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儒家109句集锦

儒家109句集锦

儒家

1、20世纪初,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下,出现了亡国危机。人们为了谋求近代化变革,努力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政治制度,不得不反思和清理自身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就成了阻碍中国变革和转型的罪魁祸首。进步的青年人士不断的写文章批判儒家,在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达到巅峰,喊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2、阆中(今属四川南充下辖县级市),史称“巴蜀要冲”。清代早期,朝廷在这里设立阆中清代考棚,作为开科取士的重地。考棚也叫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阆中贡院。

3、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4月

4、有人说,这一次皇权对儒学的打击比焚书坑儒更加坚决和彻底,因为经此一役,图谶纬书几乎销声匿迹,导致现在的学者想研究那段历史都找不到任何的相关材料。(儒家)。

5、任剑涛:简单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变迁,尤其是知识分门别类爆炸性发展的结果。如今哪能像孔夫子或苏格拉底一样跟学生坐成一圈,天下大事,不分专业随便议论?即便是一些所谓通才学者,被问研究什么,也得说出具体领域以扮演专业知识分子的角色。(儒家)。

6、九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7、郑学的后人,走上了繁琐经学的道路,解释一个字,要引证好几万字来说明。玄学在这个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王弼、何晏等人汇通老庄孔孟思想,引发“贵无论”的玄学思潮。玄学为佛教的经典翻译解决了大量的理论问题,再由于南北朝统治者对佛教的支持,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支持,儒家经历这个乱世已经非常衰微了。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把反佛排道作为儒家的文化自觉。并且首创了“道统”之说,用来论证自己学问的正统性。欧阳修等人也如法炮制,虽是反佛,但是又不得不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8、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想自由主义,思想还能统一吗?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目标,就沒有奋斗的方向。若是每个组织,都想各自为政,哪来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岂能招之即来,不能招之即来,就孤军无援坐以待毙。就会失败。

9、识别自我和世界,识别自性和佛性,识别自身的修为法门……

10、说到这里,继董仲舒后,得介绍儒家的另外一位大牛人——朱熹。官方的话语是这样描述他的:“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甚重。

11、但是到了治国和平天下的层次,上层阶级从儒家传统中解读出纲常礼教等统治术,而下层阶级却从中解读出关于“天命”和“道统”的思想,一旦认定“天下无道”,就会受到“匹夫有责”的鞭策,投身于匡扶社稷、重建天下的大事业当中。

12、钱穆先生指出,宋明之儒通过举办如义庄、社仓、保甲、书院、乡约等社会事业,将理学带到了基层社会。同时,政府和乡绅的各种“教化”活动,也把儒学的伦理道德规范渗透到基层社会。

13、陈来:法家应该说在古代文明国家里也有根源,所有文明古国都是非常重视以刑治国。我们看古代各个文明古国,治国理政基本方针形态都是强调以刑法治国。正是因为世界文明都重视法,我们才会觉得,从西周的“德治”到孔子的德礼思想,在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

14、从此一遇到啥奇异天象时就把皇帝吓个半死,儒家却乐开了花,当然了也有祥瑞出现,反正解释权完全掌握在儒家手里。找了老天爷当靠山,儒家又恢复了当年指点江山的勇气和自信。

15、董仲舒被史家称为新儒学的代表,为了兼容于大一统的环境,他代表儒家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而且回应得非常高明。我们知道在先秦时期,儒家论述君臣的权利和义务时是对等的,君仁则臣忠,君无道则可以推翻他。但现在可是统一帝国了,人在屋檐下,那些威胁皇权的话可不能随便说了,否则自己的脑袋可能会被皇上“咔擦”一声。

16、提问:《古代宗教与伦理》为代表的很多书都使用了大量西方的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前轴心时代,即春秋战国之前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利用西方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陷入到西方理论所预设的概念当中?

17、9月22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版~B12版

18、可是,到今天,土地不再是私有,曾祖父、祖父不再掌控家族的资源,对晚辈的掌控力当然不再。科举考试应该结束,而且也在晚晴结束。家祠家庙难以恢复到当年的威力。更重要的是,由于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兴起,也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在哪里出生不再决定我们在哪里生活、工作,一家人在各个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生活,一个族里的人在不同地方生活就更不用说了。在这些新局面下,即使想要恢复儒家配置资源的体系,也不太可能,市场配置资源是中国社会的实际选择,也是最终解放个人、促长个人自由的一种安排。

19、所以从历史书上可以读到一代代仁人志士克己复礼,努力修身,追求完善的人格,一世为人,力求立德立言。

20、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1、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已开通认证号(ID:dushi918和dushi828),欢迎订阅。

2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23、它经常看见一些小动物便欺负他们,比如它看见小乌龟,便把它扔向石堆,看见小鱼便把他们从水里捞出来,放在岸上曝晒,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24、同年,山东大学组织了一场“文科理论讨论会”,与会者讨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评价。“不应全盘否定孔子,对孔子必须一分为二。”他们希望扭转对儒家的态度。

25、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外加点小威胁,儒家给这些诸侯王们挖好坑了,就等着他们往里面跳了。

26、《庄子》中也有个寓言:驯鸡高手纪渻子说最厉害的斗鸡不是最凶狠的那只,而是一只听到其他鸡挑衅的叫声,也丝毫没有反应的那只。

27、从宋朝开始,儒家开始向民间普及!老天爷都无法限制皇权,那就将皇权置身于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吧!

28、他的书都是向别人借来的,有时为了借一本书就要走上好远的路途。

29、任剑涛真正系统性去读儒家的著作,已经是1994年。因为从那年初至1996年底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9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究转向学理,讲究问题、论证和规范。任剑涛从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的政治与伦理关系提出问题,如果说政治伦理化,谁把政治伦理化?如果伦理政治化,谁又把伦理政治化?按他的观点,即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双向同化,孔子确认了二者内在关涉性,孟子完成政治伦理化,荀子突显了伦理政治化,董仲舒以天的系统完成同化。1999年,任剑涛博士毕业3年后,论文《伦理政治研究》出版。到此时,情感上的“亲和感还是很难建立”。

30、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家的眼光扩展到天地之间,将人间社会放到天地这个大系统中。

31、东汉的经学家马融,首创了一种“依经写注”的文体,一改西汉“另篇作传”的方式,在后来得到其他经学家的认可。许慎是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耗三十年之功,编纂《说文解字》,成为后世经学必备的经典。郑玄总结古、今文经学的优点,遍注儒家经学,开启了“郑学”时代。虽然这时仍有一些迷信思想,但是比起西汉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3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3、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34、(解释):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

35、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

36、罪魁祸首是西周末年的一位大家长——周幽王。为了博取一个叫褒姒的美女的开心,他三番五次点起烽火把他的臣子诸侯们像耍猴似的耍来跑去。世道变坏的种子就此种下,他的儿子周平王被迫东迁后,春秋开始了。

37、同期,欧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一并进来,其对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等议题进行的反思和批判,在国内产生了思想层面的一种响应。儒家思想被认为重视人的生活世界、日用伦常,主张“天”的神圣性,通过“天人合一”可以解决现代困境。任剑涛参与了探讨,他从中西文化的比较维度上提出更审慎的判断,指向知识的限度,以及中西现代化状况的现实比较。后结集为《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出版。

38、三个阶段过后,中西思想的结合,在毛泽东的头脑中大体完成。若没有第一阶段厚实的国学基础,或没有第二阶段对西学的广泛涉猎,这个结合都不会完成得很好。

39、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写道“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打倒孔家店”系后来讹传。图片源自网络。

40、万历皇帝会觉得我就是想立我喜欢的次子朱常洵为太子,这点自由都没有吗?没有,那就开撕吧。

41、综合上述,“下层社会儒家传统”甚至“夷狄社会儒家传统”,都可以成为孕育革命的母体。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新型“中国思想”,正是从这种母体中孕育出来的。

42、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城人,今山东邹城,也是生活在齐鲁大地。从小听到孟子的故事是“孟母三迁”及“子不学,断机杼”,说明孟子从小的家庭教育还是比较重要的。

43、改革开放之后,当知识分子反思20世纪中国走过的弯路时,儒家再次被当成了众矢之的,儒家思想被当成了“衰落的文明”,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海外学者林毓生曾在1988年写文章评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

44、浅析儒家文化价值观的“仁义”二字,“仁”的基本含意是人际交往,怎么做人。经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充分发挥,产生了一整套客观的人际关系理论观念。仁者爱人,不但仅仅一种大家族伦理关系的爱,反而是关怀社会发展上的每一个人。以民为本,和蔼可亲,真诚待人。

45、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46、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凡事顺其自然,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可过分强求,让热衷于尘世功名的人更加清醒。

47、武丁此后用人更唯才是用,不分男女,譬如他的妻子,就是当时的名将,并为他屡立战功。

48、第当时诸侯国很多,给一个国君歹话难听的话都说完后,我可以跑到另外一个诸侯国去了,就像我得罪了美国我可以跑到俄罗斯,俄罗斯看我不顺眼我就去英国一样。

49、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扩展资料: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即所谓的"焚书坑儒"。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著称,因而儒学本身便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

50、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不只是治国安邦,更有对人“礼”的要求。“礼”之一字,贯彻古今。传统的酒礼在不断进化,十里不同俗,然大家还想追溯那个时代的酒香。先贤圣人,如何喝下“百觚”不醉?

51、BOSS啊,打架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经过周天子的同意。周天子叫你们打谁,你们就打谁,没叫你们开打,就不能动。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记住了吗?

52、杨立华:港台的新儒学到底能不能产生出好的效果,从现在看好像没有。儒学不是简单的书斋里的学问,或者仅讲心性的学问。儒学肯定有社会承担、社会功能,或者某种政治制度的想象和追求。

53、一个真正的儒学信仰者,是不可能接受这一幕的。然而,儒家已经不再是至尊的“经”,不再具备至上的知识或伦理权威,已经无法阻挡“女德班”成为“儒学”尴尬的一面。

54、有民间社会舆论的支持,这些士大夫像打了鸡血似的和皇帝斗。但没想到的是,最后却剧情反转。因为儒家忘了,自己是臣,自己也在这张大网中,儒家分子也无法置身网外。儒家士大夫们当然可以用君的责任约束皇帝,皇帝也可以用臣的礼节对付儒家们。

55、“儒家热”或者“国学热”自此愈演愈烈,到了新世纪,伴随着《百家讲坛》推出的于丹、易中天等人解读《论语》和先秦诸子节目的火爆,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国学风,汉服运动、读经运动、跪拜孔子等呼声开始出现,并有诸多民间团体积极进行推动,有人说,儒学似乎又有了“妖魔化”的倾向。一百年来,从对儒家的疯狂批判到儒家文化的复兴,历史似乎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56、新京报:听你谈现代儒家,终究还是遇到一个尴尬问题。一旦你引用关于经学的古典词句,除了孔孟语录,剩下的基本上我听不懂,也因此曾被一位长辈质疑说,你们80后、90后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国家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围绕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随之出现了一些转变。按此标准,他们认为当年的教育存在“缺陷”。

57、新京报:实际上,思考一个现代学术命题或政治社会命题,也可能从典籍中寻找思想支持。比如,有论者提出一个命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或其他儒者学说中就得到阐释和论证。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中国思想教材也同样有此取向。你的研究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58、但是,正是在毛泽东读书求学的这十几年时间里,在他的头脑中发生了一个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中西思想结合。到了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破土而出。

59、一是只要“顺乎天而应乎人”,谁都可以闹革命;

60、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观念。就时代来讲,是德道观念,即仁德、厚生,公平公正、公平正义,诚信、守信,革故、鼎新,文明行为、和睦,民主化、法制等,它是人们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念的根基。理论体系各自有:仁、义、礼、智、信,创办人是人们所熟识的孟子。

61、文化和哲学的最终价值,就是教人如何活得更好。

62、凡是从《论语》、从四书五经启蒙的中国读书人,都算是传统中国人。因为这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个总源泉。

63、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64、禅师说:“我们身处的环境,其实就像盆中的水;我们人就是花,只有天天剪去坏情绪、坏念头的茎,才能吸收到天地的养分,保持清净安详之心。”

65、佛家思想经过在中国两千年的生根发芽,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比如“三界”、“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色空”等思想观念,即使不信佛的人,也对这些耳熟能详,脱口而出,合理接受,并为自己所用。虔诚的信佛之人,则会在佛家思想里得到心灵的寄托。

66、而关于1978年,最深刻的事件是即将全面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随后市场化环境得以生长,社会空间破土而出,整个国家对现代化的追求成为最大共识。围绕儒家的讨论极少,即便涉及也一般认为是限制因素。与读中小学时相比,此时的任剑涛对儒家的感受发生细微变化,“对传统仍不了解,但原来的厌恶也没有了。”

67、黄老本身是“采儒墨之善,合名法之要”的综合性学问,董仲舒时期的儒家也同样是吸收了阴阳、道、法、名各家学派的长处。经过董仲舒等人的再次阐发,儒家经典也成了综合性学问。区别在于儒家积极进取的意志,更符合汉武帝的志向。汉武帝也并非像司马光说的那样“独尊儒术”,而是汲取了儒道法的精神,形成一种“霸王道杂之”的帝王术。在信仰问题上,汉武帝更详细方仙道,要学黄帝“且战且学仙”。西汉的谶纬思想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集体信仰。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只是众多解释中比较出彩的一家之言。

68、儒家主张“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入世,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9、“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有过失,就告诉他改正,顽固不改,分两种情况,异姓之卿可自行解除君臣关系,贵戚之卿则可将他废掉,换个新君。)

70、这里我主要总结一下:一是,儒家产生于分封制的春秋战国,是适用于诸侯林立的时代,与大一统的环境不兼容。

71、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全面变化,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也取得了成功。而现代儒学历经百年,崎岖波折,难以自主,然而不管怎样演化,再浪漫的设想也创造不出可能性让儒学重返“经”的巅峰。这是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任剑涛的判断。将来中国会成为一个更加现代的国家,儒学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作为一种“经典”思想资源,参与到这一进程。

72、进入新世纪,蒋庆提出他所设计的王道政治即所谓“三院制”。不久后,“大陆新儒家”的提法形成。随后其他新儒家从政治、文化或宗教等诸领域写出了一批作品,重构或绘制政治蓝图以期影响政治制度设计,以使儒学重返“经”的巅峰。

73、新京报:所以除了晚清以来的革命或运动等因素,新式与古典教育的传统断裂也不是一个东方或西方问题,而是现代社会里一个普遍事件?

74、这位女信众却回答:“每天当我来佛门之地时,心灵就像被净化过似的,但一归家,面对家中种种琐碎之事,烦恼心便起了,该如何是好?”

75、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76、为什么儒家那么笨,自己挖了坑还把自己整进去了?但老实说儒家还不算太蠢,最蠢的其实是法家,儒家好歹撑了两千年,而且孔子、孟子这些先秦儒家至少能善终,而法家人物如商鞅,韩非等,却个个都死于非命,我在后面会告诉你们法家是怎么蠢死的。

77、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正处在亡国和亡天下的危机同时爆发的一个历史时期。从他的人生道路上看,这段时期他开始寻求救国之道,积极投身革命运动;而从他的思想形成上看,这段时期在他的头脑中,首先是中国“下层社会儒家传统”的复活,接下来是大量“西方思想”的进入,两者共同为马列主义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78、喝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浓郁悠长。

79、《礼记》说到“礼之初,始于饮食”,古代人讲究礼节就是从喝酒吃饭开始,因为以前的祭祀、迎宾和婚丧都有专门的饮酒礼仪,繁复十分。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先作出拜的动作;将酒倒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尝酒赞酒;最后仰头一饮而尽。

80、“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信中写道:“我对于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的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的看法,都只认为于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

81、儒家传统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几次大的震荡。

82、有一次,他向一位镇上的朋友借了一本《论语》,读起来津津有味,但因为家里的屋檐漏水了,书被雨淋湿了。

83、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4月

84、提问:你曾提出了中国的文化是德感文化,究竟什么是德感文化?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85、追根溯源,中华儒家传统的原典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这一套经典文本,经过孔子的编纂注释,加上“记”和“传”等,生成为儒家传统思想的核心。

86、雍正的意思是你只要尽好你的臣节无条件忠于我就行了,你还跟我讨价还价讨论君恩厚薄?我对你恩厚你就忠于我,我对你恩薄你就不忠于我了吗?君恩厚薄是你讨论的吗?这位大臣被吓的屁滚尿流!

87、投稿邮箱:me@sungoo-sz.com

88、1998年,任剑涛被中山大学推荐参加哈佛燕京学社,由学社社长杜维明面试。任剑涛回答面试问题说,牟宗三的心性儒学已经是高峰,现代儒家的知识生长点应该是社会政治儒学,得到了杜维明的赞同。

89、我们的信仰不是以宗教形式呈现的,而是以文化理念来呈现。

90、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如此多的科技手段,将酒精提纯到一个让现代小伙子们都“一杯倒”的程度。也是那时人工古朴的酿制手法,使得时人开怀畅饮、宾主尽欢。中华老字号汤沟酒就在科技浪潮中依然承继了“手工班”的酿制古法,发酵、装甑、蒸馏等关键环节仍坚持传统的人工操作。还有传言道:很早以前,汤沟“制曲”时五人一线,让少女踩曲以保证受力适中且均匀,因似有体香入曲,所以还一度被后世传作佳话。

91、儒家重于治世,道家重于治身,佛家重于治心。

92、一天,它看见了小刺猬,又一脚踩了下去,这次小刺猬没受伤,反倒是小老虎自己受到了教训。

93、但是后来,情况变糟了,用儒家的话说,就是“礼崩乐坏”。

94、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95、春秋时代的孔子“周游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游说这些君主们赶紧往里跳。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往里面跳。孔子很伤心。

96、《论语·微子》中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儒家思想重在现实性,它关心社会中的人,关心现实社会。

97、任剑涛:我做儒学或传统研究,一直不同意这种研究进路。把古典儒学说成是现代,甚至超现代的学问,基本上可以用两个字评论:“荒唐”。因为古典再伟大的思想家,再有预见性,也没有这个复杂社会的经历,不可能替现代人考虑所有问题。按照孔夫子的说法,也“思不出其位”,为什么呢?

98、二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他已经39岁,所以他的前39年是生活在战国时代,在战国他一定接触了很多儒家的言行。但在当时,他对嚣张的儒家没有办法,因为人家可以生活在其他国家。

99、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顺序是,儒家最先登场,后来杨朱、墨子以批判儒家扬名于世,在变法浪潮的席卷之下,法家赢得彻底也输得干净。在法家思想指导下,秦国完成了疆域上的大一统。为了进一步在文化上面大一统,焚烧各家典籍,儒家受到沉重的打击。由于秦帝国没能完成从霸道扩张到王道守成的文化转变,随着秦帝国的覆灭法家输得干干净净。

100、百官只得听命于“冢宰”(当时辅助君王的官职),对此大家都十分着急,不知新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101、他十七岁离家入县立高等小学堂,行前赋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入学后,在学校的藏书楼里读了很多关于古代帝王尧、舜、秦始皇、汉武帝丰功伟绩的书,心生仰慕。

102、自宋儒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合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之后,近六七百年来,四书五经即成为支配着中国人内外生活方方面面的一般常识之基础,国民心理之关键。

103、禅师问:“您家院子长种鲜花,必是懂花之人,那您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

104、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先有了关于大一统政治的一套思想理念,一个理想标准,也就是所谓“道统”,而后才有历代帝王各自独立的大一统政治实践。

105、在关于改革的过往讨论中,一般是只把市场与政府相对开来,认为配置资源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是市场,要么是政府。但,这是对人类社会里资源、收入配置方式的狭义理解。历史上,虽然政府在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就介入盐铁等经济事务中,但要到近代尤其是19世纪后期,政府才在更广泛的资源配置中起重要甚至主导作用。那么,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吗?不是的。正如上面所说,之前的资源配置其实主要靠文化价值体系亦即伦理道德,在中国是靠基于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的伦理道德。由于过去的人类社会方方面面资源配置都是基于伦理道德秩序,过去的中国以及其它社会都需要强化道德驯化、强调道德秩序,那不能乱,否则社会就乱套了、散架了!历史上,资源配置不是基于货币、不是基于市场交易,也不是基于政府的行政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这些年的市场化改革,与其说是相对于政府权力配置资源的改革,还不如说是相对于在中国社会资源配置秩序中维持两千多年的儒家秩序的改革,后一种改革远远更具历史意义。

106、《尚书·酒诰》中“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集中体现了酒德。儒家认为以酒祭祀、奉宾都是德行,孔子编纂的《诗经》三百篇中涉及饮酒的有三十多篇,反复强调“君子有酒”。君子要有酒,还要有好多的美酒。把酒收藏起来,在宴会时和客人开怀畅饮。在孔子看来,饮酒作乐有利于民生休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人不能像弓上之弦一直绷着,闲时也需要饮酒放松、愉悦身心。

107、「主题」B07|  大陆新儒学他们关注的是古今问题

108、儒家倡导的“执两用中于民”,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执左右之两而用其“中”于人于己于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