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白居易的诗特点91句集锦

白居易的诗特点91句集锦

白居易的诗特点

1、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2、抒情性。写实和抒情兼用。他自己都说:“大凡大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3、《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箬下酒为湖州名酒,五酘酒为苏州名酒。酒之再酿曰“酘”。清人桂馥《札朴》云:“吾乡造酒者既漉,复投以他酒更酿,谓之酘酒。”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白居易的诗特点)。

5、《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叙事诗的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抒情气氛。它们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在于:叙事状物求实而不泥于实,故能于流丽的描绘之中寓有隽永的情味。《长恨歌》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详有略,有虚有实,安排得十分精巧。看他写安史之乱,只用“渔阳鼙鼓动地来”一句就交代了过去。写杨贵妃之死,只用“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两句就虚掩了过去,却在玄宗身上着实写道:“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玄宗血泪交流自然比写贵妃倒在血泊中含蓄动人。“归来池苑皆依旧”以下十六句是诗里最精彩的段落。这一段全用景物来渲染玄宗孤寂的心情,真切而不粘着。下面写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个比喻胜过多少描画。象这些地方都表现了白居易高度的艺术技巧。

6、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白居易的诗特点)。

7、《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春至》:“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藤枝酒又名咂酒,饮时以藤管吸饮,此习俗流行于西南多个民族。白居易《春至》一诗作于忠州(今重庆忠县),可知此俗在唐代即已盛行。

8、中文学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诗圣”杜甫,紧扣其生活的急遽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丰富的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于于民,形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从而登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树立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丰碑。

9、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0、《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十分蘸甲酌,潋艳满银盂。”

11、唱和诗,最著名的是与元稹的通江唱和诗篇。其中,长篇排律,形式大于内容,成就不高;短篇小诗,如《舟中读元九书》,则真挚有味。

12、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13、(福利):34所院校文学考研真题打包免费送!

14、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15、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想不到白发还未生出来,容颜就已经呈现了衰老的迹象。可见,白居易特别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身体稍微与以前不同,他就会十分紧张地将其表现在作品之中。

16、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带有悲慨的感情基调

17、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诗人,白居易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得享盛名,广泛流传于各地、各阶层,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他的作品也流传至日本、新罗等地。在早期的日本,《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学汉化的最重要依据。

18、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研究这三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19、《杭州春望》:“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梨花开时始酿,故名。

20、⒊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21、《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白醪即白酒,但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白酒,而是以米酿制的酒酿。

22、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23、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24、有唐以来的时代审美出现了由雅入俗的变化,与之相应,文学也渐趋世俗化。白居易就是诗歌领域这种趋向的代表。“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诗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陈寅恪)。其作品远接《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承杜甫诗歌重时事、尚通俗的一面,“务言人所共欲言”,事实上是一种开拓和创新。白居易诗作虽有明显的政治指向,但依然不失对现实的关怀与热情,且通俗易懂、妇孺皆知,故而出现了元和以后“学浅切于白居易”的文坛风气。

25、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其中唐代最长的歌行体诗歌为韦庄的《秦妇吟》,共有二百三十八句之多。

26、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他们主张写诗不堆砌 华丽辞藻,文笔 清新自然.

27、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28、首先是日常琐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字字句句皆是“称心而出”;其次是记游写景,如《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具有“逸韵谐奇”的散文化特征;再次是说理议论,多表达出世之意,较好的如《效陶潜体十六首》,比陶诗多一层亮色,富有理趣。这些诗作具有强烈的个人化色彩。 

29、 名词解释不用吭哧吭哧自己整理,省下时间去背它!

30、20考研古代文学强化课开始报名!花1年的钱,听两年的课!

31、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

32、李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飘逸二字难概括其同时期风格出蜀前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诗歌飘逸风格比较明显;入长安受挫折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步步接近现实豪放之充满忧国忧民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衰怨悲痛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悲壮

33、思想特点:⒈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⒉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⒊爱国主义思想。

34、在创作理念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即利用诗歌惩恶劝善,补察时政,移风易俗。其作诗标准为: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追求真实、浅切和入乐效果。这种观点展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怀与世俗化倾向,同时又带着明显的政治意味和现实功利色彩,重说理议论而轻视形象,且不免狭隘单一。 

35、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36、同时,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37、|个人作品————————————————————

38、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

39、《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40、《咏家酝十韵》:“常嫌竹叶犹凡浊,始觉榴花不正真。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南史》云顿逊国“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是则榴花酒乃以榴花酿成,亦雅指美酒。唐人诗句中,多有吟哦者,如李峤《甘露殿侍宴应制》:“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沈佺期《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兰气薰仙帐,榴花引御杯。”沈颂《卫中作》:“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韦庄《对雨独酌》:“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

41、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

42、《和令公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黄菊酒即菊花酒。

43、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44、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45、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46、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47、叙事性。白诗多以叙事性手法来给我们讲故事。其代表作还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48、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49、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这就使我们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直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半道病还,病逝为止。

50、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

51、白居易认为文学是反映自己人生哲学(道)的工具。而依自己的现况,又可分为“兼济”、与“独善”两类。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而他本人特别重视两类诗文:

52、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3、讽喻性。著名的有〈秦中吟〉十首。都是指论时事,美刺比兴的作品。

54、《李十一舍人松园饮小酎酒,得元八侍御诗,序云:在台中推院,有鞠狱之苦。即事书怀,因酬四韵》:“爱酒舍人开小酌,能文御史寄新诗。”《舟行阻风,寄李十一舍人》:“今日料君朝退后,迎寒新酎暖开颜。”白居易自注:“李十一好小酎酒,故云。”《礼记•月令》云:“天子饮酎。”郑玄注云:“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则酎为酿法独特之醇酒,小酎即新酿成之酎。

55、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56、首先是日常琐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字字句句皆是“称心而出”;其次是记游写景,如《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具有“逸韵谐奇”的散文化特征;再次是说理议论,多表达出世之意,较好的如《效陶潜体十六首》,比陶诗多一层亮色,富有理趣。这些诗作具有强烈的个人化色彩。 

57、唱和诗,最著名的是与元稹的通江唱和诗篇。其中,长篇排律,形式大于内容,成就不高;短篇小诗,如《舟中读元九书》,则真挚有味。

58、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59、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60、《枕上作》:“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松花酒谓以松花入酒酿成。

61、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6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3、《春寒》:“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薤白,薤草之根,俗名藠头。薤白酒制法以炒薤白投酒中酿成。张仲景《金匮要略》云其能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64、叙事性。白诗多以叙事性手法来给我们讲故事。其代表作还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65、(节选自袁行霈《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与诗歌艺术》)

66、在艺术方面,注重反映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包括战争和上层的剥削勒索。前者如《新丰折臂翁》,写自残逃役的老兵,读之悲哀;后者如《轻肥》,在极尽描摹贵族穷奢极侈的生活之后,却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结,发人深省。此外,内容广阔的《新乐府》五十首,一篇专咏一事,以所咏之事为题,下有小序揭示主旨;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七字句,以口语俗语穿插其中;塑造了生动深情的人物形象,如《井底引银瓶》中的“淫奔”之妇。不足之处在于,多议论、重复而缺少艺术性,有生拼硬凑、缺乏情感的篇章,语言浅露、不够含蓄。 

67、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68、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69、李白不仅七绝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如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等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歌获得新的生命,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而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70、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71、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72、《宴周皓大夫光福宅座上作》:“绿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钿。野人不敢求他事,唯借泉声伴醉眠。”桂酒为桂花入酒酿成。屈原《楚辞•九歌》云:“奠桂酒兮椒浆。”

73、白居易的诗非常的通俗易懂,并且还十分写实,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占有非常大的地位,有这非常深度影响力。同时,他还指出的标准:诗歌既要真实可信,又要通俗易懂,还要能够被百姓歌唱起来,要具有童谣色彩。《琵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琵琶行》既通俗易懂,又让人感觉非常的真实,今天我们还能将它改编成歌曲,这首歌曲也能让广大年轻人接受,去聆听,去感受。

74、冠以酿者姓氏之酒,如仇家酒。《东南行一百韵》:“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重到城七绝句•仇家酒》:“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仇家酒,当为一仇姓人家所酿之美酒,详情待考。

75、2020文学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开始报名!

76、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77、22福利|50所院校文学考研真题资料包合集!

78、同时,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79、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80、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81、宋人方勺在《泊宅编》中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今人对白居易诗歌进行统计,发现其诗作中酒字出现了729处,其中出现的酒名有三十多种,种类繁复,足以让我们一窥唐代中期的饮酒品类和饮酒状况。

8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83、《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有独到之处。它总是联系着听者的感受,联系着音乐所引起的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来描写,让人觉得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在,也有诗人的同情在。白居易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写无正是突出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处描写不但使感情更深入了一层,而且增加了诗的变化,造成鲜明的节奏感。

84、有唐以来的时代审美出现了由雅入俗的变化,与之相应,文学也渐趋世俗化。白居易就是诗歌领域这种趋向的代表。“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诗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陈寅恪)。其作品远接《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承杜甫诗歌重时事、尚通俗的一面,“务言人所共欲言”,事实上是一种开拓和创新。白居易诗作虽有明显的政治指向,但依然不失对现实的关怀与热情,且通俗易懂、妇孺皆知,故而出现了元和以后“学浅切于白居易”的文坛风气。

85、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等。

86、(福利)1毛钱畅听30余所院校文学各专业在读研究生学长学姐考研直播课!

87、其一是作为“兼济”工具的讽谕诗,其二是则是反映自己“独善”心志的闲适诗。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与元稹的散文,在唐朝、五代曾享有盛名,当时文誉尚在韩愈之上。

88、在创作理念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即利用诗歌惩恶劝善,补察时政,移风易俗。其作诗标准为: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追求真实、浅切和入乐效果。这种观点展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怀与世俗化倾向,同时又带着明显的政治意味和现实功利色彩,重说理议论而轻视形象,且不免狭隘单一。 

89、白居易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有些诗是围绕着一个人的遭遇来展开叙事的,《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诗侧重于个别人和个别事的特写,诗中人既有与一般被压迫者相同的命运,又有各自独特的遭遇和个性特点,可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了。这样的典型形象在白居易诗中虽然只有几个,却显示着一种新的努力和新的方向。白居易在杜甫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使人物的个性更为突出了。我们可以拿《新丰折臂翁》和《兵车行》作一番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反对杨国忠征南诏的。《兵车行》通过一个行人介绍兵役之繁重,战争之艰苦,以及人民反战的情绪,是一种概括介绍的写法。那行人只是一个介绍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典型出现的。新丰折臂翁则不然,他是《兵车行》中千万被征发的人民中的一个,又是独具个性的一个。他反对侵略是用锤折右臂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的。他有自己独有的痛苦,也有自己独有的安慰,因此他具有更强的典型意义。白居易这种通过个别揭示一般的写法,是很富于表现力的。

90、“感伤类”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塑造了杨妃这一超凡脱俗的忠贞形象,充满感伤情调。《琵琶行》叙述与琵琶女的际遇,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类作品节奏多变,注重抒情,精选各类意象渲染氛围和意境,语言精切晓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