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西厢记名句摘抄44句集锦

西厢记名句摘抄44句集锦

西厢记名句摘抄

1、众神吟,仙乐起,九天之上诸神聚;厉鬼啸,怨魂嚎,九幽之下阴魂绕;亿万生灵俯称军,百万神魔甘为将!

2、更重要的是唐宋诗词中蕴含着美好的人际情感,比如天伦之情,就得到极为广泛、极为生动的描写,那些作品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深受感动。像孟郊的《游子吟》对母爱的歌颂,像杜甫诗中对儿女的款款深情,都是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又如歌颂友谊,这是唐宋诗词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一类主题。由于唐宋的诗人词人在抒写情感时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来进行的,所以会给现代读者留下极为真切的感受,比如离愁别恨,都是通过环境烘托、情景描述来抒写的,作品中会展现出具体的场景,使现代读者身临其境。我一向认为,唐宋诗词里所展现的离别场景,离别行为,用现代的话说,简直就是优美的行为艺术。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送别的呢?他们在离城五里处修一座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处修一座亭子,叫长亭。短亭、长亭一般是供人休息的地方,十里长亭也是送别的地方。来到这里。送行的人往往会携带一些酒菜,在长亭里摆好,大家喝几杯酒,写几首诗,唱一曲离歌。王维的《渭城曲》,后来被称为《阳关三叠》,就是经常在这种场合唱的离歌。这样的离别过程是悠长的、从容不迫的,所抒发的离别之情也是深厚的,绵长不绝的。我们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先是跟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喝酒,写诗唱和。然后,孟浩然走下楼,登上船,在长江上渐行渐远。李白一开始是站在江边上望,望不到了,再返回楼上,楼上的视野开阔,最后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船在江面上越走越远,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意也绵绵不绝有如江水。再看一首宋词。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送别的地点是长亭外面,时间是一个秋天的傍晚。第二句写在城门外面,搭了一个帐篷,在里面喝酒。“无绪”就是没有心绪,心情缭乱,因为这是一对情人之间的送别,依依难舍。下面说到“兰舟催发”,船家催促要走了。古人一般是雇船,时间到了,船家催他们走。但是送别的人与行人还在那里“执手相看泪眼”,握着对方的手,看着对方眼中的泪水,话说不出来。整个送别的过程非常的绵长,情感非常缠绵。江淹《别赋》说,离别是使人销魂的情感。“销魂”,就是灵魂受到震撼,受到深度的感动,这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瞬间。唐宋诗词中所写的离别,虽然伤感,但那是人生中非常珍贵的瞬间,是非常值得回忆的人生经历。那么,现代人呢?我们享受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快节奏、高速度,但这样一来,很多离别之类的生活细节和场景都被压缩了、碎片化了,甚至不复存在。我读王实甫《西厢记》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联想。《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崔莺莺到十里长亭送张生,我们来看她抒发的情感。第一曲《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整个情境渲染得多么优美,她和张生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抒发得多么充分,淋漓尽致。假如现代也有一个崔莺莺,也要去送她的张君瑞,她会怎么送?当然,送别地点有两个,高铁车站或是飞机场。还没等到她说什么话呢,张君瑞就不见了。所以,假如有一个剧作家,写一本现代的《西厢记》,来写同样的场景的话,那么,崔莺莺在舞台上面哪里来得及唱《端正好》,大概只来得及说一句说对白:“呀!张生不见了也!”不仅是送别,还有类似的传书寄信等等,其他的生活内容也是如此。我一直认为,唐宋诗词中描写得非常充分的古人生活中的细节、片段,都是非常有意味的。而这些在现代生活中是缺乏的,现代人的生活粗鄙化了,值得回味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当然,我不是主张我们都回到唐宋去生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怎么办?我们可以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是它们的第三点现代意义。(西厢记名句摘抄)。

3、(答案)A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故选A。

4、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5、兵散弓残带血归,大义空得骂名回。十年孤镇佳人泪,百战兵锋壮士悲。月浸娇颜倾城舞,尘染霜发逐影飞。只怜痴情随逝水,重逢陌路却由谁?

6、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7、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8、(2020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9、他们心中无是非观念,与生俱来的劣根让他们乐于进行着龌龊的行动。

10、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每年的花还是那些花,但是人却不是原来的那些人了。

11、10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2、在今天,一个自认的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总不能继续束手待亡。哪怕多数人都在侧目观望,认为我做的这些全无意义,渺小微弱,甚至是飞蛾扑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13、既然无所事事亦难逃一死,何不奋斗终生。——荷马

14、(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15、(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6、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真正的评论必须要等到盖棺的时候才能确定。)

17、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18、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

1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20、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王实甫《西厢记》

21、唐宋诗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在于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我们的人格,对我们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人坚定地认为,只有人品一流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作家。的确,凡是历代公认的大诗人、大词人,他们一定是一流人物。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辛稼轩,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但作品写得好,他们的人格境界也是一流的。在这一重意义上,我认为,读诗最后也是读人。读古代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后透过文字来读人。所以唐宋诗词中境界最高的名家名作,对现代人具有人格熏陶和境界提升的作用。

22、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

23、所以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有提升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宋诗词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我认为唐宋诗词虽然距离我们有八百年、一千四百年的距离,但实际上它始终是活在现代读者心头的活的文本,这是它最大的现代意义。

24、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花欲燃:花红似火。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25、►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26、如果仔细去分析,这份带着悲痛的歉意,自然有道理,只不过这时候,说不清楚。

27、(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8、人世间的事情总是那样复杂,许多事当事人根本无法做主,许许多多莫名、阴差阳错的事情发生在人们身上,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29、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0、宫样眉儿新月偃,侵入鬓云边——王实甫《西厢记》

31、(2019年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32、什么是时光?我们穿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

33、那些岛屿上躺着或大或小、各种各样的……龙。

34、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35、(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6、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格言联璧》

3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8、(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9、太上忘情,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40、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迷,贾宝玉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爆竹、迎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算盘、探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风筝、惜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海灯。猜了以后,贾政觉得这些迷语有不祥的意思,伤悲感慨,借故推辞就早回去了。

41、——毛姆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42、是对,是错?也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吧。

43、(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