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古人谈读书的名言(摘抄好句47句)

古人谈读书的名言(摘抄好句47句)

古人谈读书的名言

1、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2、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今江西婺源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40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涉及,著作颇丰,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其子朱在编辑有《朱文公文集》传世。朱熹读书广泛,治学严谨,在读书方面多有论述。他主张熟读精思,读书贵专不贵博。他在《朱文公文集·答沈叔晦》中提出:“与其泛观而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得尺吾尺,得寸吾寸,始为不枉为功力耳。”朱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要有所获,即有所得。与其泛泛浏览,过目就忘,一无所获,不如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读熟了,认真思考了,就有收获。得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也不枉读一回。所以,朱熹在《朱文公文集·答朱朋孙》更加明确提出:“夫学非读书之谓,然不读书又无以知为学之方,故读之者贵专而不贵博。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而无所得也。”朱熹强调,读书要注重专而不是注重广博。唯有专读书才有效用。我体会,朱熹讲的“专一”,不是说不要多读书,而是要读懂、读好每本书,反对那种为“博”而博而又一无所获的读书行为。朱熹的观点很有意义。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为了不枉费精力,浪费时间,要注重读好每一本书,做到开卷不仅有益,还要开卷有得。

3、(2)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5、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孟县人。他与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在读书方面,韩愈有诸多见解,值得借鉴。韩愈在他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中,提出了“读书四患”。他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认为,读书学习,担心的是学得不够多;领会要义,只怕悟得不够透;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从而骄傲自满,停止学习;已经学了的东西最怕不能掌握,不付之于实践,不付之于行动。我们在读书学习中,也要克服古人早已看到的“四患”,做到多读多思,终身为学,知行合一。

6、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7、预设:(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吕蒙士别三日、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李白铁杵磨针、孙康映雪夜读、孔子韦编三绝……(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遍。完成课题板书:古人谈读书。)

8、  235天才属于真正的图书爱好者图书事业中的天才,堪与音乐天才相媲美——李定

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1、102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3、328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4、36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16、  229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格言联壁惠吉类》

17、360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8、   厌:满足。  诲:教导。 倦:疲倦。

19、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20、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1、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朝于谦

23、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4、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25、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26、用心念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纪伯伦

27、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28、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进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1、282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32、  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3、(3)下流。今天的意思是指人的品质低劣;文中指下等人。

34、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文章作者很好的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其实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不应该脱离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此时学生还处与似懂非懂,所以,让学生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说一段话,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虽往成较困难,但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算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以锻炼。

35、278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36、  0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37、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38、99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作者:(宋)程颢

39、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

40、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孩子方法,我设计以读为主,整节课在读书,诵读,译读,悟读,背读。重点讲解第一部分,通过诵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译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悟读,解疑释惑,体会道理;背读复述故事,熟读成诵四步法,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二部分放手让孩子们按照方法学习,由扶到放。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4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

4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3、2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44、——孔子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值得我们学习。

45、课后扩展,增强素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巩固提高学习古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优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改编课本剧,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6、33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