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书
1、自古以来,如何建构一种“好的死亡”,始终是哲学家们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
2、息县大雨的那天,午后无事,她临时起意去看他。小心翼翼避过旁人耳目出村,走过泥兮兮的坑洼小路,淌过快被水淹没的小桥跑到他门前。推门进去,他见了她很是吃惊地问"你怎么来了?"她只笑着说"来看看你。"这一幕好像忽然浮现在眼前似的,笑着的老太太看着又惊又急的老伴儿,犹如青春的少年少女。
3、文革之前,中国尚有文人学者大学问家。文革之后,旧人渐卒,再无后生出。所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4、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风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稳稳的站立90度,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便是不被风吹倒、不被浪掀翻的最好保证。读《杨绛传》有感9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百岁感言》
5、《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6、为什么把智慧比作奶酪、牛奶酒、母鸡、坚果?
7、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推荐图书及十大好书第一名
8、杨绛先生出生在无锡小镇,以她当时的家庭,只需要在家学习琴、棋、书、画是完全可以的。但在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贴上大字报后,杨绛就像是一只大鸟,竭尽全力地把丈夫和女儿保护起来,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的伤害。她的举动,震惊了同事,大家想不到看似柔弱的杨绛也会有外柔内刚的一面。这也正是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刚正不阿的具体表现。杨绛先生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做到了和自己的祖国共沉浮,和自己的丈夫共度难关,展现了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9、 (《堂吉诃德》,人民文学出版社网格本)
10、翻开这本《杨绛传》,我想要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
11、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12、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13、“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14、堂吉诃德,一个十七世纪西班牙乡下的老绅士,一心想当骑士,渴望命运的波澜,于是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寻找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这样的人,翻译成汉语,好听点叫“理想主义者”,难听点,叫“轴”。
15、Email:tuankanzhenggao@1com
16、她翻译得好不好,我说了不算,反正大翻译家傅雷先生是高度表扬的。傅先生业务上是个特别骄傲的人,一般人都看不上眼,经常写文章把一堆著名翻译家一通臭骂,一点情面都不留。既然傅先生都说好了,那肯定是极好的。
17、可能是因为被需要的原因,杨绛表现的特别坚强。生了女儿钱媛后在医院修养,钱钟书常来“告状”,今天不是这个坏了,明天就是这个坏了,而杨绛丝豪没有怪责备,更像一个大人安慰小孩一样安慰钱钟书“没关系,这个我会修好”,得到安慰的钱钟书也像小孩一样笑嘻嘻的离开!
18、第一部分是一个梦境,讲述家人相依为命的情感。
19、第二部分,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20、决定重看《我们仨》,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1、作者 | 杨绛 出版年 | 1981类型 |散文
22、在散文创作上,杨绛的成果则更为显著。晚年的杨绛,散文佳作频出,从《干校六记》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此外,她写的一系列怀念故人的短篇,自成一派,备受喜爱。
23、陈年一定是没听过周杰伦的歌儿的,喜欢穆旦诗的人很多,我也是通过陈年才知道穆旦是谁的。别轻易说爱恨,弄得你好像很随便的样子,你管随便叫做潇洒,可一见钟情就是想睡你啊。
24、杨绎先生走了!经历过那些命运的波澜,也守护了那些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你们仨”该团聚了!
25、一个跟钱钟书谈了六十几年恋爱的人,在她九十七岁的时候跟你讲人生,我觉得比哪门子宗教都靠谱了。下编也很出彩,被劳神父感动到了。
26、第一辑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辑祥述钱锺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辑描写杨绛和钱锺书在“文革”间的种种遭际的文章。
27、高龄的杨绛开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锺书的手稿书信,钱锺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还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2003年,《钱锺书手稿集》(影印本,40卷)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
28、《杨绛传》一书中,文学、家庭、写作、翻译串联起了杨绛先生苦难而幸福的一生,她却在文学里开阔了眼界,在家庭中收获了亲情。
29、其实,只要读过杨绛先生的文字,就能发现她的文风,跟这句鸡汤的差别太大了。尤其那个“竟”,那明明是古龙嘛,一腔热泪的矫情。不过这都是小问题。趁老太太尸骨未寒,点蜡烛要紧,合十要紧,谁还在乎别的呢?
30、《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
31、《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
32、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
33、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
34、杨绛文学创作的情感张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这也正是她隐身哲学的本质所在。杨绛的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