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佛经经典71句集锦

佛经经典71句集锦

佛经经典

1、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3、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佛经经典)。

4、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5、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又和法华是一样的,众生当下听懂当下证果成就,低了是阿罗汉,高了能到大菩萨,不要修,听懂的当下成就,《法华经》里8岁的龙女甚至当场听懂当场成圆满佛,和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真是绝无仅有)(佛经经典)。

7、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佛语经典语录

8、拓展: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9、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佛曰: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为虚幻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0、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1、  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1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佛语经典语录

14、18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15、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1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17、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18、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19、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21、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2、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紫云轩

23、买台电冰箱,保修期三年,你嫁了个人,还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出问题呀,出了问题就修嘛!

2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5、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26、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

27、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28、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9、你们公司楼下的热狗店的热狗是不是还买一送你住过的每一套房子都有朝南的窗户。

30、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

31、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32、20)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经典关于佛经语录1)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3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4、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35、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36、给你介绍下仓央嘉措的情诗:我问佛: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37、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8、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39、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0、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佛语有云:九九归终成正果。

41、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2、---杂阿含经卷二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43、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44、14)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45、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46、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47、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48、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9、  七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50、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51、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52、昨天你把我丢给一个臭男人,今天你把我丢给一堆臭男人。如果你还要去SpA,我会让你去死吧!

53、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54、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55、看到他给她戴戒指,老戴不上,我真的彻底被这个男人感动了,更何况他喜欢她什么?

5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7、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58、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而没有学习的痛苦是一辈子的

59、10水流平地本无声,地有高低而有声;大道无言周法界,因贪瞋痴而有争。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62、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进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63、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64、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

65、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66、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67、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68、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69、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70、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