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43句集锦

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43句集锦

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

1、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2、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

3、清代学者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

4、“哎,你这话就不对了,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做这些小儿女姿态。你我是知己,自然心意相通。”

5、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6、纵观整个大唐王朝,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与王勃一较高低,即使是后来的李白,他在王勃那个年龄段,也没有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作来,要知道王勃可是只活了二十六岁,如果他能够再多活一些时间,相信他的成就并不在李白之下,只是非常的可惜一代文学天才,却是溺水而亡,真是让人悲叹不已。

7、“杜少府,此去可要做好父母官,保境安民啊。”

8、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9、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

10、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1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2、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

13、纵观王勃的这首诗,可谓是写得非常的唯美,同时也充满了对于人生的哲理,以及诗人对于友情的珍爱,这也正是诗人的可爱之处。由于在这首诗中有了不一样的情感,所以这首诗读起来,也就更加的能够打动人。

14、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15、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小编今天要跟大家唠唠的是王勃最著名的诗歌《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6、(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17、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8、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19、唐. 王勃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20、这首诗描写了无处不在的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21、有则有个泼心儿,不敢被利名啜。却待两手分付,与风花雪月。

22、这首诗在劝勉友人在离别时不要太过于悲伤,诗中写了送别时候周围的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的用词气场宏大,用情之深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拍案叫绝,传承千年至今仍然大放光彩,将自己对友人的别离之伤表达的淋漓尽致。诗歌原文:

23、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在骈文方面文学成就极高,不过存世的作品放在今天来看,能达到传世之作的作品并不多。

2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你分别之所以有这么多感慨,也是因为你我同为宦游人,都是“长安漂”。王勃是少年天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宦游期间还犯了死罪,连累自己的父亲被贬为交趾令,自己也在渡海省亲的途中溺水身亡,让人叹息不已。

25、唐. 杜甫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26、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会是对方梦中出现的人。

27、唐. 刘禹锡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28、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

2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30、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31、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32、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3、唐. 李白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34、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35、第二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36、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圣泉宴》树叶从枝头飘然而下,落入水中,水中的倒影也随之忽高忽低,飘飘悠悠,好像要飘起来;落花悄然而下,没入土中,它的香气却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37、(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38、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39、子安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字,看完上面的对话,大家应该已经猜到这一篇要讲的诗歌了吧?

40、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41、答:                              

42、王勃就是世人眼中的神童,在同龄人只会斗蟋蟀,穿着开裆裤到处玩耍时,他就已经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亲朋好友无不对他赞不绝口,都说这娃长大后不得了。未满十岁的王勃,有一次在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不仅能融会贯通,还从书中发现了几处错误,就连他博学多才的父亲都惊呆了,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激动之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