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法
1、②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使儿童自然不断地长进,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般的呵护。
2、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成功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3、考研干货:新大纲|考研大事件|九月复习攻略|背诵技巧|创客教育|劳动教育|杨贤江|陶行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4、 唯一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在弟子们面前像个老顽童,没大没小,装傻充愣,有失师道尊严。弟子们跟他嘻嘻哈哈,对他一点都不恭敬。哪像正襟危坐的孔老夫子,小的们在他老人家面前必定是毕恭毕敬执弟子礼。苏格拉底就差远了。在柏拉图整理的《对话录》中,常见学生们直呼其名,嘲讽他穿着邋遢,打扮古怪。学生们反驳他,顶撞他,有时还恶作剧,捉弄他。苏格拉底在家里受尽悍妇的鸟气,在课堂上还被学生欺负,真是天底之下第一倒霉男!这怨不得别人,要怪就怪他自己。他老是问学生这个,问学生那个。有些学生都被他烦透了。说不定学生暗地里都在笑骂:世上哪有这样的老师?一问三不知。那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上来,倒反过来问我们,好像我们才是老师。
5、双十一感谢月优惠活动已经开启,超级划算!需要超级真题、背诵手册的同学,抓紧时间入手了,考研,我们来得及!
6、 童仆:苏格拉底先生,我也说不清楚。好像您没有教耶,您就是在不停地问我。您提的那些问题,让我想起来了,最后找到了答案。
7、以下内容是提供参考,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更有助于理解记忆。主要以图片上的点为主,答题的时候也是以图片上的内容为答题点。每天看一看,然后过后回想一下有助于长期记忆!考研加油,有问题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出纠正,谢谢!
8、 依当今注重学习效率的家长和老师们的高见,上面那道几何题简单得很,只要花上五到十分钟,就可以教会学生。苏格拉底却穷折腾,用了半个下午时间才搞定,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和学生的生命!追求效率的家长和老师坚信,直接告诉那个小朋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他就能够正确解决问题了,又何必耗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在那里瞎琢磨?人类的经验如此众多,如果事事都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年轻一代又怎么可能继承高度进化的人类文明呢?事实确实如此——小朋友只要掌握了面积的计算公式,立即就能够明白4呎见长的正方形面积不是8平方呎,而是16平方呎。年轻一代正是通过教师这种直接而系统的教学,迅速地掌握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真是可笑,竟然选择了如此愚蠢的苏格拉底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为伟大的哲学家;西方人真是滑稽,居然把苏石匠敬奉为职业教师的祖宗。
9、①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结论;
10、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
11、那么不走寻常路的“叛逆王”亚里士多德又有什么不寻常的观点呢?(苏格拉底法)。
12、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不过他自己因受其他错误的观念所蔽,而没有发现罢了。
13、所以苏格里地的发问是开始于怀疑,目的是寻找真相,怀疑并且去探查对方前提的准确度,理顺并怀疑逻辑推理过程,在连续的发问过程中,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的谬误。 这个过程中有助于让对方脱离“茧房”的束缚,这个连续的提问引导对方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近而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14、(5)着紧用力。其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15、(1)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地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16、构建一个苏格拉底提问可以尝试从以下部分入手。首先是澄清问题、清晰地界定概念。其次在回答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通过交流、对话和辩论可以从普通的论题中引出重要的问题。最后在展开的批判、讨论、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思维。
17、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18、③归纳:即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19、句平常话,其中却蕴涵着一个巨大而又深厚的人生哲理字眼自信。自信是苏格拉底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苏格拉底对弟子的劝导,也是大哲学家对后世所有年轻人的忠告。
20、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21、(6)居敬持志。这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22、 上次的作业上墙小展示:上墙展示的目的也是让大家看一下别人比较好的排版、布局,答题,改正一下自己的不足哈!然后再完成今天的每日一题。投稿众多,选取部分同学上墙。
23、▼ 在德育方面:二者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柏拉图在德育教学内容上也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八字真言: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24、 苏格拉底: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是4平方呎大的正方形的几倍?
25、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26、(1)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
27、 苏格拉底扯淡的方法可以细分为“反讽术”和“产婆术”两个部分。有人称苏格拉底法为“产婆术”,其实并不恰当。这种误解首先是由苏格拉底本人造成的。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为孕妇接生孩子的助产婆。耳濡目染,苏格拉底自幼就明白一个道理:妈妈接生下来的宝宝,并不是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妈妈的本事并不在于生了许多小宝宝,而在于她为别人接生了许多小宝宝。到他晚年成名之后,许多哈苏青年盛赞他是整个希腊最有智慧的老师。苏格拉底却格外谦逊地说:我并没有知识。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苏格拉底还煞有介事地对苏粉们说:你们的知识并不是我教给你们的。你们本来就有知识。我只不过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使你们回忆起灵魂早已拥有的知识。我跟我妈差不多,不过是知识的助产婆。(3)661~664
28、①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来培养。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29、⑤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就在这个程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不可蹬等。同时,王守仁认为,对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他们就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
30、youwillmakeabigdifference)
31、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32、③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3、(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34、缺点: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谈话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35、 面对以上评说,有的人可能会替苏格拉底鸣不平:你们以为提问不重要吗?一个人有了疑问和困惑,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才会真正去思考和探究。没有问题,哪会有思考和行动的动力?没有问题,哪会有探索和进步的方向?回答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还重要,用适当问题刺激学生思考比给学生现成的答案更有意义!
36、 童仆仔细数了一下,发现这个大正方形竟然包括了16个1平方呎大的正方形。他赶紧否认原先“8平方呎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呎”的猜测。
37、教育学考研背诵打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效果,把大量的背诵内容细化到每一天可以减轻很大的背诵负担。
38、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自由教育观点的哲学家,他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即奴隶主贵族)所应享受的﹐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而要发展理性,就必须先做到沉思,这需要两个条件:闲暇与自由学科。
39、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一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0、20福建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4374767
41、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善的知识,那么他就会自觉行善,而不会作恶。反之,如果明知善而不去行善,则说明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懂得关于这件事的知识。
42、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43、总之,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根本目的不是为职业做准备而是要发展人的理性和高级能力,使人免去愚昧无知,获得全面完美的发展。
44、CritiqueofSocraticMethod
45、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优秀青年,总是不符合苏格拉底的需要,有的甚至连面都没见就被直接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打算再次出去寻找合适的人选时,苏格拉底从病床上坐起来叫住了他,他抚着年轻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就算找遍整个希腊,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46、 许多学者从哲学探究方面总结过苏格拉底法,分析得头头是道(9)62~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甚至从对话、反讽、间接传达、顿悟、生成等角度,观察和分析苏格拉底法的教育精义(5)7~大师分析得极其透彻,他说过的咱就不再赘述了。这里需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是后世学者出于对苏格拉底的崇敬而不便明说的腹诽之言。在我看来,苏格拉底法其实就是忽悠术。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忽悠策略无非是装傻充愣,不断发问,折腾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寻求真理。
47、 苏格拉底问:这个8平方呎的正方形,它的边是什么呢?
48、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的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此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引导对方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当然,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适用。
49、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思想。
50、(3)归纳: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一般共性和本质。
51、占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代奉为理想的典范,因为它最能提供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的机会。苏格拉底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并不以知识教人,他主要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他从不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
52、 Abstract:TherearetwocasesofSocraticMethodinMeno,oneofPlato’sDialogues.SocratespretendedtobenaiveandstupidandaskedMenoandhisservantmanyquestionsbywhichtheyweretormentedcontinually.Ironywasappliedtomakethosewhoconsiderthemselvescorrecttofindtheirignorance.AndMidwiferywasappliedtomakethosewhoconsiderthemselvesignorancetodiscovertheirknowledge.ButnowadaystheSocraticMethodislabeledwithteacher-centered,judgedasanineffectivemethod,andincompatiblewithpresentneedsofeducation-modernizingChina.
53、谈教学方法前,学姐不得不跟你们提一提苏格拉底的母亲。(看看身为一代“话唠”的母亲,又有着何等异于常人的本事)
54、(目标院校直系学姐一对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55、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56、王守仁也被叫做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儒家心学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57、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58、alittleeffortever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