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故事趣谈
1、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
2、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英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是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也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3、与同辈的艺术家相较,1984年出生的王拓展出机会绝不算少,艺术家的职业之路也颇为顺利,自2017年10月回国后,2018年他凭借《审问》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同年获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杰出艺术探索奖”和“玲珑塔”短片奖,2019年凭借《漩涡》获青年当代艺术乌镇奖,2020年,他入围了“OCATx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项目”,获得前往旧金山进行短期驻地研究的机会。
4、后来爷爷再问他,“你相信存在别的宇宙吗?”,他说,“可能有别的宇宙。”那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别的宇宙?”“因为我们被限制在这个宇宙里。”(2013)
5、专著推荐|杨小虎:非语言因素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
6、“我是为你们好的人。”(2018)这是他对家人的表白。(哲学故事趣谈)。
7、他甚至说小车会生气,叫爷爷唱歌安慰。“指着一辆长卡车,他问:‘为什么它不开动?’爷爷说:‘它的车头坏了。’‘没有啊。’‘车轮坏了。’‘没有啊。’‘没有油了。’‘有油啊。’‘那我就不知道了。’‘你知道。’‘它累了,要休息一下。’‘它不累啊。’‘上面的箱子,积木太重了。’‘不重啊。’‘那它生气了。’‘对。’‘它为什么生气?’‘你说。’‘生爷爷的气。’‘对了。’‘怎么叫它不生气呢?’‘唱支歌。’‘唱什么歌?’‘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爷爷唱了。他说:‘它笑了。’爷爷唱完了,他把车发动了。”(2016)这似乎是顶顶预先设计的一个场景,目的是叫爷爷唱歌给小卡车听。
8、 在意大利,著名诗人梅达斯塔苏于1748年根据《赵氏孤儿》的内容,创作了一部抒情歌剧并取名为《中国英雄》,这部剧中所谓的英雄就是孤儿,只不过自始至终这名英雄都是一个成年人,父母被人杀害,自己也遭遇厄运;剧情的时代也都是放在了基督纪元前九世纪,地点是在北京。剧中描写鞑靼蒙古统一中国之后,统治者到处寻找原皇室孤儿。老管家朗格之子席文诺爱上了美丽动人的鞑靼公主李辛佳,他们的朋友乌拉尼娅与骑士明特奥结为友好。这些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拯救了被灭汉族王朝的皇子,期待着中华帝国的重新崛起。全剧结尾处的大合唱中有这样的歌词:“在全世界,数世纪以来,大家都将会知道我帝国这一伟大英雄人物的空前忠诚。”四年后,该剧在奥地利维也纳皇宫上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9、苏小妹马上和诗一首:“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归来摇橹还。”
10、顶顶8岁半,在他即将离开童年生活时,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我发现了相对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17)这句话的意思可用一个字概括:亲,全家人相亲相爱,亲如一人。这是他同家人在一起生活几年的人生最初的感悟。
11、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位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苏东坡传读后感7我在前天刚读完由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正直,豪放,有问题敢于指出的人。本书讲述了苏东坡坎坷的一生和苏东坡一生所经历的有记录的事情。
12、我们往往一提知识分子就会将其等同于精英,但与其说知识分子是一种群体,不如说是一种状态。我在作品里想强调的一点就是,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五四时期的学生固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是“张扣扣”在仓库里捡到一本书,他读里面的故事,并由此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他就是知识分子的状态。
13、南哲专栏|林德宏:孩子们在世界哲学日的提问
14、以前的推文里有提到过先秦的“名家”,也简单介绍过其代表“惠施”,不过先秦的名家除了我们熟知的惠施、公孙龙等,还有一些没怎么留下姓名的人。据《庄子·天下》记载,惠施和公孙龙提出自己的悖论之后,“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它们又提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悖论,《天下》篇里记载了21个,其中一个就叫“鸡三足”。
15、科普故事:《乌拉·波拉故事集》(德)柏吉尔著
16、专著推荐|管新潮《语料库与Python应用》
17、如果你也曾对红白机欲罢不能,这本书算是一次绝佳的纪念。
18、林德宏,江苏南京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其后一直在南京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1978年担任科技哲学硕士生指导教师,1986年任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导师,2014年5月当选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曾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系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终审小组成员。曾教授哲学系自然辩证法课、理科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以及面对全校的自然科学史课程。科学史教学获普通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主要著作有:《科学思想史》《物质精神二象性》《东方的智慧》《科学认识思想史》《人与机器》《科技哲学十五讲》《自然科学史概论》等。
19、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苏东坡传读后感5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轼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20、近年在文学、电影领域持续关注的“东北”题材,也使“东北”成为艺术家王拓其人和作品的标签之但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作品无关乎人们想象中的东北,而当一个人返乡后不再是游历者时看到的普遍性。
21、在认识到自己是人以后,顶顶很快就有了拟人化思维。人们总是用用已知来认识未知,孩子就会从“人”的角度来观察身边的物体,就会很自然地觉得有些物体像人。
22、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更加生鸡勃勃的一年。本期哲学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鸡年话鸡的特别内容,并给大家拜年啦!?本篇特别鸣谢哲友长征的私人鸡年工艺品收藏,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祝大家春节愉快,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