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李白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39句集锦

李白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39句集锦

李白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李白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4、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5、他才气奔放,提起笔来就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而游历和饮酒就是他的外衣。他不会搜肠刮肚,字斟句酌,他不会被格律所束缚,随时任性高歌,他唱出的歌就是他的诗句。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8、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雄心壮志的意思是什么雄心壮志的近义词雄心壮志造句雄心壮志xing xīn zhung zh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2、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13、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1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泌园春·雪》

1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7、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18、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读来是那么潇洒,那么不羁。

19、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22、五岳寻仙不辞远,一身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3、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24、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5、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孙中山

26、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27、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8、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29、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窦庠《醉中赠符载》

30、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1、李邕伟人“颇自矜”,好名声,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曾经拜会过李邕,但是李邕对李白是轻蔑的态度,这引起了李白的不满,在临别时李白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回敬李邕,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狂傲。

32、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醉歌行》

33、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3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5、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3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7、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