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5个
1、但生活中的很多人,就是不愿意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呀。
2、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是兄弟姐妹中政治热情最高的,可惜英年早逝。
3、作者指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应该在阅读前预习。预习就像是开车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之前看一下地图,是一种让自己快速熟悉材料结构和内容的方法,能让你读得更快,也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
4、书中讲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列出购书清单,需要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方便随时记录,因为我们平时获得新书信息的渠道会很多,比如朋友推荐,杂志推荐,报纸报道,广告或者书中的参考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信息收集,把突然出现让你产生阅读欲望的书记录在购书清单里,记录的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这样就不会遗漏这本书的基本信息了,方便以后去购买阅读。
5、所以,做到读书法的第一步“选书”很关键。选对好书,不仅能节省时间,容易进入阅读状态,自己受益匪浅。(读书方法5个)。
6、“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7、比如,研习儒家思想,一开始是我的兴趣,也是自身的需求。随着研习深入,研习的需求上升到志向和使命感。
8、这是我读完后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会有更详细,更系统的读书笔记方法,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去阅读。(读书方法5个)。
9、有一本书叫《小淘气鲁夫》,这是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四岁时,他的姐姐们在一起看书,他淘气、捣乱,姐姐们在一起读书当然不愿意跟他玩。小鲁夫生气地说:“读书,谁不会,不就是一页一页翻着看吗?!”
10、所谓“一流”是指与自己专业、学术、知识层面纬度可以达成横向、纵向多方面补充的好书,不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可以接纳高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好书,这样接纳和吸收也许不会让你一下成为全面擅长的完美者,却可以促使你不断吸收新知而成熠熠生辉,像奔向一个山顶的过程,慢慢见到光明的照耀。
11、就比如你是一个毫无哲学根基人,一下子去阅读《纯粹理性批判》,是啊,这是很有难度,但你这是纯粹给自己找不痛快。
12、所以,这三个位置是你阅读时最应该注意的位置。
13、购买书除了在购书清单上指定购买,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到“枢纽书”,意思就是“书中推荐的书”,比如参考文献,比如某些观点,案例的出处。这些书里的内容是被你看的这本书的作者引用的,或者说是对他有启发的,所以可能会更深刻一些,而且他们之间肯定会有内容的关联性,方便你拓展阅读,能够加深对这方面信息的掌握。
14、例如读完以后可以问自己:“作者希望我理解或相信什么?”“为了支持他的观点,作者提供了多少证据?”“作者介绍了事情的两面,还是只介绍了一面?”“这些信息与我正在学习的其他知识有多么一致?”
15、研习儒家思想是主要的长期目标,研习《认知方法论》是次要的短期目标。
16、作者指出,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是比较有益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加深你的思考,鼓励你到文章中去发现观点。
17、孔子说,温习、复盘已经学会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知,能触类旁通、举一反自己就出师了,可以跟他人分享自己的研习经验。
18、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19、叫主不说什么,给你心灵的宁静,气质的提升这种鸡汤话,我只说,我们的阅读不一定会让自己的心灵宁静,但至少,在面对傻逼的时候有种智商上的优越感,这种感觉,比什么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净化要爽多了。
20、不要为了去找标准答案而去读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条根本走不通的路,真正有效的阅读不是书给你了答案,只是给你一个路径,答案需要你自己的去发现。
21、在阅读一本书之后,如果想检阅自己阅读的成果,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自己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回忆,然后找到自己收获的知识点。
22、第二阶段(5分钟):浏览所有图片、预估哪一部分比较重要,找出高频词汇,知道重点在哪里。
23、余先生还说过,著名学者梁实秋的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是他的读书秘诀。
24、第问题可分三类——A、“是甚么”(What),B、“怎样办”(How?),C、“为甚么”(why)。学生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经断定是那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尖愈好。第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骤发问题,答案是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的。若仍须问老师的话,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25、例如,题目是《将科学纳入法律监管范围》,那么你的问题可以是:怎样才能将科学纳入法律监管范围?为什么应当将科学纳入法律监管范围?
26、④注意表格或图形,并阅读它们的说明文字。表格或图形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一般会强调重要的观点,或者让一些重要信息变得一目了然,所以在预习中阅读它们也很重要。
27、多读几遍,看完后总结内容,在文章究竟写一段感触、启示和心得,读后感。先读一遍,再回想一遍;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加深形象;大声吟诵,以便透彻了解先阅览,遇精彩部分再细读选择好书进行精读,一些看不看随意的书可以泛读先大约看一下再仔细读,仔细、重复、仔细去读
28、好不容易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却什么都不记得了;
29、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
30、读书有疑,越多疑惑越多,越读越发现,你思考的东西没有一个止境,读书的人永远是在路上走,不可能到达终点,只要人类文明还在发展,我们的认知世界就不会有尽头。
31、但是,很多人阅读表格却很吃力。本书提供了针对性的阅读策略:
32、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什么是“高效阅读”,那么接下来就介绍5个书中提升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
33、归纳学习法。通过归纳思维,形成对知识的特点、中心、性质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这样,能够起到更快地理解和记忆的作用。
34、研习儒家思想三十年,行日日不断之功,目的在于把正统思想、原则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处世价值观。
35、任何一本优秀的作品,都有助人的思想层次,拓展人的知识空间,奉行拿来即用的阅读主义,已经错过了阅读最本质的乐趣。
36、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
37、识别偏见的好处在于,你可以根据你看到的文章,去寻找相反的观点来扩展阅读,放宽自己的视野。
38、灵活性就是针对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始终使二者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
39、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金句,这个时候可以将其记录下来,以加深自己的印象,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
40、阅读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阅读材料,你都应该在读之前明确自己的目的。
41、伟大哲学家马克思的一种独特方法,实践起来很简单,简单讲就是读一段时间哲学内容就看会诗歌,小说,防止阅读疲劳。目前很多朋友强调读书的时候要一本一本读,不能三心二意,但是这样的读书总觉得带着一种压迫感,轮流读书法好比我们上课总会穿插着不同的课程,正如英国著名作者毛姆所说:“一个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具有不变的心情,即使在一天内,也不见得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因此轮流读书法并不见得不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轮流读书法要分清主次,知道自己短期内需要核心掌握的一本书籍是什么,突出重点。
42、立马得到了答案,你的水平就止步于此,而疑惑越多,越能说明,我们上升的空间依然是无限的。
43、在大学里,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在研究院的一流学生,选读物的时间往往要读书的时间多。
44、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45、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46、大声朗读整本书给孩子听,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答案是0-12岁。读多少书?能读多少就读多少,多多益善。对于重男轻女的家庭来说,一定要改变。给女儿读书,是爸爸一定要做的事。
47、例如主动阅读者会在阅读前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通过预习确定主题;在阅读中确定重要观点、搞清各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阅读后会辨别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析作者的技巧和语言并评估作者的能力或权威性等。
48、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49、而好的作品,你是很难猜的。当大家一次次地猜不准确时,其实就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创作。猜多了,孩子的创作力自然会得到训练。
50、我相信,从2015年大女儿出生十天之后到现在,一定把这套书及更多的书大声读给女儿听了!我无限的相信,他在这方面绝对不是作秀的人,因为没有作秀的必要。
51、当然是出在你自己身上了,即便书写得烂,那也是你自己没有辨识力,归根究底就一个问题:
52、我们都知道“开卷有益”,尤其是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业、职场甚至是人生是否成功。
53、摘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及驾驭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