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歇后语十条并解释
1、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为孩子们收藏!
2、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3、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4、可幸好,高雅难容它,但自有熙熙攘攘的十里烟火,做它的归处。
5、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6、在大唐盛世那种对各类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高度包含和宽容的一个时代,歇后语似乎也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文化,我们以诗词分大家,以文章传千古,可仔细想想,确实没有所谓的“歇后语家。”
7、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8、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9、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谐音歇后语十条并解释)。
10、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1、谐音歇后语是后一部分在字面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如“河里摸不着鱼——抓虾(瞎)”“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公鸡戴草帽——冠(官)上加冠(官)”。
12、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13、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14、小学语文常考50个成语造句,快为孩子收藏!
15、成语不都是四个字的,这些三字成语也很常见。
16、以器物来论事说理的歇后语也不少,这要好好来把握器物的特点。比如“玻璃炕板子——悉底尽明(席底镜明)”,过去人们在炕上铺席子,炕席底下就是炕板子;“牛皮灯笼——里明外不明”,形容一个人内秀,心里非常明白;“墙里的柱子——暗使劲”,说明暗中发力帮忙。“尿盆子里栽树了——长不成个材地”,形容基础太差。还有借神鬼说事的歇后语,如“狼吃鬼了——没影儿”形容根本是没有的事情,“毛鬼神坐轿——压轻不压重”形容一个人自不稳重,“脚板子上吊——哄鬼了”这一句很好理解,“乱坟滩里啃羊头了——鬼嚼牙叉骨了”形容胡说八道;谐音是歇后语最常用的手法,其精彩者略举一“耗子拉炉条——倒贴(倒贴)”“拿石膏捏猫狗——白受(兽)”“瓦房不漏——语(雨)在言(檐)前”“一百斤白面蒸了个大寿桃——废(费)物点心”。
17、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18、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19、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20、和尚的房子----------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