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1、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2、试译:孔子说:“君子最担心一辈子名不副实。”(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3、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5、试译:孔子说:“有美德的一定有美言,有美言的不一定有美德。仁慈的必定勇敢,勇敢的不一定仁慈。”
6、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7、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8、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9、试译:子张说:“养德不弘深,信道不坚定,怎么能说有德?怎么能说不信道?”
10、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1、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3、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4、试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说话直白,办事正直。国家无道,办事正直,说话含蓄。”
15、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6、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7、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19、1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20、试译:子贡说:“纣王不干好事,但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不甘堕落,一堕落,天下的坏事都记在他的帐上。”
21、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2、试译:孔子说:“孟公绰要是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绰绰有余,但是不能去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地方做大夫。”
23、试译: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报告孔子说:“季氏要对颛臾动武了。”孔子说:“冉求啊,这不是你的过失吗?颛臾的祖先,曾经被先王封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疆土早就在我们的国境里面,是我们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呢?”冉有说:“是先生他要去打,我们两位家臣都不愿意打的。”孔子说:“冉求啊,周任有句话说,‘做事尽职尽责,实在不行就辞职。’遭难了不帮一把,要倒了不扶一把,那还要助手干什么呢?况且你的话也不对啊,猛虎犀牛冲出笼子,龟甲美玉碎在柜里,是谁的失职啊?”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城防坚固,紧靠季氏的费地。这次不打下来,对往后的子子孙孙一定是个麻烦。”孔子说:“冉求!君子最讨厌的,就是嘴上说无所求,却尽找借口。我听说,不管是诸侯国还是大夫家,都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分配不公,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大意是说财富分配公平了,就没有穷人;社会和谐了,就不会缺人;人心安定了,就不会翻天。这样做下去,如果远方的人还不是心悦诚服,就自己好好修身养性,把人家吸引过来。吸引过来后,就让他们安居乐业。而如今子路、冉求你们两个辅佐季先生,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们却引不来;国家四分五裂,你们也拢不住;心里盘算的竟然是在国内大动干戈。我担心季孙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吧。”
24、试译:孔子说:“我对人家,诋毁谁?称赞谁?即便是要称赞哪个,也是有所验证的。夏商周三代人,都是这样直来直去。”
25、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26、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无。”
27、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8、《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29、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30、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3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3、5南宫适(kuò)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á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3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35、试译:孔子说:“鲁国、卫国的国政,有兄弟气象。”
36、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37、《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8、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9、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0、试译:子张问:“作为士,要怎样才能算是显达?”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呢,你所说的显达?”子张回答说:“在邦国必定闻名,在家乡必定闻名。”孔子说:“这是闻名,不是显达。显达其实是耿直仁义,察言观色,谦恭有礼。这样,在邦国一定显达,在家乡一定显达。至于闻名呢,则是表面上仁义实际上不仁,却以仁义自居,毫不惭愧。这样,在邦国一定有名,在家乡一定有名。”
41、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42、试译:子张问什么是明白。孔子说:“如果对慢慢渗透的谗言和劈头盖脸的诽谤,都不动心,就可以称为明白。如果对慢慢渗透的谗言和劈头盖脸的诽谤都不在乎,就可以称为远见。”
43、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44、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45、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47、试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搞政治,说:“要是杀掉坏人,引进好人,如何?”孔子答道:“先生搞政治,哪里用得着开杀?您一心做好人,老百姓就好了。君子好比风,百姓好比草。风一吹过来,草就伏贴了。”
48、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49、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50、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51、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52、试译:孔子说:“耿直啊史鱼!国家有道,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还像箭一样直。君子啊蘧伯玉!国家有道,就出来当官;国家无道,就把本领珍藏起来!”
53、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4、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6、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7、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8、试译:孔子说:“人的天性是接近的,后天习性却拉开了距离。”
59、12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欤!”
60、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61、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