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龚自珍的代表作品49句集锦

龚自珍的代表作品49句集锦

龚自珍的代表作品

1、龚自珍被奉为近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久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确表现了他为国忧思,心系天下的胸怀,也喊出了一种科学地选用任用人才的进步思想。他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病梅馆记》也成了中学语文课本必选的教材。然于斯,我深有异感,拙下自认为此文在当时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进步思想,斗争精神,但时己久逝,今非昔比,今天仍将他执着地选为中教必选教材,实在有些大不妥!

2、前面说大作品就是最具风格的作品,所谓风格就包括这三重内容。整整一年,我就是根据这种风格来创作的,最后也是按照这种风格来挑选作品的。首先是多样化的结构,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仅字体上有正草篆隶,而且风格面貌各异,浑厚、豪放、端庄、奇肆兼而有之。其次有主次之分,在各种形式中特别强调形式构成类的作品,因为它最能反映我的功夫和追求。最后是一以贯之的气质,让厚重与博大成为所有作品的基调和特点。

3、总之,人的本质无论生理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结构。因此字如其人的风格也绝非固定不变的。不可能只有一种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结构。五代杨凝式的作品仅存三件,《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的风格件件不同。明代祝允明的书风变化多端,被称为“无一同者”。

4、正如龚自珍自己所说,“从来才大者,面目不专一。”要全面认知他的精神思想,还需要时间。

5、感谢 初岸文学 为爱知学者用户提供3本书作为礼物~

6、副标题:余世存读龚自珍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19-9

7、龚自珍参加科举考试很不顺利,19岁乡试中的是副榜第28名,以后两次乡试均落第。27岁乡试,才中举人第五名。接着参加会试,连续五次考进士落第,38岁第六次会试才考中第95名进士,还因为楷书写得不好被抑置。在京都也不过做个小官吏而已。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形容词带上宾语,表示使宾语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或状态。像“以……病梅为业”中的“病梅”,就是“使梅成病态”的意思。

9、秋瑾,代表作品:《对酒》《读书口号》《望乡》《赤壁怀古》《去常德州中感赋》

10、第一二句便是写得很有气势,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是很不满,所以在这两句中,他着力于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看法,也是告诉了了世人,一定要努力,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有所作为,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力量,才能够使得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是现在的社会又没有任何的变化,这终究还是没有希望,同时也是一种悲哀。诗人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无奈,所以在这两句中写得极为悲愤。

11、  但是,龚自珍所主张的改革,只不过是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改良,而这种改良又是企图凭借个人的力量或呼吁统治者来完成的,这种办法终究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他不能不感到力量的不足,不免流露出孤独和忧郁的情绪。

12、龚自珍死得很神秘,1841年暴病殁于丹阳书院。死前一年,鸦片战争爆发,死后一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人们对他的死作过种种猜测,我却不以为怪。一个长时期处于精神激烈抗争中的人,张力和敛力两面夹攻,实在是自己对自己的精神火拼,深刻的预言和瑰丽的诗章乃命运煎熬的火花,一旦熬尽精神,溘然而逝,复何疑哉。

13、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14、我的“集龚”跟冰心等前辈的成绩是不能相比的。冰心等民国时代的人天然生活在龚自珍的语境里,当代的我们却有一种语言的隔膜。但也正因为如此,读龚自珍有一层语言归化的意义。印象中有一年跟当时还是出版家的杨葵先生聊天,问起读书,他说到最近在读龚自珍。还有一次遇到作家刘自立先生,他也说在读龚自珍。我自己拜读之下,真是大为叹服,相见恨晚。有一年正读龚集,一位前辈作家问起我最近读什么书,我以为她想知道流行的新书,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她,我在读龚,并说了对龚的印象:哎,这些古典作家们的才华学问,相比起来我给他们提鞋都不配。前辈作家接口说,是的,跟龚自珍相比,她想做他端茶递水的丫鬟都不够格。

15、来稿务必短小精悍,字数500上下,一般不超过800字。来稿须自带精美配文照片。

16、第风格是一种多样化的结构。风格的多样化取决于人的本质。佛教讲“无我”,强调“无常”,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非独立的实在自体,都是受时空条件的制约而变动不居的,都是各种因缘的暂时组合,这种无常的观点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结构。人也如此,具体表现在生理上,人是大脑、躯体、四肢、五脏的组合,归根到底是各种细胞的组合,这种组合由于新陈代谢的作用,无时不刻不在死亡与新生的更替之中。从精神上说,人是各种信息的组合,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各样信息千变万化,纷至沓来,被人接受之后,所形成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地吐故纳新,推陈出新。

17、  本文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借题发挥,以梅喻人,借物议政。既有“梅”的形象,也有人的影子,表面上是对梅的品评,实际上是对时政的议论,通过对病梅的批评,批判社会政治,状物和议政溶为一体,从而使这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的小品,寓托着深刻的政治内容。

18、书名“剑气箫心”出自《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以此冠名,出于两方面考虑。

19、  全文在结构上,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梅的病状和病因的阐述,含蓄地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思想对人们才能的摧残和精神的束缚。后一部分通过治疗病梅的经过和方法的记叙,隐晦地表达了作者治疗病态社会改革政治的决心和愿望。

20、八极曾陪穆满游,白云往事使人愁。最怜汗血名成后,老踞残刍立仗头。

21、(八条屏局部)音宏,天女侍前后,遍召忠孝魂,座下赐卮酒。屈曲缭戾情,千义听吾剖。不到辨才天,安用哆吾口,其……

22、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23、(参考文献)(1)陈铭.剑气箫心———龚自珍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陈铭.龚自珍综论(M).漓江:漓江出版社,19(3)戴逸主编.简明清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樊克政.龚自珍年谱考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李存煜.龚自珍的狂、怨、骂(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6)孙彦杰.一箫一剑铸精神———评龚自珍诗词中情志的发展演变(J).德州学院学报,2004,(7)苏利海.龚自珍词学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8,

24、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25、了解龚自珍的人会承认他的才学和思想,会感叹他的怀才不遇;但在官场人眼里,龚自珍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书生,是一个刺儿头,是一个为性格所左右、其性格即失意命运的怪人。他在官场熬了半辈子,也学会了一些应酬,学会了一些无聊,在玩物中丧志,消磨时光和精神。用现在的话说,他也一度变成了“油腻的中年男”。但快到五十知命之年的时候,他的职场生涯遭遇到危机:因为官场潜规则的缘故,他居然被罚俸一年;而因为官场回避规则的关系,叔父做了他的上司后,他必须自动引退;没有了薪水,工作单位没有着落,生计紧张,再加上流言蜚语,让他左右为难、心力交瘁。可以说,己亥年之前的一年,是龚自珍极为狼狈、沮丧和内心绝望的一年。龚自珍诉说过自己欲哭无泪的至暗时刻,“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在官场潜明规则里,他付出的大半生是无足论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用现在的话说,他大半生既没混到社会地位,也没获得财务自由,他是一个loser和nobody,他是一个nothing;他奋斗了二三十年,回到了当初几乎一无所有的原点。

26、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27、它是近代著名的大型组诗,以诗人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时弊,表达其反对侵略、呼唤变革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憧憬。风格是雄奇与哀艳并存。

28、  作者在对“文人画士”所造成的严重祸害进行强烈谴责之后,进而阐述了自己治疗梅病的主张和愿望。他对梅“皆病者,无一完者”的状况,极为痛心,甘愿忍受舆论的辱骂和攻击,立志开辟病梅馆,采取“疗之,纵之,顺之”的方法,打破一切妨碍梅生长的桎梏,解除一切束缚它发展的绳索,让它按自身的规律自由自在地生长,决心把梅病治好。不言而喻,作者记述的是治疗梅病的方法,实质上是治疗病态社会的政治主张。他要求去掉对人们精神上的束缚和阻碍人材发展的枷锁,让人们的个性得到解放,思想和才能得到自由发展,充分体现了作者改革社会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

29、龚自珍,代表作品:《已亥杂诗》《湘月》《秋心三首》《梦中述愿》《歌筵有乞书扇者》

30、龚自珍的古典诗歌与余世存的白话演绎,被别具匠心地设计为在同一个页面中交汇,仿佛两颗心灵穿越一百八十年时空的促膝交谈。

31、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32、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旦想通了,离开京城,龚自珍的心态便发生了变化。他释放大半生的压抑,至此毕其功于一役,“几人怒马出长安。”怒者,奴心也。只有怒,才能从房奴、钱奴、官奴的状态里解脱出来,从北到南作逍遥游。

33、我个人正式写作龚自珍是丁酉年(2017)的事,那时的我似乎本能地觉得网络、自媒体给予国民个性发扬的时代结束了,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各类市场,各类大V从言说转向卖酒卖茶、卖字卖画、卖化妆品,几代人的人生起步于理想,却几乎都认同了时代的中国生活。这是我不能同意的。我希望当代的读者注意到,一个人,无论他是文明世界的国民还是古典世界的先知、圣贤、才子,其可能抵达的人生广度、密度、高度是什么样子;对比起来,我们的人生过于短浅,过于浪费。

34、字璱人,号定盦。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35、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以:凭。)

36、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7、是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不仅要勇敢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也要回答自己跟古典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他或它才可能摆脱投机者、无根者、暴发户者的嫌疑,他或它也才能真正地有所创造、有所认同。多年前,我如此说过,“在我们当下社会,标榜个性已经不是什么功德,请每个人明白他跟各种文明的伟大传统之间的关系才是功德,明认我们跟传统比如爱情、家庭、儒释道耶回等之间的联系才是功德……让现代转型之冬的生灵们获得温暖和归宿,这才是明心见性。”今天的我们越来越明白,现代国民背后的传统不是一家一姓或一时一地的,每个国民手中的移动互联上都链接着人类文明已有的知识总量和正在生成的知识。现代国民的“刷屏”不仅在刷正在生成的信息、知识,也必须刷已有的各大传统及其人物。

38、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39、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0、综上所述,风格包括三重内容:多样化的结构、主次之分的形式和一以贯之的特点。多样化取决于人的本质,主次之分取决于人的学养,一以贯之取决于人的气质。三者之中,多样化是根本,多样化与主次之分的关系是多与一的关系,多样化与一以贯之的关系是变与常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辩证的,统一的,把这三重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完整的风格,就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41、秋瑾,代表作品:《对酒》《读书口号》《望乡》《赤壁怀古》《去常德州中感赋》 

42、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43、多样化风格的主次之分取决于人的修养,刘熙载《书概》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才、学、志都属于修养。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所见所闻都是有局限的,所接受的各种信息都不是等量齐观的,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或者重些,或者轻些。因此造成了某些方面的不见,和某些方面的洞察。表现在情感反应上有的敏感、有的迟钝,表现在创作风格上有的擅长,有的勉强,并且因为敏感和擅长成为常态,因为迟钝和勉强而成的偶然,结果就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出现主次之分。比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那种跌宕激昂显然不是他的主要风格。米芾的《多景楼诗》,那种浑厚苍雄也肯定不是他的主要风格。还有董其昌的《试书帖》,率意放逸,与他的一般书风差别很大。但这些不同都是他们人生修养的一个方面,都是他们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44、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

45、主要作品:《己亥杂诗·其五》《漫感》《咏史》等。

46、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47、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以:于、在。)

48、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