于读书方法的大杂烩,书中介绍了很多种关于读书的方法,实用性比较强,堆砌感很强,并不值得你买一本纸质书收藏阅读,电子版2元就可以搞定,大概了解一下有一个认识就好,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可以自行查询相关书籍深度了解。最后还是按照惯例吐槽一下这本书最后一章种按照血型不同推荐的读书方法,雷人程度不亚于抗日神剧中的手撕鬼子。

19、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在“①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中断“②重读”程序以后,开始“③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20、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10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10遍。

21、(2)第二步,我们需要把书"从厚读薄",换而言之,我们在阅读完书籍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文章的最重要的部分,让它为我们写作时所用。

22、序文是一本中的简介,在这里花费5分钟的时间便会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适不适合自己,也便于抓住重点,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快辨别一本书的好坏,尽快地掌握大意,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在之后系统化的读书方法中,先读序文法可谓是必选读书方法之一。

23、鲁迅提倡读书时要博采众家。他曾向青年读者介绍过一种博览读书的方法:“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样能够拓宽思路,增长知识。

24、上面说的三种方式,仅供参考。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读书方式。但是目的是不变的,都是努力提升自己认知。

25、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6、行  要做到学与行结合。学了道德不身体力行,学了知识不懂得运用知识,那学与不学又有什么区别呢?行既是对学习效果的验证,也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学行结合,要多迁引知识、多尝试。

27、四是相互问答法。即同事或亲朋好友在一起学习时,在基本内容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甲乙相互提问的方式,答的不对、不会的问题记下来,再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