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二十四节气背诵口诀46句集锦

二十四节气背诵口诀46句集锦

二十四节气背诵口诀

1、冬雪雪冬大小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背诵口诀)。

2、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3、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4、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5、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6、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对太阳的运作有严格的了解,而农业则完全基于太阳变化。因此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7、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8、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0、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11、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2、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中国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我国就有着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下面来看看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1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

13、霜降,反映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尚还热,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时节。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14、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15、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16、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不变,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节气和太阳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17、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8、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19、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20、口诀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1、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22、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23、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24、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25、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口诀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下半年来八廿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26、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

27、  口诀三: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28、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29、小满,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在北方地区这时节降雨小或无雨,另有解释小满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30、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3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2、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33、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34、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35、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36、  口诀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7、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38、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39、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40、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41、三个节气白色露水,冷露和霜降表面上反映凝结和水蒸气凝结,但在本质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水蒸气凝结,温度继续下降,不仅增加了冷凝,也变得凉爽,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水蒸气变成霜。

42、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43、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

44、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45、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