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74句集锦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74句集锦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儿童5岁左右,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

2、健康人的心智中,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或超我掌管人格,因此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我们每个人意识下的某个部分,永远存在着放纵自我、考虑现实、遵循道德标准三者的紧张状态。

3、②超我:价值观的储存处,包括从社会习来的道德态度,遵循道德原则。超我经常和本我出现矛盾,本我想要做感觉上快乐的事情,而超我则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4、自我是用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如果本我和超我冲突得不太厉害,那么自我也就比较好,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外显的精神面貌和体态是比较协调、自在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5、自我不仅仅控制本我的冲动,还会以考虑后果的方式,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以减轻本我需要没有被满足的紧张感。

6、他把变态心理学从简单的描述转变为精神动力的研究。虽然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有些不合理之处,但是弗洛伊德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

7、宏苑1区9号楼二单元201号(阳泉市睿泽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8、1923年弗洛依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为正式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所定义,它们代表了人类心理功能的不同侧面。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

9、弗洛伊德因此创立了人格的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10、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人性的七宗罪傲慢、贪食、贪婪、愤怒、妒忌、懒惰、色欲某种意义上都能够代表着本我,能够为用户带来直接的快感。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能够满足用户本我的内容和活动都能够刺激用户进行有效活动。

11、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

12、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13、睿泽心理推出视频号直播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4、梁宁建「心理学导论」第十六章第五节「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15、自我:个体出生后,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

16、温暖的陪伴、专业的分析、全新的视角,打造一个有温度、有力量、接地气的心理咨询港湾。

17、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

18、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了“人格的三重结构”说, 认为心理过程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本我是“一团混沌, 云集了各种沸腾的兴奋”,本我受本能的驱使, 遵循“享乐原则”, 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自我处于本我和感官意识之间, 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本我, 使之遵循“现实原则”, 以获得本我的安全和成功。超我是本我的压制者,是外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映, 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看出, 自我是本我与超我的调和者与平衡者, 使自身能够做出恰当的选择, 更好地走出困境, 实现个人发展。

19、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20、第三个阶段:前生殖器阶段(3---6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集中到生殖器区。

21、特点: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异性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儿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停止对父亲的敌视,逐渐接近、接纳、认同父亲,并逐渐发展起同性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否则,儿童就可能演变成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

22、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力比多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有固着和倒退。

23、每一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问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发展顺序的是由成熟过程决定的。

24、(1)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25、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疯人院的病人都是自愿来的,很少是被迫的。即使病人不情愿忍受超我的压制,但因不具有面对外界环境的能力,所以又不得不依赖于超我。在他们看来,异常执着于制度的护士长以及院内这个规范化世界似乎是其脆弱灵魂的避难所。 

26、睿泽心理线上依恋三部曲读书小组(周三晚8点)

27、④认同:潜意识地向某个对象模仿的过程,以使自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

28、2022全年深度小团体招募||动力性成长团体

29、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30、特点: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

31、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32、人格中意识部分,这部分在事实原则指导下,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自我负责与现实接触,是本我与超我的仲裁者,既能监督本我,又能满足超我。更多的体现为规则的遵守度,通过规则来协调本我和超我间的矛盾。

33、特点:因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和儿童兴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处于潜伏状态。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情感上较疏远。性的冲动转向自然、体育、歌舞、艺术等方面。

34、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35、生殖期(青春期):青春期开始,异性恋。性快感由口腔、肛门逐渐转移到性器官上。

36、在生活中,可以满足本我需要的解决办法并不是都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当一个饥饿的孩子偷吃了一块烧饼后,他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道德就是超我的成分,它告诉孩子该怎样去做。在道德心的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做了违背道德的事情后,他们会产生羞愧和负罪感。超我的另一个成分是自我理想,它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37、②投射:把内心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等在潜意识中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

38、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39、如果父母是滋养性的,那么孩子就不会有严重的考试焦虑,而是会有考试兴奋;如果父母是惩罚性的,那么孩子势必有比较强烈的考试焦虑。

40、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41、除了极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群体,大部分人都具有在意社会道德伦理束缚,由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构成的超我去监督与控制本我的冲动。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包含了孤独,博爱,信仰,完善的自我。

42、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43、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44、希望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被看见, 每个人的心事都能找到答案。

45、被这样压制长大的孩子会很多次想,活得正确而封闭是巨大的愚蠢和错误,仿佛错过了生命。

46、由此,弗洛伊德建立了动力心理学。他还开创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学,并使之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有漫长的历史,但是系统的探讨和科学的解释却是自精神分析新心理学而起。

47、⑤升华:将不为社会许可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

48、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49、第二个阶段: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主要集中在肛门周围。

50、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51、人格是一个整体,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相应的心理内容和功能,三部分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中。

52、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53、他把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54、心理能量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心理能量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分配,决定了人格的动态性。

55、自我。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一般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就必须顺应现实,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满足,因此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56、全能自恋性本我和绝对禁止性超我随处可见。例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彻底听话时,他们就是在追求全能自恋,而对孩子构成了绝对禁止。

57、在生命的初期,随着婴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结构的第二部分---自我,开始发展起来。

5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59、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两性期。

60、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因为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即不论在每个人格发展阶段满足过多或过少,都会使里比多停滞在那个阶段,从而使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该阶段的人格特征;二是倒退,即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从而从高级阶段返回到低级阶段,表现出低级阶段的人格。他认为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61、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62、比如:小的时候,婴儿通过到父母的碗里抓取食物来减轻紧张状态。逐渐长大后,他们懂得了社会的规定和约束,虽然饿的时候本我的冲动会驱使他去获取食物,然而自我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当的。

63、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64、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

65、潜意识: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66、⑧固着:个体的行为方式的发展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

67、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68、⑩否认:有意识地否认某种痛苦的现实或重新解释有关其个人痛苦的事实。

69、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7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创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促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治疗方法体系。

7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等,是一种强烈的原始冲动。本我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而不会顾及现实的限制。故而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72、但在全能自恋性本我和绝对禁止性超我的极度矛盾的夹击下,就只能有软塌塌的自我了。这你也许有过体会,有时你突然生出雄心壮志,想达到的目标高到吓人的地步,这就是全能自恋性的本我在说话,可立即你又觉得这太不现实了。不仅如此,实际上你根本就缺乏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还觉得外部世界根本不会响应你,这就是绝对禁止性超我在说话。然后,你这股劲儿一下子就没了,而你的身体也会“塌”下来。

73、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