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晚熟的人莫言金句69句集锦

晚熟的人莫言金句69句集锦

晚熟的人莫言金句

1、莫言的成功靠的不是天才般的成就,而是靠着一步步勤奋的耕耘,从默默无闻到名闻天下,他这条路走得缓慢且踏实。

2、晚熟的人像极了身边的一类人,安静善良、不善言辞、忙于工作、为人踏实不懂表功,这类人有着机灵人没有的“慢”,可能会在一定阶段被欺负,被调侃,但是过了年轻的阶段,就会变得从容和放下,懂得享受生活和善待生活。

3、生活陷入困境时也别绝望,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可以过上理想中的那种生活,理想并不是不可实现,只是你还没有修炼到那个程度。

4、幸福和痛苦都是比较出来的。没有痛苦作比较,幸福也是察觉不到的。所以,当你遭遇痛苦时,你要想,这是暂时的,如果不经历这场劫难,你又如何能感知到平凡的幸福呢?没有经历过饥饿,不会懂食物的重要;没有经历过风波,不会懂平淡的幸福;没有经历过背叛,不会懂诚信的可贵。

5、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6、莫言的成功靠的不是天才般的成就,而是靠着一步步勤奋的耕耘,从默默无闻到名闻天下,他这条路走得缓慢且踏实。

7、年轻时候傻乎乎的,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职场斗争,看起来都是又呆又蠢,根本搞不懂规则,也看不透原委,但依然每天乐呵呵的。

8、后来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9、但随着情节进展,一句“我陡然又晚熟了一个量级,明白了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编剧和导演都是我身边这位晚熟透了的蒋天下蒋总。”让人开始觉得此晚熟非彼晚熟,对晚熟的意义开始怀疑。

10、三个人站成三角形,三柄锤互相追逐着,中间似乎密不通风,有排山倒海之势,有雷霆万钩之力,最柔软的和最坚硬的,最冷的和最热的,最残酷的和最温柔的,混合在起,像一首激昂高亢又婉转低回的音乐。

11、莫言老师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近年的文学史及文学理论著作都加上了对莫言老师的评论和研究。如在第五版《文学理论教程》中,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形象与理性”中,就摘录了莫言的《四十一炮》阐释这一理论。莫言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富于直觉地呈现出一幅食肉者的饕餮形象,在形象直觉中蕴藉着作家的理性推论。

12、莫言说,“晚熟”是故乡的朋友们挂在嘴边的一句戏谑之词,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有的人心智开启较晚,或是没有表现才能的机会,而一旦机会来临,他的智力突然大增,才能也显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

13、这是蒋人称蒋天下解释自己“傻”时候说的话。

14、莫言所写的时代,其中就有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作品,莫言第一次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在《红唇绿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物——网络“大咖”高参。高参深谙互联网运作规律,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她手下有上百个铁杆水军,让咬谁就咬谁,让捧谁就捧谁,将网络玩弄于股掌之中。高参有一句名言:“在生活中,一万个人也成不了大气候,但网络上,一百个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这依旧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故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用童年经验和想象力织造的高密东北乡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于故乡的变化,莫言很坦然:“将逝去的留不住,要到来的也拦不住。”

15、这个回答不禁想起英国哲学家罗素的那句名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16、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事物的存在。

17、但这类人就算成熟了,也会留有内心的单纯,依然热爱生活,愿意去积累和沉淀。

18、这一次,莫言的笔触延伸得很长、很远,但距离你我又是前所未有的近。

19、最初对莫言老师作品的震撼是读《丰乳肥臀》中对分娩的女人和驴子描写,抚着同样“有阅读感受”的腹中做踢踏运动的胎儿,如同我也在接生现场。

20、《晚熟的人》这本书,同样延续着这种人物描写的特点。在书中,莫言用12个故事,讲述了获得诺奖后八年的里里外外。12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澡堂子到网络空间。

21、在这本蕴积了近十年的新作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莫言写下他们的故事,好似不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坐标。看完这12个故事,所有的坐标都被一条无形的线连系起来,读者才恍然大悟,莫言讲述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时代的潮起潮落。

22、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

23、正如莫言所说,人生有些人早熟,成功的比较早;而有些人就是晚熟的人,他们到了三十岁以后,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才能慢慢搞懂自己所追求的事。说对的话,做对的事,再去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达到“晚熟”吧。

24、“往往一些单纯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没有受到污染。”

25、但实际上,写铁匠的手艺也都是为了引出田千亩来打“左镰”,引出左镰的使用者“田奎”。

26、《晚熟的人》每一个故事,都有“我”的“企图”,是对当下时代精神的灵魂发问。小说中的“莫言”,与真实世界的莫言,在作品内与作品外“镜像对问”,到底这些人这些事儿是怎么诞生的,世界又怎么了呢?新的时代孕育了新的人物,新的人格,乃至新的作品,是周围的环境催化人性的变化、成长,亦或是扭曲、苍凉。

27、在这样的基础上,每一个读者在阅读莫言的作品时,也许都能够读出自己,读到自己生活经历中所记录过的东西,从而生成最强烈的共鸣。看莫言的著作,就如同看到了自己,触及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部分。

28、在残酷的时代,田奎的成长只剩下了“坚硬、冷、残酷”缺失了“柔软、热、温柔”,否则他不会“永远地”在那片布满坟墓的林子里活动,不会与蛇对望,也不会面对克死了两任丈夫的寡妇说“敢”。当然,我们希望的是,他最后和这个寡妇欢子的结合(欢子也是一个更苦命的人,先后死了哥哥和父亲,又死了两任丈夫),两个苦命的人能够相互温暖,找回心底的“柔软、热和温柔”。

29、作为首个获得诺奖的中国籍作家,在授予他的颁奖词里,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写着:“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学的春潮淹没了很多同代人的声音。”

30、《晚熟的人》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我”带着法国朋友回到故居游玩,在故居遇到了蒋于是回忆起了一系列与蒋常林等人相关的回忆往事,最后在蒋二的邀请下,“我”与日本友人观赏完最后一场令人尴尬的武术作戏表演。

31、《晚熟的人》每篇小说的主人公,写的虽是具象的一个人,但读到最后会发现主人公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一类人。这类人在社会中极具特色代表性,穿透了人性哲理,让人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的写作功力能够将单一的元素人物变成了数学集合式的社会现状。

32、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每时每刻,都有一些像黑白驴一样的阴阳人,他们察言观色,他们趋炎附势,他们唯利是图,他们见利忘义。

33、唉,在充满恐惧和不安的年代,那么多的偶然性,谁能保证自己在某一天不被“指认”,含冤吞屈,成为一把“左镰”呢?谁还不是一块被随意敲打的铁呢?

34、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35、当然,莫言同样在书中扮演着一个旁观者,偶然路过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冷静,始终淡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隐藏在文字背后,全凭读者自己把握。

36、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37、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隐藏在作品的审美世界中,并赋予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晚熟的人》便是有着多层次的深意,更用独有的风格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莫言作品的风格美,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展现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38、她有句经典名言:生活中,一万个人也成不了大气候,但网络上,百个人便可掀起滔天巨浪。当然,“我”没有买她的谣言。这篇小说揭示了网络暴力给社会公序良俗带来的危害,背后低俗的利益驱动者的嘴脸。

39、他们坚信,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定会找到幸福,不去迎合和讨好,也一样可以过好适合自己的生活。

40、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

41、后来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42、为了帮这个表弟,莫言费了很多心思。他先是托人把表弟介绍到酒厂上班,但是表弟觉得这是大材小用,没干多久就不干了。他又把表弟介绍到供销社,结果他又因为贪污不干了。接着莫言又给他介绍了一份到设备厂写材料的工作,结果一年的时间,表弟却把厂里两个女孩玩弄的寻死觅活。

43、其实,不管早熟也好,晚熟也罢,还是被别人叫傻子,亦或是装傻,不下人生赛道,才会有机会赢。

44、俗话说“大器晚成”,只有真正晚熟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张译在10年的演艺生涯里,一直都是跑龙套的角色,以至于女友提出分手。张译一度崩溃,后来,他把这份伤心化为了工作的动力,在拍戏上张译更加认真,不断地区精进自己的演技。

45、蒋二不是晚熟,他需要成熟,以至于在故事最后,“我”对蒋二所说的话是:

46、如果你也是这样,就不要懊恼自己总不开窍了。

47、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对他的授奖词里有这样一句:“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尽管他的想象精骛八极,神游天外,但他的骨子始终脱离不了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当我们问他,如果您将忘记所有,您希望最后一个忘记的是什么?他诚恳地回答:

48、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事物的存在。

49、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早熟的人过早地接触到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和冷漠,容易对这个世界低头,像成熟的稻谷,被生活所累,弯了腰;晚熟的人,可能人到中年才开始成熟,却像冬日山间的松柏,虽腰身弯折,却蓄势待发。

50、莫言说:“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

51、在创作新作前,莫言老师去家乡查阅了很多地方志,让自己贴近这些“问号”,他的抒写是一种表达,更是对时代的追问,用自身的经历、高密东北乡变化的人和事去观照当下变幻莫测的世界。

52、里面共有十二个故事,背景依旧立足在高密东北乡,只是这次,莫言把自己写进了小说,他似乎把镜中的自己放了进去,做好了让所有人一窥究竟的准备。

53、太阳月亮,因为有了高度,它们的光芒谁也挡不住;高山大川,因为大地的宽容,而相安无事,合成风景。

54、晚熟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艺术家过早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晚熟,对从事艺术创造的人来讲,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不要过早固定自己的风格,要有强烈的求新求变精神,不断创新,超越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不希望自己过早定型、过早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和创造力,能保持更长久一些。

55、莫言是很多人喜欢的作家,他的文字很直白、接地气,甚至有一些粗俗的语言,带动着人的情绪,让人读起来一个字:爽。

56、《晚熟的人》由12个故事组成,第二个故事便是《晚熟的人》,今天就从这个故事,来浅略地品读一下莫言的这本新作。

57、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尤其是借着上帝的名义。

58、在女友离开后,张译的事业反而进展得更加顺利。慢慢地,因为张译的努力都被导演看在眼里,他也从一名跑龙套的变成了真正的演员,终于在40岁那年获得“影帝”。

59、另一种是因为各种原因,有的人在前半生隐藏锋芒,借以保护自己,而到了后半生大放异彩,令人刮目相看。小说中的人物,应该属于第二类。

60、一开始写的是三个铁匠打铁的故事,写莫言在看铁匠打铁。他把三个铁匠介绍的很清楚,把他们打铁的情景写得很好看。

61、莫言没办法,又介绍他去当了兵,结果复员以后他还是不干正事,找莫言借了三万块,说要办厂。结果他整天请客吃饭充大款,两个月就把钱造光了。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的两万块钱。

62、慢慢地,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也逐渐开窍了,才会看懂这个世界的冷漠和残酷。

63、人跟人不同,有的人天生就具有一些特异的功能,譬如有的人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声音,有的人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物体。

64、莫言自己曾经说过:在几十年的写作经历中,他一直“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既把好人身上阴暗的一面,好人身上的七情六欲都表现出来,也把坏人身上人的部分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对于“普遍的人性”进行深刻的描写。

65、莫言也在新书发布会中说:晚熟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首先从文学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的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我想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断变化,希望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如果你早早成熟了,固化了,你将来的创作就在不断重复自己。

66、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他们是被“劣人”所催熟的。当别人聪明伶俐时,他们又傻又呆;当别人权衡利弊时,他们一片赤诚;当别人心机用尽,他们灵魂开窍;后来虽然开窍了,但内心还是会保持善良与赤诚。

67、我想生活中肯定有这样的一类人,年轻时候傻乎乎的,根本搞不懂规则,也看不透原委,但依然每天乐呵呵的。慢慢的,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才看懂了这个世界的冷漠和残酷。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想随波逐流,总想保留着自己纯真善良的一面。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迎合和讨好。这就是晚熟的人。晚熟的人,一般简单又纯真,看起来傻乎乎,却傻人有傻福。如果你也是这样,不要懊恼自己总不开窍了,有时候傻一点,呆一点,是好事。

68、原句:“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