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歇后语和故事情节
1、 不知不觉夕阳透过窗户,照射到我的书上,渐渐地,看书的行人越来越少,直到夕阳归去,我也拍拍屁股准备回家,我用我那最后的一丝零花钱将它从图书馆买了回来。
2、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3、“鸡肋”的故事源自 《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 )和( )。
4、“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 );( )。
5、 对比那时乱世血雨腥风的时代和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为生活在今天而感到庆幸。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6、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7、回到家,我捧着那本书倒头就读,妈妈叫吃饭,我仍然不为所动。
8、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三国演义歇后语和故事情节)。
9、曹操奸诈狡猾,自私残暴,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目光敏锐;
10、《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 )( )( )。
1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 ),被赞誉的人是( )。
12、谈及《三国演义》,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借过东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摆下空城计”的诸葛亮。
13、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15、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16、“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 )。
17、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18、我觉得精读应该是有前提的。首先孩子有独立阅读的水平,其次他能够阅读较长的内容,那种没几行字的绘本不存在精读的空间。如果你发现孩子对一本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书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坚持了很长时间,这就意味着精读的时刻来到了。
19、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经典语句?
20、关羽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21、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人便要属关羽了,在书中,关羽因被曹仁用毒箭射中了右臂。等毒箭被拔出后,毒已民入骨,关羽的右臂已经青肿,不能运动。后来因华佗仰慕关羽,十分敬佩他,便来寨子里来医治关羽。可关羽毒已入骨,需要刮骨疗毒。光只要听到“刮骨”这两个字,人们便已经很害怕了,可关羽却这样做了,这得有多痛啊!
22、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23、 我要以诸葛亮为榜样,向他学习,遇事冷静,不慌不忙,见机行事。
24、故事情节: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2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26、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带兵南下江南,杀的刘备东奔西逃,打下江夏。临江陈兵,号称80万,预攻孙权,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曹操仓皇逃路,羞于华容道,返回只有千余骑。
27、比如在描写刘备之仁,就是在与曹操之奸的对比中进行刻画的。曹操与袁绍同为奸雄,一个雄才大略、识见高超,另一个则外宽内忌、多谋少决,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关羽与吕布同样都是武艺超群,一个忠肝益胆,一个反复无信。诸葛亮淡泊宁静,周瑜心胸狭窄。
28、一月的时间如流水般过去了,我终于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由明朝著名作家罗贯中写的一本书!
29、其中的英雄事迹之一:三顾茅庐请诸葛。我读完了以后,觉得这一章写了水镜先生和徐庶二人向刘备推荐卧龙先生——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亲自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在文章中,对比手法用的非常巧妙。如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嚷着要用绳子捆来诸葛亮,刘备生气地责备他。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30、以下是我们共同完成的部分图表,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也邀请客人一同制作:
31、先概括人物的特点,再用传奇性细节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