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关于孝的名言诗句故事83句集锦

关于孝的名言诗句故事83句集锦

关于孝的名言诗句故事

1、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关于孝的名言诗句故事)。

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关于孝心的诗句别老母

5、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父爱如山可擎天,父爱如海纳百川,父爱如丝绕心间;父爱驰骋如轻风,父爱挺拔如青松,父爱浩荡如长空。父亲节,愿您快乐藏心中。

7、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8、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9、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处:动报亲恩篇

10、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关于孝的名言诗句故事)。

11、爸爸那棱角分明的嘴唇,平添了几分英俊和自信。

12、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15、格言大意: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17、  16)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0、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21、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燕诗示刘叟》白居易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2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23、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24、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

25、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诗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2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27、父亲如山,一直在我心中巍然屹立,是我最为坚实的依靠;父亲如海,始终给我最深的关爱包容,是我永不消失的归宿;父亲如灯,反复为我照亮前方的路程,是我迷茫无助时的启明星。

28、——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29、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30、《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1、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32、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33、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34、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35、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6、爸爸的鼻子又高又尖,同他说话的时候,我甚至不敢把脸凑得太近,生怕那鼻尖会戳破我的脸哩。

3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38、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

3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40、《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41、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42、《格言联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43、符锦楠:孝就是让大家都开心,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事情,还要尊敬长辈,就是孝敬!

44、臣密今年四十有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5、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46、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4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48、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____王冕《墨萱图·其一》

4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0、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51、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他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52、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5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5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55、——(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56、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57、父亲是一幅素描画。素描画没有色彩,确真真实实;父亲是一幅抽象画。抽象画虽抽象朦胧,然而给人以无限联想。父亲又是一幅山水画。父亲与自己的子女的相互融合,犹如山水画中山与水的相互融合,是温馨,是融洽,是另一种全新的感觉。父亲还是一幅中国画。讲究意境,点点笔墨,确渲染出了父亲对子女的浓浓情意。

58、  12)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59、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作者:孟轲

6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61、  1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6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63、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

64、——《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65、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6、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67、出自《孝经》。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68、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69、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7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71、就是要求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72、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____王建《渡辽水》

73、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7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75、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我们尽孝心、颂孝道,以仁爱之心回报父母之爱,其实父母付出的远远比山高、比海深,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其他的老人和爱护年幼的孩子,“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是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是爱让中华民族形成了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在此希望朋友们怀感恩之心,感谢母亲!

76、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77、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78、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国)歌德

7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80、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8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82、格言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