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70则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名言70则)。
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6、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7、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过的名言(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8、(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9、(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10、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1、(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3、(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离娄章句上
16、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7、(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尽心章句上
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20、格言大意: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这句诗多用来说明,胸襟开阔,善于取他人之长,是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好办法。
21、格言大意: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22、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3、(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2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2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2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0、格言大意: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2、人的一生)是祸是福都是自已种下的因果关系(招来的)。
3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35、格言大意: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3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7、(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8、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3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0、格言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41、(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42、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4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说过的名言(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6、(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章句下
49、(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0、格言大意: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这句话表明,道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自然生活得坦荡;品格低下的人被各种私心牵绊着,就不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5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2、(译文)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53、格言大意:雕刻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断不了;如果不停的雕刻,那么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刻出花纹来。这句话以雕刻为喻,说明做事情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
5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5、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56、(5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7、(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58、(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5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6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3、(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64、(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65、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66、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6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8、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69、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而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最终只会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这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70、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71、格言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句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72、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7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5、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也。
76、(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77、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7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79、(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0、格言大意:立志应当崇高远大。这句话意在鼓励青少年放宽眼界,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81、(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82、(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8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84、(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