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的诗句经典
1、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姜夔《凄凉犯》
2、我建议的这几本书,一个是《唐诗三百首》,一个是《追忆》,一个是钱穆的《八十忆双亲》,还有就是叶嘉莹的《红蕖留梦》。这四本书,也许能够使大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甚至对中国整个古典文学人文传统,有一个认识体会,从里面汲取你生活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我大概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3、多情自古伤告别。更何堪,冷清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回忆过去的诗句经典)。
5、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6、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7、译文: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8、这本书绝对是——我不是王婆卖瓜,说三联书店出的就好——我认为它确确实实是2013年中国最好的书,非常希望大家读一下,非常地有文化。什么叫有文化?大家读一下这本书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有文化。这本书篇幅还不小,因为它实际上是一本自传,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而且它是口述,因为叶先生很忙,现在她年纪也很大,她基本上已经不大写作,她都是到处演讲,讲古诗词。她的口才非常好,所以她都是口说的,然后由很多非常尊敬她的人帮她做记录和整理的工作。记录和整理的工作是南开大学的一位老师做的,也是她的一个女弟子,这个整理工作做的很好。这书有四百多页,但是我想集中讲一下里面的五十页的内容,就是第238到289页这五十页的内容。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精华。这五十页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读书方法,就是你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善于、或者从你自己的角度提炼出它的精华部分,比如说你读了一百页的书,你能不能从里面找出五页你认为是这本书精华的部分。这是对你读书思考的一个训练,“怎么把厚书读薄”。相信大家会慢慢具有这样的能力。
9、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10、这使目击者不禁自问:这世间情到底是什么?千古年来竟然让人痴痴相守,甚至生死相许。
11、既然我们总是擦肩,那么思念有什么值得挂念,我会用怀念的姿态去回忆你的侧脸,是怀念不是思念,伊始的夏天,蝉鸣的折叠,崴蕤的夏天,不愿承认。(回忆过去的诗句经典)。
12、我建议的这几本书,一个是《唐诗三百首》,一个是《追忆》,一个是钱穆的《八十忆双亲》,还有就是叶嘉莹的《红蕖留梦》。这四本书,也许能够使大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甚至对中国整个古典文学人文传统,有一个认识体会,从里面汲取你生活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我大概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13、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14、当时珠泪知多少,直到于今竹尚斑。——高骈《二妃庙》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16、因为我没有读完宇文所安他所有的书,初步的一个感觉他可能在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上还是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把握,我仍然推荐大家读这本小书。我举这些诗词的意思也恰恰是想说明,中国对过去的留恋虽然像我前面说的,整个中国的古典文化是一种面向过去、怀念过去,把过去看成可知的、光明的,未来反而是未知的、黑暗的,但是过去即使光明,仍然是包含很多感伤、包含很多沧桑变换。由这个思路你进一步去想,中国古典诗词包括古典文化,它是一种有高度内涵的、非常有长度、厚度的文化,就是说你确确实实需要成长、成年了以后,甚至你五六十岁之后才能体会更深才能真正体会的一种文化,是高度成熟的成年人文化,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是要你的人生经验来投入来沉浸,甚至要你的历史经验、对历史的感觉。我觉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老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人文历史的国度的缘由。
17、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王昌龄《大梁途中作》诗句
1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9、康有为的话实际上也讲的是:中国、中国历史、文化并不简单就是一个客观摆在那里的存在物,“非道弘人,人能弘道”。文化、传统是需要你去投入、去体会的活的存在。这不仅仅对于古典诗词要一字一句去体会,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化应该是一个活的文化。而且包含一个非常不同的指向,这也是我借古典诗词想提出的一种领会——实际上和其他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有点像的,中国古典文化世界可以说是面向过去来生活的。
20、同学:我想问一下,关于中国应试教育,中考和高考中的古诗填空,您觉得这种应试教育对推动中国古典文学有没有作用?第二个问题是,“文革”中断了中国传统文化,您认为它需要经过多少代才能够使中国古典文化实现回归?
21、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王昌龄《大梁途中作》
22、 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张爱玲
23、望着镜中略显疲态的面容,不知不觉就想起了年少时的风华正茂,那时容颜姣好,身段轻柔,举手投足间说不尽的风情:
24、再一个是,白话诗是不是一种发展。我认为白话在胡适他们以后,已经不是诗了,跟诗没有关系。只能称作是白话文。真正的诗,是我们的古诗词,那才能叫做诗。真正的诗,是高度凝练,有蕴含,让人读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任何一首白话诗能达到这个水平吗?我不相信。我认为现在就是退化的。当然你提到谈恋爱写诗,这是找到一个情感的表达方式,青春本身就是一首诗,对吧。但你要说就诗来谈诗,我会说胡适以后的白话诗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跟古诗词没办法相比,它啰里啰嗦,跟古诗文相比,可以说就是一大堆垃圾。这是我比较极端的观点。
25、篱角黄疏,墙根秋老,好句觅向谁边。石湖新谱,花发范村前。霜色偏饶烂漫,都埽却、荒径寒烟。君知否、提壶健者,供养已经年。
26、梦常常都会变化着,梦是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只有奋斗和拼搏,那才会梦想成真,那才会成 为现实。
27、下面我举一首诗,这首诗收在七律这一卷里面,是不很起眼的一首诗,但我相信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这首诗叫《贫女》,是秦韬玉的一首七律,七八56个字。黑板上我写一下,前面七句是“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最后一句我念出来大家应该都知道:“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就是中文的力量,你都知道最后这一句,但你可能都忘了这首诗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读这首诗呢?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而且七言律诗是有很高的形式要求的,很讲究声律。这首诗只有56个字,但你要把每个字都弄清楚才知道它确切的含义,所以读《唐诗三百首》不要囫囵一下子就读过去了,要一字一句不放过,需要读注释。传统的注释本就不少,流行的有陈婉俊的、喻守真的。这里我向同学们推荐两个新的注释本:一个是金性尧先生的,叫《唐诗三百首新注》,这本新注多年来都很畅销,据说历年累计销售有百万本;另外一个是赵昌平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任总编辑,他的注解本叫《唐诗三百首全解》。为什么要推荐这两本呢?因为如果你把这两家对《唐诗三百首》的注释对比起来读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字都有讲究,而且有分歧。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这首诗的含义是说一个贫寒人家的女儿不受大家的重视。第一句“蓬门未识绮罗香”就点明出身很贫穷,根本没有穿过好的衣服。三四句是说:又有谁会真的喜欢我这样的优雅风韵,时世艰难,梳妆都节俭简单了。金先生注释就是这个意思,说谁会喜欢我这样风流高格调呢,其实这个世道很寒酸化妆都很简单啊。但是,赵昌平先生的注释则是说:大家谁会喜欢素颜不化妆的“风流高格调”呢,大家喜欢的都是当今流行的“俭梳妆”。赵先生强调这首诗写在晚唐,当时皇宫流行妆是把眉毛都剃光了,在上面画眉毛画得非常高佻,所以是“俭”〔读“险”〕的,看过去人有点妖气,但很流行,就像现在流行的孔雀妆、眼泪妆之类的。——所以呢,金先生和赵昌平先生的解释可以说恰好相反。那么到底哪家对?很难说金先生错,我个人比较倾向赵先生,因为这样可以跟下面两句对得上,我虽然素颜不化妆,但我针很巧,相当于说这两联都包含一种对比反衬的关系。金先生的注释则把这两联共同包含的对比意谓讲得弱了。
28、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copy只是当时已惘然。
29、就四句二十八个字。然后她自己说,五十年代在台湾大学讲了这首诗。下课之后,她一路赶到车站等车回家——尽管这首诗她小时候就背过,还讲过课——走到汽车站的时候,她恍然间才有所感悟,她被这首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悲哀寂寞的心境所打动,她才深深体会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所写一个寂寞人内心深处的幽微的境界。这个时候已经距她开始读这首诗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引这段话想说明二十八个字非常难读,读了二十多年才明白。而且她是讲完这首诗,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重新想了一遍,才觉得把这首诗体会到了。她能感觉到诗人当时很忧伤的心情。嫦娥是永恒的,人间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嫦娥的永恒也没有意义,因为也是“碧海青天夜夜心”般的孤寂。许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正在于此,非常耐读,二十八个字,可以够你读二十几年,而且让你获得一层一层不同的体会。关于孤寂绝望空虚这个方面,叶嘉莹叶先生呢,也慢慢想克服这个问题。书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希望引一下。她先讲杜甫的一句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15)花都是要落的,矮处的花要落的,高处的花,高楼上的花也是要落的。高楼上的花落下来会使你更伤心。然后下面又引别的一句“庇根枝叶从来重”就是说,其实枝叶落下来是为了保护根,使它肥沃,不像我们,把枝叶都扫走了。“庇根枝叶从来重”,枝叶落下来,按照植物生长的本意,就是要保护根的。她下面接下来说,人生有生就有死,不足为惜,但是你要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今年花落了,明年还有没有?树的根本是不是还在呢?如果你用自己的落叶保护好了树的根本,就像一个人在大的文化传统中尽到了传承的责任。她五十年代很绝望,到七十年代为什么要回国?因为她很希望落叶归根,就是重新保护根,重新尽到责任。所以她书里说:
30、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辛弃疾《临江仙》
31、唐白居易《自觉》诗之二:“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32、这个词的结构和陈与义之词很像,是回想:我小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但老想搞文学呢,不懂愁的滋味也要写;现在我什么都知道,“识尽愁滋味”。每个字都要读清楚。不是“识遍愁滋味”,而是“识尽”。“尽”字一般用的没有他用得好,只有经历亡国,北方沦落,才称得上说“识尽愁滋味”。但是他的词里面你是看不出来的,似乎很平淡,你不知道他还有家国之痛:想说吧,又算了,还想说吧,又算了,就说“天凉好个秋”吧。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对往事、对回忆,虽然觉得过去是光明的、可知的,但是也确有许多感叹哀伤,这两种态度是糅合在一起的,甚至历史的政治的大的战争、王朝变化和个人生死都是紧密相扣的,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33、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破阵子》
34、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5、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6、释义:鱼死了,大雁都再也找寻不见了;离开了好久好远,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失去后才明白分别的痛苦。有关思念思念、回忆过去的诗句:
37、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刘禹锡《杂曲歌辞·忆江南》
38、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39、(1)孟郊:《游子吟》。(2)李商隐:《登乐游原》。(3)李白:《将进酒》。(4)苏轼:《题西林壁》。(5)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 李白:《蜀道难》。(7) 张继:《枫桥夜泊》。(8) 杜甫:《春夜喜雨》。(9)比如他的另外一本书,有中文本:《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象》(〔美〕宇文所安著,陈小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杜牧:《赤壁》。关于铜雀台,初唐诗人张说的名作《邺都引》,主要意象是城郭楼台的衰败与秋天的肃杀;结句:“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这些或在杜牧的脑海里产生了回响启迪。(11)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12)莫砺锋教授赞赏其学识之余,也指出了不少硬伤错误。见“评宇文所安的《初唐诗》、《盛唐诗》”一文,载《唐宋诗歌论集》(莫砺锋著,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2007年)。(13) 《钱穆与七房桥的世界》(〔美〕邓尔麟著,蓝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 (14)王国维:《浣溪沙》。(15)杜甫:《登楼》。(16)陈宝琛:《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之四》。
40、主持人:非常感谢舒炜老师的精彩讲座。如果大家有问题,我们下面有一些时间。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举手提问。
41、这本书绝对是——我不是王婆卖瓜,说三联书店出的就好——我认为它确确实实是2013年中国最好的书,非常希望大家读一下,非常地有文化。什么叫有文化?大家读一下这本书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有文化。这本书篇幅还不小,因为它实际上是一本自传,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而且它是口述,因为叶先生很忙,现在她年纪也很大,她基本上已经不大写作,她都是到处演讲,讲古诗词。她的口才非常好,所以她都是口说的,然后由很多非常尊敬她的人帮她做记录和整理的工作。记录和整理的工作是南开大学的一位老师做的,也是她的一个女弟子,这个整理工作做的很好。这书有四百多页,但是我想集中讲一下里面的五十页的内容,就是第238到289页这五十页的内容。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精华。这五十页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读书方法,就是你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善于、或者从你自己的角度提炼出它的精华的部分,比如说你读了一百页的书,你能不能从里面找出五页你认为是这本书精华的部分。这是对你读书思考的一个训练,“怎么把厚书读薄”。相信大家会慢慢具有这样的能力。
42、《追忆》这本书有三联新版的精装本,副标题叫做“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我希望大家能够找到对于这本书的一种读法,正如我开篇说到跟大家交流读书的方法。这本书很薄,大概170多页,十一二万字,但它其实不好读。这本书得了美国的大奖,却并不是作者非常用功的作品。但作者很得意,因为这书文笔漂亮。他是在写了唐诗史、唐诗文学之后,做了几次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演讲,然后汇集成这样一本小书,表面上是演讲稿,完全是谈他的看法。这本书在美国影响很大,现在很多美国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已经把它当作一个经典的参考读物了,因为文字很好,风格上是那种英文随笔写作的笔调,华丽精美,中译文在这一方面也有相应的呈现。但我感觉对中国的文学爱好者和文学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显得比较微妙不大好懂,因为有时候你不很明白他要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下面看一下这本书到底怎么一个内容?
43、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44、独坐思往昔,愁绝泪盈襟。——陈宓《题妙寂寺》
45、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萨都剌《满江红》
4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47、不要试图向不理解你的人去解释,乞讨“被理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用结果去碾压他们。
48、大家看一下书的解释,我不仔细讲。它的意思是讲,王国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迷茫的,他到北京郊外去看,觉得古寺非常渺茫,登上高峰去看月亮,但天上的半轮月亮好像很冷眼地看着这红尘世界,我实际上就是被月亮冷眼看的很微小的尘埃。表达的就是这个感受这个意思。这是很有哲理的空虚绝望的一首词。因为王国维受叔本华的影响,对于人生是非常悲观的。叶嘉莹人生写的第一篇关于古诗词的文章,恰恰就是选择写这首词,因为跟她的处境有关。她第一本学术的专著也是研究王国维的文学批评的。实际上她对古典诗词的体会与清代诗词特别晚清诗词很有关系。清代诗词很有成就,甚至不比宋代逊色,我感觉学术界对清代诗词推崇阐发得似乎有些不够。总之,叶嘉莹特别能够理解王国维的心情,因为从月亮来看,人生就是一颗尘埃,跟地上的随便一颗泥土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她非常喜欢古诗词,但是又是一个悲观绝望的人。她非常喜欢中国历史文化,对她以前的人生,包括老师、同学,都非常怀念。但恰恰是这些容易消失的过去,才使她产生一种人生如梦、人生虚空的感觉。我要讲的是她的整个结论,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展开。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她在里面教给大家读古诗词的方法。她在283页,专门讲到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李商隐有一首诗叫《嫦娥》。她说,教了多年的书,突然明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她小时候就背过,但到了台湾教书,才突然明白这首诗在讲什么。大家知道李商隐的这首诗吧:
4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0、然而多年过去,浮生若梦,尘归尘土归土,终是什么也留不住。回忆过去的半生,我们最终能把握的,又有什么?
51、白话释义:江河奔涌啊东入大海,岁月流逝啊有去无回?年轻时不努力学习上进,年老时一事无成,只有独自悲伤了!
52、相传有一对雕儿,一雄一雌,数年相伴,一天雌雕被飞箭射死,雄雕竟向天高声哀鸣,盘旋着撞向悬崖峭壁,撞的头破血流而死。
53、 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遥远的梦,让想起在雨中,那雨儿是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你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 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 童年只有回忆,梦只有创造,将来只有拼搏………..
54、下面将集中讲一下美国的一本书,宇文所安,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名字很中国化,其实外文名字是StephenOwen,写了一本书Remembers,《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恰恰因为他处在美国,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西方,所以很能抓住中国文学的特点。这本书很有意思,也不大好读,接下来我会介绍为什么有意思、不好读?
55、东寺花幢梵声起,马蹄逸矣平章死。千秋遗恨泣韶颜,一片清泠桥下水。段家九叶擅雄才,亲为梁王百战来。已见红军归蜀道,俄闻玉女降秦台。秦台明月夜当午,烛暗双花闻笑语。苍山岚暖郁朝云,洱海波春蒸暮雨。雨云暮暮复朝朝,翠被浓香梦不消。甲帐健儿横铁笛,丁帘侍女按璚箫。甲帐丁帘行乐地,鱼腹有人传锦字。鸳鸯独宿亦无憀,屏帷春雨悲捐弃。七星关外认归程,旧侣难忘故剑情。孤坐肉屏听铁立,果然小别抵三生。碧鸡金马无传箭,重来祇为新婚恋。方幸蛾眉百岁齐,谁知雀胆中宵变。愿共双飞返故林,夜深苦口说丁宁。可怜儿女更番动,争奈英雄不肯听。来朝闻变惊魂碎,黄泉虽誓身难代。佛塔烟中哭鬼雄,蟂矶心事真无奈。云片波潾吊影孤,雁门梦断泣呜呜。从臣更惜杨渊海,灵草难寻押不芦。西师重袭仍难制,呼救空劳走书币。虎子难堪此日言,狙公应悔当年计。已卜天心眷建康,眼看走死笑梁王。菜坪华岫知何处,春草残墓吊夕阳。玉案山平险难控,花暗银棱亦如梦。南征望重颍川侯,不容故事依唐宋。祇有僧奴志不移,复仇心事托题诗。至今金齿江山外,尚有乌蛮说绣旗。
5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破阵子》
57、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欧阳修《临江仙》
58、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辛弃疾《临江仙》
59、既然未来给予不了我们碰面的机会,从此只有在回忆里再见——落落《从此在回忆里相见》
60、这段话是比较感人的。1912年可以说是中国极为危险的时刻,面对外国列强的瓜分和各种殖民的危险,康有为非常深刻提出这个问题。所谓爱国,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有这么长的记忆,你任何看到的东西都不是简单的一座泰山啊昆明池啊,因为它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且有这么多人、这么多的可歌可泣可乐可观的英雄事迹、风流故事,我们和这个打交道,不忍心割断它,这才是中国的魂魄。所谓的亡国是什么意思?把你的历史记忆切断,把你的历史记忆都去掉。比如现在昆明突然产生根本改变,很多人会感觉到不舒服;比如说世世代代住着,突然把他搬走了,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突然成了一个没有记忆的人,这个地方很陌生,原来的很多记忆都不存在,这实际上是很大的割裂、很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在精神上把人彻底消灭。——这是康有为的深刻认识。真正的爱国不是嘲笑两句“民族主义啊沙文主义啊”这样的话就能够打倒的。因为是中国人所以就爱国——有这么简单吗?是因为你对中国的山川河流、人物、历史都非常地爱慕向往,沉浸其中一直都和它打交道。最大的亡国不是把这块土地给了外国人,最大的亡国是不让你讲中文了,全讲英语,那就是彻底的亡国。比如印度到现在其实都可以说是半亡国状态的,因为它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印度语言本身就四分五裂很多种。这个人到底是谁?是哪个人?精神都处于分裂状态,搞不清楚是谁了。这一点是我特别想讲的康有为的中心的意思。康有为的把握非常准确,点到了文化中国的精髓;并不是要为了要爱国而爱国,而是因为这当中是人之为人的魂魄精神所在,意味着人之为人的历史人文蕴涵;其首当其冲却日用而不知的,是你的语言,是对中文对中国历史脉络的深长体会。
61、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