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念文章下一句
1、在禅门的实修过程中,有朝一日因缘成熟,你的悟缘成熟了,哪怕是风一吹过,“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南风徐徐的吹过来,吹到了大殿的屋檐上吊的铃铛轻轻一响,微微的风往身上一吹,都能够悟。只要你具备了这种强烈的顿悟的喜乐,都会开悟。风一吹你能开悟,一片树叶飘下来你也能悟。你走在河边不小心一下子往河里一看,看见自己倒影也能开悟。走在路上闻见了花香,就在一刹那也能开悟。
2、贤德之人,绝对不谄媚巴结君王,“不损君以奉佞”。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4、刘:您虽精通多门外语,熟读外国文学,了解外国文化,但骨子里,您仍是一位纯粹的、现已不多得的中国传统文人,对吗? (孔夫子念文章下一句)。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6、这个讲经僧虽然金刚经讲的滚瓜烂熟,但这一下就傻眼了。是喔,为什么谤佛?因为你没有开眼,没有在禅法上面透过心性,所以你就处处都会被经教所牵绊。经教就是绳索,绑在你的身上。但是只要你就这么被师父扭一下鼻子悟了,被师父敲一棒悟了,被师父吼你一声悟了,这些经教就再也不是绳索在绑你,而是随机说法的工具,随机接引的工具,不管你是顺说还是逆说,正说还是反说,拿到你手上就是圆融无碍。说空说有随便你说,只要你真正悟了。
7、隐恶扬善是非常重要的,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8、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说什么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孔夫子念文章下一句)。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3、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14、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15、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
1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7、修养德行,利世济民,治国为政,教化百姓,唯『诚敬』二字!
18、 提倡用儒释道合参的方式教授国学之理,推崇“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诠释佛法精髓和宗门心要,圆融无碍,直指人心。擅长演绎阴阳五行和易经卜筮;还原孔孟之道和黄老之学,回复古圣先贤修身之本旨。
19、怎么护?它本来就不污染,染污即不得,为什么还要护它?这些处处都是疑问。既然染污即不得,那为什么还要修?为什么还要护念?而且是诸佛之所护念,诸佛都要护念,六祖大师也是如此,也要护此念。当然南岳怀让体会到这一点也是护此念。这就叫“印可”。诸佛也是护此念,我也如此,你也如此,我们都一样,这个就叫心心相印。
20、现在所有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国与国的冲突,唯有用教育改变人心,才有可能解决
2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2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2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2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8、翻译:同“班门弄斧”是一个意思,在行家面前装行家。
29、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30、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31、(招賢納士)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
32、我在国外读书,只是国内上学的继续。我们带出国的书箱里,主要是中国经典。我们夫妇每日读书,不荒疏本国经典。我中学时期,学校偏重数理英语,国文老师数受学生欺负。我的国文根基薄弱,至今还在补习。我发现不懂外文的人,思想往往偏激,或偏左、或迂腐泥古。
33、华智教育二期班上课时间:1月21日-2月4日共计15天
34、我们经营任何事情都要从根本下手。都是在自己的修身、修养上。
35、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39、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赵老师上的《论语》课和其他老师上的《论语》课到底有啥不一样?今天总算又感悟到几分——赵老师上课,不是简单的说文解字,而是把文字背后的道理“打”进我们心里(老师好厉害~讲的道理都能入心),让我们自发产生改过迁善的动力。今天触动最深的是孔子关于“礼”的言谈。
40、《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这一章,子贡讲孔夫子的文章可得而闻也,就是学得到,能看懂,但是可得而闻的只不过表面文章,内在的人性和天道的哲学思想,却不是可以得而闻也。
43、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大才小用;大材小用
44、(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还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46、经过几年的思考、研究,我最后为您的一生总结为:以儒家思想做人,以道家思想处世,以弘扬人文主义思想(人的自知、自爱、自尊及自我完善)为己任,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工作(您文学评论文章中的注释都很精确)。请指正。
47、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48、匆匆先寄此信,希望还不太晚。一片诚心祝你论文通过,获得学位,一切顺利。
49、你没悟之前,说空说有随便你说,你都是口头禅,你都是在谤佛谤法。所以本光法师特别希望学人们多看祖师的公案,即使你没有悟,但是你对它产生了兴趣,你产生了向往,这叫做培养禅门的“顿悟意乐”,培养这个对顿悟的期待和向往,只要你真正对禅门顿悟有这样的期待和向往,然后你就会发心进入禅门的实修。
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5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55、杨翥先生,他的行持确确实实是“积累殊异之迹”!
5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5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58、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中,假如没有敦伦尽分,就是不孝!
59、 赵师幼承庭训,志于修身;及长寻师访道,受无相密心中心法灌顶,禅修不辍;重实修以实证,得应机而说法。自道是:“复庄周之梦蝶,了无所得,亦无所失。”
6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61、人家骂我们,把我们的罪业消掉了,还给我们福气!
62、我在用它表法的同时,我又不丝毫执著,马祖很高兴啊,自己的弟子真正的悟道了,然后就平常话一句:将来你如果有一把茅盖头,如何接人哪?一把茅盖头也就是说以后你要是坐在一个堂里面,禅师不讲究富丽堂皇的大殿,只要有一把茅草盖住头能够坐下来接引众生,就叫一把茅头。将来有一把茅盖头,如何接引后人?
63、一个人一生,要保持能够接受劝谏,这一生的德行才不至于会毁败掉。
64、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66、到底是什么东西,从济南到榆林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从大陆渡海到台湾百丈山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从禅堂外进入禅堂内的?什么物恁么来?立刻就要你回头。开始好像还是家常话,当你说了从哪里来,立刻让你回头转脑。到底是什么东西来来往往?
6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68、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9、第二个公案,百丈到了马祖的方丈室里去礼谢师父,马祖一见百丈来了,顺手就取下墙上挂的拂尘,过去禅师手上经常有拿着拂尘说法,就像拿一把扇子一样,马上就要拂尘举起来,也不说话,百丈一见,立马就想顶礼。马祖就问他:你见到了个甚么?就此顶礼。你到底见到了是什么?你到底悟到了什么你就给我顶礼?
70、什么葛藤?到底禅宗悟了以后修还是不修?当年虚云老和尚在重庆参加护国息灾法会的时候,袁焕仙带着南怀瑾到重庆去见虚云老和尚,袁焕仙就问的是这个问题。“成都的参禅人落入了三种路径,一个说是悟后必须起修,一个说是一悟百悟,无修无证,还有一个说讲修即不修、不修即修。成都学佛的人跳不出这三种人,请老和尚指点。”虚云老和尚回答了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总之都是黑漆漆的,都是天下乌鸦。到底是修还是不修?有些人讲“一悟百悟”修与不修这都是两头话,但是随你说的怎么高,随你说的怎么玄,你得有真参实证才能够支撑起你的说法。
71、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72、其中第一个,是百丈野鸭子公案。百丈禅师跟随马祖禅师修行,有一天在野外行脚的时候,走到一片芦苇丛中,突然惊起了一群野鸭子,“忽”野鸭子从芦苇丛中一下子飞起来了。马祖突然就问百丈,那是什么?百丈跟我们一样,心立刻就往外攀缘,一看,喔,是野鸭子。马祖立刻回头再问他:飞到哪里去了?这个野鸭子飞起来噗噗噗噗马上又落到芦苇里面去了。百丈就说:过去了,已经飞过去了。
73、“天资聪慧”我说不上。我是中上之资。有幸生在不重男轻女的家庭。我是父亲刻意栽培的女儿。他要我能独立思考、意志坚强(这话他从未说过)。
7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75、在生活中渐渐的把欲望减轻、节制,这才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受用处!
76、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77、要化解人生的挫折、人生的困境,要用什么?还是要用诚心,要用德行
7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7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8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8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82、“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他在家里就是要人家伺候的,哪有可能说到单位去马上变得独立,尽忠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