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现代治家格言大全(摘抄好句53句)

现代治家格言大全(摘抄好句53句)

现代治家格言大全

1、三餐规律好睡眠,定期体检把步散;精神富足享天伦,遇事三思少忧烦。

2、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柴米油盐酱醋茶,艰苦奋斗好持家,左右逢源两头夸,家庭和睦关系大。

4、尊师重教,训导儿孙。礼义廉耻,实时更新。忠孝节义,族人共遵。仁智运通,世代文明。

5、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6、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中,君王对社会政治无疑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臣下能对君王有所规劝是非常重要的。

8、德如明镜,可照人间大世界;善似天平,能量心中小乾坤。

9、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0、译文: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一副点头哈腰、奉承拍马的卑贱神态,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贱的。

11、还是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ResearchinValueand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

12、节俭。很多家训中都崇尚节俭,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13、(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相敬如宾   取长补短  经济公开   节约克俭

15、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担当是非,调和是非。

16、和勤为贵  和则得福  勤能补拙  勤则事遂

17、1曰祖国,曰家庭,此二者,皆可顾;曰父母,曰子女,此二系,皆幸福。

18、共筑家庭反腐倡廉防线,同谱中华和谐幸福新篇。

19、父母恩情  深重如山   生男育女   历尽艰辛

20、(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21、我从这些古代家训中提取了一些共通的关键词,分享给大家:

22、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23、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24、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25、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26、金一南:美国为何要搞华为,而不是搞腾讯和阿里?

27、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28、士农工商,多加勤奋。科学办事,效益倍增。职业道德,牢记在心。为官为民,开拓前进。

29、祖国召唤  汝应当先  心底无私  天地容宽

30、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1、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3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3、(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34、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35、(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3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治家格言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37、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3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39、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0、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41、2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3 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

42、  1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43、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4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45、1家庭重亲情,互爱互信;邻里讲乡谊,互帮互敬。

46、见富贵而生谄(chǎn)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7、10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4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49、胡芦头,胡芦头,先装瓦屋后装楼,末了还能装人口(胡芦头指吸鸦片的工具)。

50、勤俭孝贤乡亲浓,家风和煦满堂香;厚德载物天下走,自强不息中国梦。

51、读书。比如:“诗书不可不学,礼义不可不知。”

5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