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1、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2、(释义)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拱卫,环绕。施行政事要用仁德,便会像天上北极星一样,固定在一定位置,不移动,而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拱卫着它。
3、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4、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6、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7、(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意译)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9、(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0、这是阳货劝说孔子出仕之语,要想有所作为,切莫错过时机,时间是不等人的。
11、赏析:孔子曾经对子夏说:“你应当成为君子一样的儒生,而不要做小人式的儒生。”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13、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4、(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5、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做老师了。”
17、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18、(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1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去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2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2、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2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24、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25、(意译)品行好的人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品行差的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26、(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经典名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3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32、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33、备注:实际上,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读后感.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而立德,首先要做的的是一个孝,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做不到这个孝,之后的一切都失去起点,无从谈起。
34、言内之意: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心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6、赏析:君子不可以像容器一样,只在某一方面有用处。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与未来,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37、 (论语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8、古人做学问是为了自己修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学习是为了毕业证,为了赚钱,所以很多学生刚考试完,就把书都丢掉了。
3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
40、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4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 孔子对季氏说:“他用给天子跳的舞蹈在自己的庙堂上舞蹈,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
43、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4、(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4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46、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47、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4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49、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0、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得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51、赏析:礼仪的作用,是以和为珍贵。先王传下的大道,都是以“礼以和”为最好的,做事情无论大小都遵从。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礼是普遍的规范。
52、(直译)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53、(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
5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