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2句集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2句集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2、卫国大夫孔圉,天资很高,能做事,又喜欢研究学问。像这样的人,通常都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有人劝他,大概也听不进去。但是孔圉不是这样,他肯向身份地位不如他的人请教,而且不觉得没有面子,实在十分难得。所以死后追谥为“文”,可以说当之无愧。

3、如果你学习一部经典时,自觉自己的样子会给人腐朽的学究感,那说明你对这部经典还没有真正兴趣;真正有兴趣的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学习时的样子,因为那时的他只会沉浸在所学知识中。

4、如果让一个人去向别人求教,似乎就在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而如果让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更会觉得拉掉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

5、《论语》讲到,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地向周围的人询问典礼相关事宜,当他问完之后。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6、如果你因为不了解那部经典的价值而产生不了对它的兴趣,那更说明你还得要学习;因为经典的价值是在其它一本本分门别类的书籍中辅助表达和验证出来的。

7、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8、  ■释义:“敏儿好学”出自《论语》。这句话是子贡请教孔子的话,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闻一以知十?有点想多了--无语!|熙论语9

10、演变: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11、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12、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13、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4、一个强人的形象逐渐浮现在了小编的眼前,而这,正是符合一位优秀的经纪人所具备的素质。

15、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敏而好学造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6、29岁,二次创业,毛亚珍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有关执着、母爱与付出的涵义。更是将不耻下问作为自己学习进步的座右铭。

17、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8、不顾一切地学习,你可以得到很多你当初所不敢想的辉煌。

19、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0、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1、你若不信,你可以试着找找毛主席、周总理学习时的照片;也可以找找胡适、张爱玲的学习照片;实在不行,你也可以看看孩子的语文老师在学习时的样子。

22、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会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爱好学问,不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3、有的人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肩上扛着家的责任。

24、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25、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26、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7、第一次的采访,毛亚珍给小编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作为当月的业绩冠军,在对待业主与客户时的用心、面对市场挑战时的思考、以及她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

28、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0、关于性、命与天道的东西,不是通过听讲就可以学到的

31、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33、①“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大夫,死后追谥为“文”。②“文”,《周书·谥法》解为“勤学好问曰文。”③“不耻下问”指不以下问为耻。“下问”即询问在自己下面的人。

34、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35、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6、最后通过自己努力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630分,这个分数比很多清华在校学生考得还高。

37、尽管当时的亚珍,甚至还没有那位业主对目标小区的知识了解得多,但她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亲和力,还是挽留住了客户,最终在她这里成交。

38、从另外一面说来,你不懂的问题如果就放在那边不问,到时候做错了,是不是又失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大礼?

39、2018年12月10日早晨,在蒙蒙冬雨中,峨眉二小四年级4班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别样的国旗下讲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们用情景剧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学生的教学场景。

40、其实演员演出来的,还不是真正学习时的样子,毕竟假装和真做效果是不同的。真正用心学习时的人,在当时一眼就让你迷住。

41、    前几天,我被安排做大清楼层的计划卫生,和我搭档的是一位在楼层工作比较久的基层员工。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相对他来说我就是个新人。但是部门主管一上楼层就从头到尾细致的培训了一遍。刚开始的两间房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做,效率十分低下。后来搭档的同事就给我讲起了他之前做计划卫生的经验。在他的提点下,我调整了一下两人的分配量。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我们有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从这次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不耻下问,就要虚心求问。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你尚未了解的事情,任何人身上都有可学之处,哪怕他是你的下属。

42、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奉为求学修身的圭臬。问能者,问智者,问强者,问不如己者,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不耻下问方能把问号拉直成感叹号。峨眉二小学生努力把“做学问”融入自己的血液,做求知的主人,在知识的蓝天尽情翱翔!

43、“文”的意思,是勤学好问。孔子把它分开来说明,说成“聪敏好学”,加上“不耻下问”,使我们更加明白。孔圉凭这两个优点,追谥为“文”,是十分恰当的。

44、自从这次以后,亚珍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知识弄清、吃透。再也不要像这次一样的狼狈与不安,要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经纪人。

45、《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6、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47、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48、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9、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0、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1、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

52、    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遇到问题拉不下面子向有经验的下级请教,那么你的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我并不觉得向下属请教问题是示弱的表现。相反,因为你的询问,他会意识到你重视他,而且他也在你的询问中重复回忆此项工作,从而加强员工本身的记忆,大大减少犯错的几率。

53、在亚珍刚加入百年行的时候,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客户。亚珍说:”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这位客户想在北郊附近给女儿购买一套一室的房子,在去看房的路上,我的内心渐渐开始忐忑不安,因为当时目标小区附近的友商特别多,作为一名新人,我对这片小区还不是很熟悉,生怕客户感觉我不专业,不信任我!“

54、大部分的人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而,行与知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知此道理者很多,做到的人就比较少。

55、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56、粪是有用的粪,墙是有用的墙,不能凭外表而否定内在

57、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58、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9、孔文子有劣行,而谥号为文,所以子贡有过困惑而问。孔子德宏量广,乐道人之善,不愿揭人之恶,不因孔圉有错而抹煞其优点,故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形容孔文子之长处,此章可见孔子之心胸。

60、《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61、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聪明;好:喜好。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2、我不知道张立勇是否是因为读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而刻苦学习,但我相信,今天读过这句话的你,应该知道孔子老先生是多么的具有智慧。

63、“不耻下问”,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其实隔行如隔山,人人各有所长,哪里有什么耻不耻的问题?应该改为虚心请教,更为合适。

6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6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一层引伸含义——为了得到学问,可以不顾一切。

66、亚珍说:“身为一名二手房地产行业的新人,起初,最重要是你的学习能力和你的学习热情。我人生中第一个客户教会了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是优质服务的前提,更是自信心的来源所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不耻下问,一定要把问题问到明白为止。因为每一位优秀的前辈身上都有对这个行业各自独特的妙招与见解,所以在同一个问题上我会请教很多不同的人,包括我的店长,我的同事,甚至是我的亲戚、我的家人。取百家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不耻下问,成为了我一个行业小白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经纪人,最重要的一股精神力量。”

67、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

68、试想一下,有人向你请教问题,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得有成就感?你是不是很乐意把知识告诉别人,会拉近了和那个人的距离?尊重别人是不是一种知礼的表现?

69、时刻告诫自己:为人要谦虚,想要学识进步,不懂要勤学多问,虚心请教提高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70、华佗被砍,扁鹊被追杀,那些古代名医的悲惨事儿

71、第二幕:子贡:“老师,孔圉(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微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恍然大悟:“老师是说他聪明多才,又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才会获此谥号……”

72、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73、就让小编用镜头为您呈现:一位坚持走在学习之路上的伟大母亲。

74、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75、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大方而谦虚地向人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76、  敏而好学中的“好学”还包含着“不耻下问”的意思。即使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这就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好学精神。

77、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78、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江西7人上榜!

79、   传统译注认为“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8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1、   新译:子贡问说:“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