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关于母爱的典故(摘抄好句71句)

关于母爱的典故(摘抄好句71句)

关于母爱的典故

1、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2、至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3、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关于母爱的典故)。

4、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5、拒绝的结果就是完全放弃自己,终身为了孩子吐尽最后一口气。

6、奶奶家有一片地,爷爷想种点蔬菜,妈妈为了训练我的生存能力,就让我去帮忙。我干了一下午,腰和腿又酸又痛。

7、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8、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

9、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10、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11、后期,两个脑瘫的儿子一直是老太太独自照顾,生活艰辛,苦不堪言,但老太太难得是在艰难的环境里活出了光。

12、遣兴(唐)杜甫……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乌夜号(唐)李群玉……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13、而后,岳母便用绣花针在他的背上刺下此四字,并涂抹醋墨,使此四字永不褪色,为了象征国内无首,刺的国字,并无那一点。

14、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15、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射训狐(唐)韩愈……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16、故事如下: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人被他的妈妈宠爱有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性情就会变得更加娇惯。

17、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18、如果我们只是从中看到这些,真的是低估了一个穷苦的母亲对孩子没有底线的爱。

19、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20、那么你必须记得,母爱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关于母爱的诗句故事歌曲名言母爱的名言

21、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

22、事后,曹操遇到杨修的老父亲杨彪,关切地问:“先生近日为何瘦得如此厉害?”杨彪回答道:“昔日汉武帝的近臣、匈奴贵族金日有两个儿子,汉武帝非常宠信他们,让他们在宫中侍奉。后来金日发现自己的两个儿子淫乱宫中,就一狠心把他俩杀了,免得以后生出祸患。我自愧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但毕竟还有老牛舔小牛那样的亲子之爱。”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痛惜爱子被杀的心情。

2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24、冯玉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25、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

26、谢氏教育海瑞,即使是粗?淡饭,即便偏居乡野,只要能坚守人格的纯洁,都是值得的。海瑞升为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后,在母亲的说教下,海瑞下令废除了本地官员进京朝觐时,旅费及馈赠京官的礼金均由民众按里甲摊派的摊派。

27、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选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28、——与恭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关于母亲的典故欧母画荻教子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

29、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30、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不受委屈,依然不改嫁,教育孩子成才,多么难能可贵!而且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买纸和笔,于是就用芦苇杆在地上书画,教孩子学写字,可以想象是多么辛苦!虽然欧阳修也聪悟过人,可是母亲的教诲才是其成才的主要原因。

3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32、那年,陈毅62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33、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34、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35、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36、三年前的盛夏,妈妈出差去了青岛,不知怎么我患上了水痘。开始,只是胳膊上生出一粒粒痒痒的红疙瘩,抓破后,就化脓,脓水沾到哪里就感染到哪里。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我的脸上、脖子上、前胸后背、上下四肢,甚至连指间趾缝和头皮上也全都是可怕的脓点。

37、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3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39、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40、曹操每次与曹植议事,见他对答如流,心中不免产生疑问。曹操的长子曹丕买通曹植左右,把杨修事先替曹植准备好的答案偷出来进呈给父亲。

41、这个故事讲的是:北方的金人南侵,而宋朝的当权者无能节节败退,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年仅十五六岁的岳飞投军抗辽。后因其父亲去世,岳飞便退伍回乡守孝。

42、……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43、于是,从那一年起,我先是果断辞职,然后一个人带着他四处奔波治疗康复,期间的辛苦真的不是一句:我可累了!能表达出来的。

44、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韩信被徙封为楚王,刚一到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善良慈爱的漂母最终获得千金回报。

45、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

46、18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47、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48、漂母是秦汉之际在淮河边漂洗絮布的一位普通老妇人。

49、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50、终于有一天,我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就连儿子饿得一趟趟去厨房找吃的,我都无能为力,眼睛睁不开,身体没有任何力气,头晕导致我一动不敢动,听着儿子来回来去喊饿的声音,我哭都没有力气。

5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景仁《别老母》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52、小时候的程颢和程颐,常因别人叫他们“神童”而骄傲,母亲侯氏经常告诫他们,“神童”是最终难成大事的,要想将来有大出息,就得养成好读书、勒读书的习惯。所谓“知子莫如母”,候氏在程颢的书本上写“殿前及弟程延寿”的字样,而程颐的书本上则写了“处士”两字,认为程颐的秉性不适合做官。结果如母亲所料,程颢长大后,应试积极,并顺利中了进士;而程颐则懒于科举,而对办学搞教育特别积极。

53、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太太,从45岁守寡,独自一个人拉扯大了六个孩子,那个时候的穷,不是你心眼好,孝敬就可以帮得上谁的,子女们成家立业后也顾不上老太太多少。

54、明朝清官海瑞4岁时,父亲海潮去世,从此,与母亲谢氏相依为命。为让海瑞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谢氏肩负起本属父亲的责任,亲自教海瑞巜孝经》、《大学》、《中庸》等书。由于没有书籍,有着深厚学养功底的谢氏索性口授经书,让少年海瑞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在为海瑞挑选老师的过程中,谢氏又几经选择,反复比较。

55、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出自《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是梦轲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迁居。现在有时意指父母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

56、故事一:年少时候的孟子家住在坟墓附近,所以孟子经常在坟墓之间玩耍,孟母看到这个情景后,就带着孟子搬到市场附近居住,孟子却又学着商人买卖的事情,他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还是耽误孟子学习,不适合居住,便又带着孟子搬到书院旁边住了下来,然后孟子看到书院里的儒生学作礼仪之事,便开始学习他们,孟母看到孟子这样,才觉得,此地适合他们居住,便定居下来。这便是第一个故事版本,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卷母仪》。

57、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岳母刺字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58、孟子每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再次决定搬家,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

5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60、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孟子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和邻居的孩子们做作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卸、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

61、老太太有个家庭条件特别优渥的妹妹,后期看到老姐姐如此穷困可怜,提出一个建议,让姐姐丢下两个孩子跟她去城里安享晚年,老人却拒绝了。

62、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63、可是妈妈一点不心软,还说:“我们小时候拔草、锄地、收麦子样样都干,在家还得帮大人做饭,喂猪。我是想让你多学一点生活本领呀!”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觉得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这种爱让我懂得了“责任”与“生存”。

64、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65、不容在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

66、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67、从此,这四个字就深深的刻在了岳飞的心里。体现了岳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报效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孟母三迁》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

68、明朝末年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毕生专注于祖国壮丽河山的考察事业,得益于母亲王氏的教诲和支持。徐母冲破“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传统,勉励儿子"志在四方”。徐霞客出游时,她为儿子打点行装,徐霞客归家后,徐母要儿子“第游名胜归,袖图一示我”。在母亲的鼓励下,徐霞客30多年靠两条腿考察了华东、华北、华南沿海、西南云贵等17个省区,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69、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70、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