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
1、主演:苏拉•沙玛/伊尔凡•可汗/拉菲•斯波/阿迪勒•侯赛因
2、PurpleHibiscusisanexquisitenovelabouttheemotionalturmoilofadolescence,thepowerfulbondsoffamily,andthebrightpromiseoffreedom.
3、这种压抑直到海上,直到所有外力消失,派对神的疑问被释放之后,派的成长才真正开始显现,影片才开始转入到一种平静、安详的节奏当中去。而至此,影片就臻于化境了,李安用超越了想象,又极具禅意的方式,将美丽的画面,平和写意的内涵用先进的3D技术展现了出来。
4、许鞍华 | 李安 | 胡金铨 | 安哲罗普洛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
5、《鬼魅浮生》|《2001太空漫游》|《教父》
6、电影里关于这本书的地方提到,作者为它准备了两年,其实真正的时间要更长。在一次采访中,马特尔提到“早在我读大学时,这个故事就躺在我脑海里,至今三十多年了。”在全球销出1200万册的“少年Pi”为马特尔带来巨大的声名、财富与荣誉之后,他只是淡然地说:“‘少年Pi’为我带来的财富已经足够,我不需要为了商业上的成功而写作……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宇宙,有属于它自己的新的冒险。”
7、没有一个公共的、正确的、独一无二的答案,这正是《少年派》的魅力之它让每一个观者都成为主人,而传统意义上负责阐释影片的职业影评人或者编导,此时都退场。
8、人死光后,象征光明的少年派被迫进入浮岛,被代表黑暗的老虎给放逐了,老虎控制着整艘船,也就是少年派的躯壳,善良几次努力都没有办法接近船,也没办法在船上得到地盘。这是黑暗邪恶面放逐善良的时期。
9、于第二个故事中,大多人认同老虎正是少年派的内心兽性代表,要生存下去就要使用非常手段,而这所谓的非常手段不仅背离宗教,也逆反了人性。于是这里常被解读成那句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0、影片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压抑的。派的父亲是强势的,这也成了李安电影中的父权威严的典型表现,派的母亲在电影中基本上是以一种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出现,而派在第一部分的故事中也是处在压抑之中,所以他才寻求宗教的帮助。
11、更为绝望和幽深黑暗的是讲述人没有讲述的故事,即隐含在叙事部分空白处的情节。有网友通过对李安叙事手法的熟悉和揣摩,将未展露出来的故事丰满成有逻辑关系的“第三个故事”。
12、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拉菲·斯波RafeSpall饰)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伊尔凡·可汗IrrfanKhan饰)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阿迪勒·侯赛因AdilHussain饰)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苏拉·沙玛SurajSharma饰)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Depardieu饰)。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
13、直到2012年,华人导演李安将这本号称“最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搬上了大银幕,同时邀请原著作者扬·马特尔作为编剧,共同搭建了新的剧情构架,以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将小说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具像化,一举拿到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在内的4项大奖。
14、而原著小说要表达的就是,人在极端环境下,宁可去相信不存在的虚妄的东西,以获取力量。但这就成了对于宗教的讽刺。
15、(7) (德)歌德:《浮士德》,杨武能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16、创立于1987年,曾经参与制作145部电影,雇用过上千名艺术家,第一个接到的案子是一个电影公司的Logo动画,那时电脑动画才刚起步,但是这群人就已经看到CG角色动画的远景(R&H的强项就是在写实的生物动画),后来他们也确实爬到了业界顶尖的位置,巅峰之作正是少年派中那隻栩栩如生的老虎。R&H的公司文化也非常棒,让人感觉这不只是一间公司,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17、 在李安看来,《少年派》讲述了一个男孩变成男人的故事,“漂流的过程有两个阶段,前半段就是求生存,这个历程有一个人的成长的寓意在里面。派面对的自然就是现实,一切的东西不能有任何的幻想,不是生就是死。派的父亲教了他很多求生技能和人的基本观念,例如不要相信幻觉,你在老虎眼睛里面看到的只是自己情感的投射。第二部分,他已经能够生存了,生活得不错了,在海上似乎可以无限度地漂流,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是他的勇气,怎么样能够不发疯,需要信仰,需要精神力量。所以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的部分,后半部分是幻觉。所以,我们叫‘奇幻漂流’,因为精神方面也需要奇幻。”
18、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尽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忽,最终甚至影响了他被迫经历的旅程。
19、美国总统奥巴马到洛杉矶梦工厂参访,畅谈娱乐产业对美国经济动能的重要性,提供工作给数千个中产家庭时,特效艺术家们正在场外集结抗议,企图引起媒体更多注意。2014年3月2日奥斯卡颁奖典礼特效师们将再次集结,表达他们的立场与意见。
20、这个故事充满传奇浪漫色彩、不屈不挠的抗争、经受磨炼的信仰和神性的光辉。
21、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则可以看到老虎是派的本我,海上漂流就是本我与超我的交战。
22、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
23、陪他飘扬渡海的动物们也许是派无法正视人性的阴暗面而虚拟出的童话,海上奇幻之旅轻得像一个不可触碰的梦境。李安和他的制作团队成就了这种暖色调影片与阴暗人性的巨大反差,配乐人麦克·唐纳的加盟也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24、ChimamandaNgoziAdichie
25、 当李安在采访时被问起关于第二个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轻,说故事拍完就交给观众了,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他放弃了最权威的导演阐释权,让观众保持争论。莫衷一是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不必奢望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
26、由于李安喜欢拍情感强烈的电影,而且他的作品多变,于是投资方决定由李安来拍摄这部电影;而改编原著的任务则指派给了凭借《寻找梦幻岛》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卫·马戈来操刀。马戈坦接下这份工作之后,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原著转换成剧本。
27、此时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动摇了派的多采多姿的世界。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移民能带来新世界的新冒险,却也代表派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28、一九三八年的最后一天深夜,还有几个小时就到新年。病理医师欧塞比奥在解剖室邂逅了举止奇怪的妻子,她谈起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圣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奇怪的客人随之而至——一位带着破旧手提箱,从葡萄牙高山区的小村庄跋涉而来的老妇,想要知道自己亡夫的讯息,摒弃要求欧塞比奥带着自己一同解剖丈夫的尸体,随着刀口划开皮肤,一切的事情都开始变的超乎想象。
29、其实第二个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派自己是老虎。也许可能你还不能接受第二个残酷的故事,但是导演在讲述第一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中已经数次暗示我们,
30、全世界有21间著名的大型特效公司关门或倒闭,但是这段期间最赚钱的50部影片,却有49部和电脑特效息息相关,而且电影的整体票房更是随著特效进步逐年成长,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卖座电影不用到大量特效,但是,电影的营收成长却和特效公司的收入脱钩,特效产业的商业模式变得很糟糕。而且大家都忘了製作特效的不是电脑,而是电脑背后的许多艺术家,投入大量时间,追逐自我实现以及客户要求的完美。
31、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对信仰、人和动物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然而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
32、父亲是科学理性的信徒,是一个食肉者;母亲则出生于信奉印度教的家族,食素。父亲告诉派,信仰太多就等于没有信仰,科学解决了宗教数千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母亲则认为科学解决不了内心的迷惘。
3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与虎的关系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出现了各种的解读。早有多篇针对小说原著的研究文章在分析孟加拉虎的身份时,把它看做是派的他者想象,是派内心的另一自我。但不管第一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哪个是真实的故事,也不管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是否到底真实存在,在派的海上漂流旅程中,这只老虎对于派最主要的一个功能无疑是使派能够生存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或许这只老虎就是上帝或是上帝的使者。它来到派的身边,采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派,激发着派的生存意志,成为派的生存意义。这样一想,不由得会让人联想到德国文学中歌德笔下的经典组合,浮士德与靡菲斯特。于是,在人物的设置及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浮士德》亦具有了互文性。当然,也曾经有人认为靡菲斯特是浮士德另一个自我,那么这也无疑暗合了众多人对派与虎身份的他者想象的讨论。不过对于浮士德与靡菲斯特这对经典组合,更多人会花费精力去阐释的是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辩证关系。
34、冒险的旅程开始了。而这头过去在派的面前展露本性的猛虎,则成了派的大敌。然而在学习共存的过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渐成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
35、关于李安在电影里置入的三个故事,你到底相信哪一个,成了影片之后观众之间对人性拷问的一个游戏问答。
36、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并且同时信仰三种宗教。17岁那一年,因为生计问题举家移民加拿大。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深夜里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同行的还有三只动物,包括一只名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老虎,最终在227天之后获救。故事的结尾,派的经历并不能让船只事故调查员认同,他又讲述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当真相揭晓的时候,那些还沉浸在唯美画面中的观众便迎来了迎头一击。
37、今天的读者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是有原型的。真实故事是,1704年,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遗弃在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以西五百多海里的浩瀚海洋中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四年后,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才回到人类社会。塞尔柯克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时,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可日复一日的生活,还是把他从一个文明人变成了一个茹毛饮血的野人。根据船长罗杰斯的记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最初八个月,苦闷恐惧得想要自杀。当然,从记载中,也可发现,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生活时,只是尽可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而不是像鲁滨逊那样积极主动地去改善生活环境以及创造出更多的生活资料与财富,相较而言,塞尔柯克是消极的,鲁滨逊是积极的。哪个更真实呢?可能多数人都会认同,现实生活远不能像笛福笔下的鲁滨逊过得那样惬意,现实是可怕的,长期的荒岛生活必然会吞噬掉一个人的作为人的许多能力。鲁滨逊的形象塑造体现着作者笛福的创作心态,有着笛福的艺术加工与创造,鲁滨逊是一个不断追求、探索,从不向命运屈服的形象,他代表了一个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行动意识和思想意识,这个形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但未必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生中,人是难以忍受长期荒岛生活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派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归到人类社会中来,绝不在荒岛停留。这不仅是派的认识,也是作品的创作者的观点。更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一次解构。
38、《比海更深》| 《攻壳机动队》 | 《月光男孩》
39、《鲁滨逊漂流记》早就讲述了一个海上航行者遭遇海难流落荒岛成功生存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荒岛生活,基调是乐观的、是充满创造力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从小生长在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可他不满足现状,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向往一种新的生活。于是选择离家随船航行。在海上多次遇险,多次幸免于难,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鲁滨逊都没有退缩放弃自己的想法。海难之后被迫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此时的他不是被动地生存,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一个荒岛建成了有人居住的家园,称其为“我的小王国”。28年的荒岛生活没有毁灭他,却促使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英雄。最初的鲁滨逊也是没有人类同伴,仅找到一条狗、两只猫为伴,孤寂地在荒岛上生活,十几年后才遇到了星期有了人类的同伴。十几年的时间没有让鲁滨逊变成野人,反而个人的事业得到大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一个创业神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同样有遭遇海难的派漂流到荒岛的情节,这一点无疑与《鲁滨逊漂流记》有着互文性。可是这里的互文与前面的互文又有所不同,这里在互文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解构。当然这里也有个细节,就是所有流落荒岛的人都想回到人类社会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机会和没有办法回来。这一部分内容大家都是共识,但是对于事件之后的发展以及最后结局的描绘则是大相径庭的。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荒岛上开拓建设自己的王国,派则选择立即回归人类社会。派的不同于鲁滨逊的选择,即是一种对鲁滨逊选择的解构。
40、 然后,在幻想层面,人与虎同时登岛,Pi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獴。不知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当Pi告别阿南蒂的时候,阿南蒂给他手腕系了绳子,代表了与最爱之人的告别。再回想起Pi一登岛便在岛上系了一段绳子,便会豁然开朗。Pi是在告别,与母亲告别,因为他即将要吃掉她。
41、一九八〇年。加拿大参议员保罗并不会知道,自己会在偶然造访的灵长目研究所与一只猿猴心意相通,也不会知道,当自己带着这只猿猴踏上寻根之旅时,自己的命运会与七十多年前的怪人托马斯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