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蔡康永的情商课读后感70句集锦

蔡康永的情商课读后感70句集锦

蔡康永的情商课读后感

1、罗宾.威廉斯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那个使自己感觉到孤独的人终老。”

2、朋友们,如果你觉得看不到希望,那就在坚持坚持~(蔡康永的情商课读后感)。

3、马薇薇的犀利睿智、陈铭的博学深虑、姜思达的灵光闪现、黄执中的侠骨柔肠......

4、刘希平《天下没有陌生人》。作者是著名的公关大佬,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的写作方式谈如何扩大交际圈,如何搭讪陌生人,如何认识比自己优秀的人并和他们做朋友,如何经营自己圈子,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非常不错的一本学习交际的书籍。

5、我们曾经是小孩子。在当小孩子的阶段,我们没能力靠自己创造出什么,我们很多“要做科学家”“要当公主”之类的梦想,也都只是被灌输得来的,

6、把别人对我们的期望,跟自己的愿望划分开来,这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第一步。

7、运气的原因,没办法检讨,所以很多人就用算命、改名字、改方位来调整。虽然不知道灵不灵,也愿意姑且一试。

8、比如,你在下班的路上,看好了街边专卖店里的一款包,每天下班经过时,都会禁不住停下脚步端详一会儿。有一天,你终于下定决心要买回来,结果到店里一看,发现卖光了。此时的你,一定心灰意冷,非常难过。可这种难过究竟是哪种难过呢?

9、难得有一个综艺节目,能让若尘季季追,且一直追一直爽。

10、多年来,我们一直知道人们是根据情绪买东西,根据逻辑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找道理。西奥迪尼博士通过清晰而具说服力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马克布兰克伯恩保险业务暨国家汽车保险公司副总裁。什么书能提高人的情商2先说术的一方面。(蔡康永的情商课读后感)。

11、如果我们认真想“做自己”,我们首先要真心地面对这件事,就是“我们的感觉”。

12、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只是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

13、  后来这个定律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原因大概是长大了些,没有了小孩子情绪的大开大合,除了悲喜还体会到了平静。

14、一旦改名字、改方位也解决不了问题,意志力会被瞬间击垮,甚至觉得连老天都不愿意帮我。

15、最好的导师不是告知答案,而是向人提问。——乔布斯

16、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对事情的发展不做任何评判,这样尝试做几次,手头做的事会发生改变

17、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性格、心情、态度、观念,都可以改变,可以变得更明白、更舒缓、更恰如其分。摸索着,小步小步地改,只要越改越有感觉,那就表示方向对了。

18、所以,如果让每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去投票,想要过谁的人生,我相信他们俩身上都会有选票。

19、只想着“应该与不应该”的我们,既无法自由地感受,也无法开放地思考。其实世上各种规矩中,有适合我们的,更有不适合我们的,不可能有人会适合所有的规矩。我们不是人生的法官,而是领受人生这个礼物的幸运儿。放下评断每件事的习惯,弄明白很多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有其意义。

20、目标是提供可靠的知识,帮助大家建立一种更高级、更舒服也更有效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

21、想获得蔡康永的签名新书吗?那就在本条推文下留言吧!说出你对情商的认识或者对蔡康永的印象,我们将选择3位读者的精彩留言,每位读者获得一本蔡康永亲笔签名的新书。

22、★《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如何说话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23、有限理性:我们判断事情之前,虽然会搜集线索,可是我们搜集的能力有限,脑容量也有限,就会在所有线索中,优先选择那些我们一听就认同、一看就顺眼的线索,然后依据这些线索做出来的判断,当然也就只会符合自己的偏好了。

24、一本被鸡汤书名耽误了的干货书,书里有很多关于获取幸福的小窍门,比如:记录每一天开心的事情;每天抽出5-20分钟去冥想;简化时间表,因为爆满的时间表,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感。

25、……简直倒吸一口凉气(也可能是夏天太热,人性太凉,哭),但聪慧的我又瞬间秒懂对方了。

26、只有当你能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这样做,是为了引发共鸣,引发共鸣可以更好合作

27、王牌谈判大师罗杰·道森通过独创的优势谈判技巧,教会你如何在谈判桌前取胜,更教会你如何在谈判结束后让对手感觉到是他赢得了这场谈判,而不是他吃亏了。

28、失去的人倾诉,身边的人慰问,其他的人八卦。生活必须一边失去,一边得到;一边成长,一边迈向死亡。

29、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她背上的皮草要值钱得多

30、常言道:说话是一门艺术。但即使我知道这句名言,却依然不善交际。我常埋头于各种习题中,看班里那些同学八面玲珑、巧舌如簧,不禁常常诧异他们是如何练就一张巧嘴的,表面不屑,其实内心羡慕。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就在这个时刻以这种姿态来到了我的面前。

31、追求“术”,其实是一种功利主义,以实用为目的。

32、  没看过《康熙来了》,但追过几季《奇葩说》,甚至是考试期间唯一会看的节目。对蔡康永的温和和学识印象深刻,但是奇葩说的导师都很有学识,辩手们也都口灿莲花,觉察不出他们的水平高,直到今年跟着朋友看了几集《向往的生活》。

33、  有一集嘉宾是刘震云,我只看过他写的《一句顶一万句》,因为他说这本书一句都不能删而觉得名不副实(后来别人告诉我他说的是一个人物都不能删),但综艺中发现挺可爱的。

34、今天,就跟着若尘结合演讲的过程原理,从《奇葩说》里,挖掘点可以学习的方法吧。

35、作者: (英)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涉及的领域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和团队发展,并于校园里讲授沟通课程。

36、《奇葩说》每期节目,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关于演讲力的点,可堪称为教科书级提升演讲力的实战教材。

37、很多兜售情商的书籍,都喜欢让你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做事,让别人觉得舒服,但康永哥的高情商并非如此,反而他有着常人少见的冷漠。不参加别人婚礼,不送生日祝福,屏蔽和自己不相关的事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管理得井井有条,不疾不徐。

38、看着在圆轮里不断跑,没完没了地跑着的松树,我们会忍不住发嘘,知道我们领悟:我们是在看自己。

39、这本书的目标,正如封面说的那样,是希望读者能够借由该书,能够建立自我强大的内心,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40、要想真正明白,更不要把自己的心,交到和你人生不相干的人手上。

41、所谓的“情商高”只不过是外人给你的一个标签,社会推崇“情商高”的人,是因为你“顾全大局”,你“左右逢源”吗,但你也不得不“忍气吞声”,所以这个社会便会“和谐”得多嘛。听起来好像也很不错,只是这个“情商高”的代价只是由某个“个体”要承担而已。所以诡异的是,这个社会推崇要做“情商高”的人,但一旦涉及到利益就跳起来的人比比皆是。

42、我们训练情商,不是为了扭曲自己去讨人喜欢,而是为了做情绪的主人。

43、所以说,那些所谓的“高情商”只能作为润滑剂,作为催化剂,但是却无法调和实际生活中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各自角色各自立场不同产生的利益分歧,只能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回到事情的本质中去追寻,才能找到解决之道。靠“情商”来解决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44、康永哥的每一堂课程,都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学术观点作理论根基,但最关键的是,他回应的都是真实而具体的生活场景。

45、在《影响力》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

46、辨识情绪从哪里来?它们来做什么?它们来了以后,我该怎么办?要把它们各自安放回去时,该放回哪里?这就是我建议的情商。

47、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奇葩说》,双方选手一上场,你方说完我登场,我们的思想也跟着摇摆,一会儿觉得正方对,一会儿觉得反方对的原因。

48、当然,说话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不是单凭学人家的就能完全掌握,通过这本书可以学到一些对说话之道的捷径,但更多的是要我们在生活中,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多方面去学习和体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同什么人说话,讲什么话,要真正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还要好好揣摩和学习蔡康永所谓的说话之道的真意。

49、"每一天,其实只有21个小时,剩下的3个小时,是要拿来沉思的,这就是独处的3个小时。如果每一天都能拿出3小时来沉思,剩下的这21小时,就会过得十分清晰。"

50、根据不知哪里吸收来的乱七八糟的想法,就胡乱把自己丢到“活不下去”的情绪里,这是在唬自己、混乱自己,而不是做自己。

51、比如记者出身的董婧,当她用略带口音的话语说“有这样一位王先生……”,你就知道她曾经的职业生涯给她带来了多少案例输出。

52、他如何做到内心自洽,如何做到为自己而活,还能让别人觉得情商高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共读这本《蔡康永的情商课》吧。

53、从小藏在脑中那个“理想的我”,如果迫使我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我们就会同时接收到鞭策与自责,鞭策使我们一直努力,自责则终于演化为自卑。看着在圆轮里不断跑、没完没了地跑着的松鼠,我们会忍不住发噱,直到我们领悟:我们是在看自己。

54、这并非天性使然,而是颜如晶精钻在辩论这个领域,上了无数次战场历练后的结果。

55、陈铭老师总能在他的发言中,给出你所不知道的知识,这些储备让他和詹青云那场关于“天空飘着两朵云”的奇袭被冠以神仙打架,因为两个旗鼓相当的人,用渊博的知识储备给所有听者补了一堂重要的知识课。

56、人生的各种不满,最好都能恰如其分地应对,以免珍贵的意志力,被毫无章法的挥霍掉,很可惜。

57、隧道尽头,一定有光。就算没有光,你也可以想象那个光。别问“为什么要想象有光”,而是问“怎么想象那个光?”

58、很多人觉得,讨人喜欢才叫情商高,在蔡康永看来,讨人喜欢,却失去自己,是情商最糟糕的状况。

59、马东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评价蔡康永——"情商很高,分寸感特别强,相处很舒服,可信任";但马东也说,他的情商高并不体现在迎合他人。

60、正是因为人家乐于学习,才能够有如何平和谦逊的态度,这点我觉得和韩雪有点像哦。

61、忽然心理好酸涩,觉得自己加班加点了这么久,本来还想着升职加薪,现在倒好,反而担心老板发怒,工作要丢了....而现在的我,是万万不能失业的,一旦失业就断粮了~忽然觉得好崩溃,真的的,一边对着电脑工作,感觉眼泪马上就要跑出来了,而对面就坐着同事....

62、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

63、你要做自己,就要让你自己比这些标签、字条都重要,让它们只是点缀在你身上,而不是拖垮你、遮蔽你,你珍视的少数几个标签,值得好好打造,随身珍藏,偶尔展示。剩下那么多别人随手塞给你的、无助于你做自己的标签、字条,就放松地看待,恰当地对待,粘上就粘上,掉了就掉了,别用它们来评判别人,评判自己,乃至困住自己。

64、看过奇葩说的朋友们都不难发现,蔡康永的情商不是八面玲珑,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融于每一句优雅话语中的自洽,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就算是提出异议,也是让你在舒适的氛围里感受到的。

65、能尝到乐趣或身负责任的人,一定常常大喊“好累啊,快累死了”,但很少会呢喃“真无聊啊,真空虚呀”

66、真正的明白,是在你面前,有无数个被人验证过的幸福之路,你却能从中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你有着对自己人生幸福的标准和定义,才是做自己的前提。

67、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安慰别人的话都只是结论。比方说“人生就是要往前看呐”,“赶快从情绪中走出来”,“不要这么悲观嘛”,这些都只是结论,在当事人耳中听起来很可能就像是风凉话,这些结论是需要当事人面对自己的情绪,经过长时间的消化才能得出的。

68、作为一本实用的人际关系著作,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们体内的弱点,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长进,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

69、先来看看在大学时,哪些同学能开拓眼界?班长、学生会主席、国家创新创业实验参与者等等,他们都属于“组织者和连接者”的范畴,当别人面临就业困难时,学生会主席因为自身能力强和就业办老师熟悉,可以选择的工作肯定不止一家。我们往深层思考一下,归根结底是“组织者和连接者”能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有更多的选择可供他们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