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座右铭尼采的话
1、实际上,加斯贝利出生于奥地利人的治下。由于他父亲指挥着地方宪兵,他因此觉得自己的世俗忠诚应该属于王室家族,而不是民族国家。但他的主要忠诚是精神上的。终其一生,他只要可能就每天去参加弥撒。1921 年,在向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卡·罗曼尼求婚的那封不同寻常的信中,他写道:“活着的基督强烈吸引着我,征服我,安慰我,仿佛我是个孩子。来吧,我想和你一起,被同样的魔力所吸引,仿佛走向一个光明的深渊。”他去了维也纳大学,十分钦佩维也纳市的市长卡尔·鲁伊格,尽管他的理由跟希特勒完全不同。他相信鲁伊格指出了道路,在这样的道路上,进步教皇的“社会性的教皇通谕”能够得到实现。他的思想构造因此是德国天主教平民主义,他最早的作品发表在奥地利天主教报纸《帝国邮报》(Reichspost)上。实际上,加斯贝利对现时代的两大疾病有免疫力——种族民族主义,以及这样一种信念: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可以被改造成乌托邦。在 1902 年特伦托发表的第一篇演说中,他敦促自己的听众:“首先是天主教徒,然后才是意大利人。”他说,他“强烈反对”对国家的“偶像崇拜”和国家宗教。他的座右铭是“天主教徒,意大利人,然后是民主主义者”——排列分先后。(希特勒座右铭尼采的话)。
2、在这科技发达的消费主义时代,利己主义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人认为,利他主义的根本目的,最后看来,其实也还是利己主义。我对你好,牺牲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来帮助你,多多少少有点希望你将来能回报和帮助我。在小巷里递一张钞票给一个可怜的残疾乞丐,是希望在人间传扬一种博爱的精神,万一将来我也变成了流浪街头的乞丐,或许更有可能得到爱心帮助。这样看来,社会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利己主义来解释。利己主义好像就是真理一样。
3、吴晓波在人山人海中以自己清晰而坚定的人生目标感,走在了前列。上海财经大学的一位老师说,吴老师的书,你一定要看看,他的书是我推荐给管理学院学生必读书。读过《大败局》之后,我对吴晓波的书,一直缺乏兴趣动力。
4、其实大家看到的后来各种纳粹的宏大场面,以及纳粹的暴力美学,大部分都是从瓦格纳那里学来的。而希特勒就是在这之间,慢慢吸收了瓦格纳的反民主,反议会等观念。但当时的希特勒没分清,一直以为这是从尼采那来的。
5、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6、人的感受才是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源头。随着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从天上转移到人类的中心,整个宇宙的本质也随之改变了。这就是尼采所说了:上帝已死。即使是无神论者,仍然能够从内在的体验,得到非常丰富的政治、道德和美学价值观。即使现在有人信上帝,也是说,他感受到了上帝,更相信自己感受到的内心的声音
7、1遁世的隐者犹如一口深井,投石于井,轻而易举。但是假如石块沉到了井底,那么请告诉我,谁能将它取出来呢?
8、郭沫若:“尼采的思想是”五四时期“的意识中心”
9、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10、只有不断引起疼痛的东西,才不会忘记。疼痛是本能,是维持记忆力最强有力的手段。
11、这样看来,尼采的“女人”与“鞭子”,是一种哲学化的叙述方式,与其说尼采是反女性主义者,不如说尼采在扬弃怯懦、恢弘阳刚!
12、成熟不过是个性被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圆滑了。(希特勒座右铭尼采的话)。
13、不过尼采除了在哲学上有着不俗的成绩外,他的人生可更要戏剧化,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吧?
14、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15、1卑贱的人对高贵的、包容的情操总显得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高等、上流与不可信是对等的。
16、尼采对意识的理解超乎常人,属于内省+外省(省悟的省)型超强大脑,自由意志是他对人类意识发展的追求,而有灵主义这种枷锁与自由意志相悖。因此在对人性尊重和鼓励人类自由思维的同时,一定会反宗教。
17、也就是说,对新的体验保持开放的态度,有一定的敏感度,而且允许新的体验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甚至个性。
18、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19、若一个人无法甘于平凡,就会试图让自己变得特别。不是变得特别好,就是变得特别差。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20、这篇演说是战后世界最重要的演说之它标志着战后德国政治实际上还有西欧政治的真正开始,演说是在科隆大学发表的。27 年前,1918 年 6 月,阿登纳曾在那里发表过另一篇引人注目的演说,他当时警告:“不管和平条约的最终形式是什么,在这里,在莱茵河畔,在古代的国际十字路口,德意志文明和西方民主国家的文明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汇合。除非它们之间的和解成为可能……否则,欧洲的领导地位将永远失去。”这个机会错过了;欧洲的领导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半是永远失去了。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依然是可以实现的目标。1919 年,阿登纳构想出了德意志联邦之内的莱茵-鲁尔国的想法。1946 年 7月,英国人创立了“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把莱茵兰工业区跟威斯特伐利亚农业区结合起来,其边界跟他 1919 年的设想几乎一模一样,就这样交给他一个完美的工具,来实现他的设计:他再一次很幸运。
21、重新定义知识。前现代社会,我们认为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在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现代社会,科学革命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不断探索未知,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的发明,到纳米科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科技不断进步。
22、这本书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集中营历经磨难而能重生的经历,而且更在于作者唤起了我内心发现生命潜力、追寻生命意义的动力和活着的勇气。和他所遭受的苦难比起来,我们经历过的不过是浮云。
23、脆弱不堪的身体与精神以及敏锐狂野的思考让尼采成为一个强烈的个人主义者和极度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人,以至于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由此,产生了他的“强力意志”和“超人”学说。
24、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
25、1当同情之水涨的越来越满溢时,浮上水面的总是极大的愚蠢。
26、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27、在女人的心中,认为赚钱是男人的事情,而花钱则是她们的本份。
28、And those who were seen dancing were thought to be insane by those who could not hear the music.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29、其实真实的尼采经常病恹恹的,情感非常细腻。我看他传记,感觉这人应该风格和徐志摩差不多,甚至有点女性化。后来总生病,下不了床,干脆从大学辞职了。在这时候,他也刚跟格瓦纳决裂,当时的尼采觉得格瓦纳后期的东西太群众化,太讨好老百姓,庸俗不堪,他觉得瓦格纳作品从高档艺术变成了媚俗的垃圾,所以就和格瓦纳决裂了。
30、木心超越了阶层、历史、现实、文化的差异,以孤独的生活,让很多人的心灵相遇有了一个温暖去处。他没那么宏大,很文艺,但有给人广阔无限的感受空间——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整体人类?
31、如今这最后一句话也成了许多人的创业者的口头禅,希特勒正式因为有这语言的力量,才成功发动了二战,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有多大。
32、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33、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34、一是自由人文主义,所谓正统派。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尽量自由自在的体验世界。自由主义政治认为,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自由主义艺术认为,你觉得美就是美;自由主义经济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自由主义伦理认为,只要感觉对了,就去做。自由主义教育认为,独立思考,向内心求索。说出我心声也。
35、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36、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37、 瓦格纳更强调和弦在音响上的效果。“特里斯坦和弦”达到了和声的极限,瓦格纳赋予了这一和弦高度的情绪概括作用,集中表现了全剧的矛盾。从“特里斯坦和声”中,人们领悟到“飘浮的调性”在现代音乐中的惊人魅力。
38、无用阶层对精英的宣战,代表无用阶层的精英对精英们的宣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始。这些变化正在触及以美国为首西方精英国的智商上限,通过灭绝“劣等人种”建立精英地球绝不会被大多数人所允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只为己更是天诛地灭。
39、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40、我生活在一个不属于我的时代里,所以我是悲伤的 。
41、读完尼采这段语录,我们想到了一个词,叫难得糊涂,也知道了什么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个境界便是如醉汉一样,我们想到了唐朝的李白。可以看出这段语录中所倡导的无非是醉,沉醉。
42、你听听这一句句的,就算放在现在那可也是能走红的架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