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道家47句集锦

道家47句集锦

道家

1、劳动的强度是有限度的,超过负荷量会造成身体的伤害。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8小时之外,要适当休息。

2、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道家)。

3、道家则始终是非宗教的学术派别。老子、庄子,作为古哲人看待便是道家;作为仙真看待便是道教。《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去研究和继承发扬便是道家,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便是道教,其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

4、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道家)。

5、道家名人有黄帝、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鼻祖,也是道家代表人物)、杨朱(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慎到(早年学黄老道德之术,后成为法家的创始人之一)、宋钘、尹文(二人为道家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等。

6、道家文化中“曲成万物”的法则达成人与人和谐:

7、现在又流行心理咨询,因为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断增多,精神失常、跳楼自杀的不断增多。有些话其实都是专家的语言,是些抽象的教育。

8、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9、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学习了解儒、释、道三家智慧,帮你全面地解读其思想精华,把传统智慧运用于现代生活中,在做人、做事与修养心性方面为你提供帮助和借鉴。

10、  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佛教禅宗和中国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1、当前,现象学、医学、生命科学已在此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身心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甚至很难严格划分身心的界限。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使国人没有走上身心对立的错误道路,这典型地体现在道家养生上:它既推崇精神的修为,又不忽视形体的修炼,两者相辅相成,无一偏废。因此,道家养生与现代科学的前沿存在相合之处,以身体作为心理的物质基础,注重身、心间的良性互动。

12、“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

13、道家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充分挖掘道家处世之道,有利于我们深入传统,寻找解决其自身面临的困境。浮躁的时代,学一点道家智慧,活的更通透!

1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15、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

16、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

17、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自古以来的道家传统智慧。《黄帝内经》指出,心理活动是由身体产生的,分属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还主张脏腑是情绪活动产生的生理基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身体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心理状态,甚至人生命运。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之所以能凭借顽强意志创造奇迹,正是其意志所属的脏腑核心功能健全。体若不健,心必难宁,这在生活和科学上已不断被证实。

18、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

19、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这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

20、吃饭吃七八分饱,粗细搭配,荤素相兼,饭前要喝汤,不吸烟,不喝酒。

21、心里有烦恼,千万不要生怒气,怒会伤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涵养,乐观处世。

22、天地对万物不会厚此薄彼,不会因为你是善人或是有益于人类的补药,就多给你一点阳光雨露,反之,也不会因你是恶人或毒药就不给你或少给你一点阳光雨露。天地不是因为喜爱万物而让其繁荣生长,也不是因为憎恶万物而使其衰败消亡。

23、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前列腺炎等症。

24、  庄子通过“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无”“虚”“实”的思想对《辞系传》“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作了修正,强调只有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庄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25、同样的,情场失利、职场失意,也不必一味消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6、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请千万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挫败和低谷终将过去。

27、心学与身学正好对应以上两种思维模式,它们犹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对立统互为其根,最终目标都是提升身心和谐的境界。其结果虽一致,过程却不同——吊车型思维往往需要做过多假设,这就导致其路径往往并不顺畅;举重机型思维则从身体的本质需求出发,由低到高地逐步推进(如精气神依次转化),不需要做太多假设,这就导致其技术更为牢靠,道路更为通畅。

28、许多时候我们太过功利,却不知道把“无用之用”当成活着的必备策略。正是这些无用,使我们成为了有趣且丰富的人。

29、即有时是“外儒内法”,有时是“外用儒术,内用黄老”,每当君权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部分限制时,黄老道家就会复活,并带来经济文化上的繁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注解过《道德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两宋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都与黄老思想有密切关系。

30、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3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的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道家讲究的是什么,修身养息、无为而治,结果才有了“文景之治”,为将来汉武帝打匈奴、稳定边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我们再往后看,蜀国军师诸葛亮、明朝国师刘伯温等都是道家。所以说道家才是古代帝王之术的核心。

32、“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33、古今放松方法甚多,而松在海底,则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海底一松,全身皆松。禅密功传人刘汉文先生说:“松在会阴。古称‘体酥’,即放松会阴部,保持一种轻微的‘性感’;做到这一点,可以导引全身肌肉和关节松散,并可导致精神的安逸,容易入静和呼吸自然。

34、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行

35、道家文化中“天爱万物,一切平等”的思想呼吁生态和谐:

36、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37、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38、在薛城临山公园南侧的墙上,曾有一幅宣传画,大体是教育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其实,作为年轻人要学会进取,敢于担当。

39、风雨后的天空更加美丽,彩虹也会出现。所以说,生活中出现的狂风暴雨,也许就是光明的前奏。

40、要随遇而安,居室干净舒适,不必富丽堂皇,那样极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

41、社会上笑里藏刀的人不少,虚情假意的更多。千万别以为别人当面对你热情,就是真心相交的。阴一套、阳一套,内外相乖,这是太多人惯用的手段,要学会识别。

42、祸患痛苦的来源都是因为不知足,灾难险恶的来源是因为贪欲过分。

43、道教又神化庄子,将《庄子》以及《列子》、《文子》、《阴符经》等道家著作诠解为道教经典,在糅合改造道家思想基础上又造作大量道书,使道教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石。道教更直接继承了汉代道家和黄老崇拜的传统,由黄老道中孕育而生。

44、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45、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不是追求阴谋诡计,也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

46、“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