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句
1、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2、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3、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5、《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6、“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7、(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8、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
9、我们总是去远方寻找诗意,其实,最诗意的生活,就在我们心里。
10、现在人们一提到田园诗人,就认为他们都很悠闲舒适,其实并不是这样。陶渊明的生活很辛勤很劳苦,他在另一首诗中曾写道:“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从早晨下地干活,一直要到月亮上来时才扛着锄头回家。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
12、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
13、本句选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两句大意是:白云无意间从山穴里悠然飘出,鸟儿飞倦了自然知道返回山林。这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怀着喜悦心情所看到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淡泊闲逸的心境和清静恬适的生活情趣。两句可用于写宁静的山景。
14、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15、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16、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7、清晨起,陶渊明就下田地铲除杂草,一直到暮色四合,月亮出来时,才扛锄回去。
18、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19、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20、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21、“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22、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23、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4、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
26、千百年来,无数人都羡慕陶渊明,羡慕他隐逸的生活,达观的生活态度。
27、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28、“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陶渊明的诗赏析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作者:佚名人气:2694日期:2006-10-1217:09:29出处:会员转发(大中小)《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