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原文全文在线阅读
1、门前梅柳烂春晖,(张窈窕)见君王觉后疑。(王昌龄)
2、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牡丹亭》
3、生:传奇中的男主角,相当于元代杂剧中的正末。男角除生外,不还有末、外、净、丑等。↩
4、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原文全文在线阅读)。
5、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6、(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你好些时做客为儿有一日把家当户。是为爹的疏散不儿拘,道的个为娘是女模(牡丹亭原文全文在线阅读)。
7、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
8、生受:辛苦、麻烦、难为。对人说,有苦劳、道谢的意思。↩
9、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
10、这句话出于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1、"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12、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13、(旦上)不住的相思鬼,把前身退悔。土臭全消,肉香新长。嫁寒儒客店里孤栖。
14、(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15、〔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6、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1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8、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2010年重印。又《汤显祖全集》本,徐朔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19、(真珠帘)〔生(20)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鹧鸪天〕(26)“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29)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42)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20、(旦泣介)你抛儿浅土,骨冷难眠。吃不尽爷娘饭,江南寒食天。可也不想有今日,也道不起从前。似这般糊突谜,甚时明白也天!鬼不要,人不嫌,不是前生断,今生怎得连!
21、清人吴吴山(姓吴名人,又名仪字舒凫,因居吴山草堂,故又字吴山)先有未婚灾妻陈同,酷爱《牡丹亭》,未嫁而亡,箧中残存评点《牡丹亭》上卷,吴氏后娶谈则,谈氏获观陈同评点,十分珍视,欲补全其评,然亦未完成而亡;吴氏再续娶钱宜,钱氏方得续成。此三妇之评点已成为《牡丹亭》评点中之名作。三人之评,多从女性角度出发,细腻易感,很有启发意义。此书据康熙刻三妇合评《牡丹亭》为底本,校以同治清芬阁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