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国诗
1、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2、释义:诗人像小孩子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能表达自己的喜悦,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欢唱。
3、3)边疆戍楼的刁斗声声催下落月,可伶战士三十从军今日已白发。
4、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常为生活问题到处奔波,在他的人生旅程中,由于社会动乱、仕途不顺、情志悒郁、劳苦奔波,就使杜甫原来健康的身体逐渐被疾病占领,时常苦于病魔缠绕,患上了疟疾、肺病、消渴症(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在华州任司功参军期间,由于生活困苦,经济拮据,他不得不上少华山采药到集市上出卖以换取生活必需品,常常把采药、种药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他常采集和制备中药以疗自身慢性疾病,并义务为周围老百姓治病。他常起早贪黑顶风冒雨雪到少华山中采药,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中草药上。他在诗中写道:“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託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杜甫明知大雪封山,很难在山中找寻到黄精的苗,但迫于生计仍然得顶着凛烈的寒风上山采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他当时凄凉的生活。由于命运的安排使杜甫一生与中医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中医中药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由于杜甫长期接触中医中药,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积累下中医中药大量方面的知识,在华州做官之余,做起了中医治疗、药物鉴定的工作,纠正了许多中医药著作中长期存在的错讹,他曾用“卷耳(即中药苍耳)况疗风”,他还蒸晒、服食胡麻补虚却病,治疗消渴及并发症,他认为有食疗,药疗,又有针灸,同病异治,多种途径。
5、杜甫逃出长安,要是从个人感情出发,他满可以先到羌村看看家小,再往凤翔也不迟,但他没有这样做。当他做了左拾遗之后,也未尝不可以请个假去探探亲,但他还是没有这样做。直到这年闰八月,他因事触怒了肃宗,肃宗命令他“还鄜州省家”,他这才回到羌村。“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原来他的爱人还以为他不在了呢。这是一个多么感人肺腑的场面啊!杜甫这种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行动,也有力地证明了《春望》这首诗的主题,是伤心国破的“感时”,而不是怀念家人的“恨别”。这是不容歪曲的。
6、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人心中是愉悦的。
7、由于安史叛军大搞民族分裂,不得人心,这年九月,长安即由有回纥兵参加的唐军收复。十月,杜甫带着家小又回到长安。第二年六月,他被贬官,离开了长安,不久,他索性弃官不做,开始了为期十年以上的漂泊生活,直到他死去。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长安。但他总是念念不忘长安,实际上也就是念念不忘祖国。因为那时的长安,正是祖国的心脏。这些都是以后的事。
8、注解: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9、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10、诗中不仅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更表达了他对李白的理解。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1、4)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12、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飧。杜甫的《梦李白》二首,是怀念李白作品中最杰出的篇章。
13、尚看王生抱此怀,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14、这首诗描写了在一个沉沉的暗夜,为温馨友谊的灯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难山中,遇到大雨,饥寒交迫,狼狈不堪,当深夜路过彭衙、来到朋友孙宰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15、七月里,杜甫到任了。司功参军一职掌管地方上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是一个认真做事的正直之士,从不亵渎职守。做近臣,为上朝进奏,竟睡在官里,而且“数问夜如何”。现在来到华州,正碰上炎热的天气,生活上也多有不便,夜里毒蝎出没,入秋,又有蚊蝇搅扰。但他仍埋头工作。还为华州郭使君写了一篇《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分析当时残寇的形势:“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提出官军应该采取进攻的战术:“诸将宜穷犄角之进。”仇兆鳌称赞说:“此等文字,真可坐而言、起而行者,初非书生谈兵迂阔也。与韩昌黎论淮西事宜,俱推经国有用之文。杜甫还撰写了《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对赋税、交通等提出看法。这时杜甫还游览西岳华山,留下了“西岳峻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那样著名的诗句,他驰骋想象,舒展胸怀:“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不过这首《望岳》诗,毕竟缺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气势恢宏的气概了。
1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著名的两句诗。“感时”句紧接上两句来。“时”指时事或时局,也就是通常说的“现实”。这里即指上文的“国破”。花本美丽,讨人喜爱,但因伤心国破,所以见了花反而更觉伤心,以至于流泪,而且是泪珠四溅。溅泪的是人,不是花。有同志说这是诗人由带着露水的花,联想到花也在流泪。这说法是不对的。带露的花只能说“泣”,前人也确有把花上的露珠和眼泪联系起来的,但也只是说“泣”,如“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人晏殊《鹊踏枝》词)、“老犹残泣露花”(宋人陆游《幽事诗》),却不能说“溅”。因为花上的露是静止的,而“溅”却是跳跃式的,杜甫另一句诗“涕泪溅我裳”便是证明。
18、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19、释义: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20、《从军行》唐.李白: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21、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