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
1、好战分子拍手称快,但所有尚存理智与良知的人,都忧心忡忡。
2、为此,麦克阿瑟反对废除天皇制或将昭和交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认为这将会引发日本再次拿起武器对抗盟军。麦克阿瑟为此对杜鲁门总统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需再调派100万名士兵才能稳住日本的局势。后来杜鲁门听取了这个建议,对日本天皇在二战的战争罪行进行模糊化处理,让天皇没有走上断头台。而天皇制的保留,对日本战争责任的清算戛然而止,为后来日本右翼逃避战争罪责提供了土壤。
3、二是,作为“两朝功臣”的麦克阿瑟,根本看不上以副总统身份接任总统的杜鲁门,总以老资格的身份在远东问题上指手画脚,甚至影响国策,尽管他充当反共的“急先锋”,叫嚣战争,但杜鲁门的谨慎、不作为,让其更加认为是针对他。(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
4、同时,毛泽东曾先后在1951年10月23日和1953年9月12日针对朝鲜战争发表过评论,阐明了出兵朝鲜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美国军队在鸭绿江畔出现是中国出兵干预的重要因素,当然三八线也很重要。
5、在整个美国的记载中,都认为不顾新中国政府的警告,跨过三八线是美国巨大的错误。美国人的看法很客观,他们并没有从苏联和朝鲜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而是地地道道的从新中国的立场上分析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安全空间。尤其是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尤其如此。那么,围绕着中国,就必须构建自己的战略安全圈。
6、一是,凭借他对日本的成功实践,以及人们对其改革的认可和赞誉,麦克阿瑟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治理好一个国家。更何况他身边的人和国内的支持者,在全国各地都建有麦克阿瑟俱乐部,他们希望其竞选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
7、在美国的历史记载表明,当时无视新中国政府的警告,跨越三八线是美国的一个重大错误。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美国观点,他们不是从苏联和朝鲜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而是站在新中国的角度来分析它。要成为大国,就一定有战略安全空间。在两个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因此,围绕中国,他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安全圈。作为安全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朝鲜在新中国和美国之间扮演了缓冲角色。在其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战略阴谋,那就是美国无视国际战略惯例,强行跨越三八线,在大兵压境鸭绿江边,与新中国仅隔一条河。
8、这位奥唐奈尔是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官,本人是一位空军少将。(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
9、1920年至1941年二战爆发前,麦克阿瑟已经衔至四星上将,担任美远东军总司令;
10、尽管当时苏联原子弹的数目比美国少许多,但是这二十枚原子弹也足够对美国本土人口密集的工业中心进行轰炸。
1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抵抗侵略、推翻暴政的战争都应该算正义的战争
12、(词语网())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过去的音调与色彩已经消失,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糊地溜走了。
13、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有绝妙的计划,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而且今天就做。
14、第二次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15、“今天还有某些人认为,我们当时应该封锁中国沿海,轰炸满洲基地,甚至投掷原子弹。”
16、一是,作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麦克阿瑟觉得有威望、有能力管理美国,他竞选过两次总统,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不仅让他颜面扫地,自尊心备受打击,而且坚持认为失败的背后,一定是国内的“一伙人”使坏,让他成为人们议论的笑话。
17、更有甚者,美韩军队在朝鲜接连失利,已退守方圆一万平方公里的“釜山防御圈”。为了投入更多的部队,在未通报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情况下,麦克阿瑟率领由16人组成的盟军代表团前往台湾,商讨出兵事宜,立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8、比如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在菲律宾的部队被日本偷袭,形势岌岌可危之时,他表示绝不撤 退,要和日本人作战到底。 后来美军高层为了防止他成为俘虏,将他调往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在撤退时, 麦克阿瑟还忍不住要放狠话,说他一定会回来。
19、敌强我弱。吴信泉当机立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将三个师的主力全部用以围歼美第二十五第二十四团。
20、那是朝鲜最为寒冷的季节。“中国军人浑身挂满冰凌,还在顽强地冲锋”,美国出版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中国军人唯一的防冻措施,不过是用猪油和牛羊板油把脚糊住以防冻伤,但他们却展现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弹幕火海。”
21、而像伊拉克战争这样为了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利益而发动的战争就是非正义的
22、这句话是战国时期孙膑所著《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
23、在朝鲜战争爆发四个月之后,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背上行囊,远赴战场进行支援。次月,第一场战役在云山拉开。
24、再回到故事最初,云山之战的失败便说明了一切——朝鲜群山林立,缺少开阔地带,对使用原子弹极为不利。
25、为迷惑敌人,志愿军甚至隐匿于山林之中,昼伏夜出,保持静默。
26、沃克的换防行动志愿军并不知情,准备大战一场的第39军前沿侦察员还误把美军的换防行动当成逃跑迹象——吴信泉当机立断,决定提前发起进攻。
27、魏王不解地说:“但是你的名气确是最大的啊。”
28、但我希望你们知道,当我死去时,我最后自然想到的一定是你们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这支部队。没有必胜的信念,则战争必败无疑。
29、桃林千里险,候骑乱纷纷。问此将何事,嫖姚封冠军。
30、有别于麦克阿瑟的是,李奇微对战争的结果和走向,是绝对服从政治的。
31、战前,美骑一师第八团团长帕尔莫闻知志愿军参战,曾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中国人吗?他们也会打仗?”而此刻,帕尔莫的第八团已被志愿军死死压缩在云山之南狭窄的地域——连飞机大炮都派不上用场了。两日激战,美骑一师第八团遭重创,下属第三营被全歼。6天之后,美国陆军永久取消了这个营的番号。
32、心灰意冷的麦克阿瑟后来在菲律宾焕发第二春,担任菲律宾历史上唯一的外籍陆军元帅,帮助菲律宾组建军队,抵抗日军的侵略。而在日军对菲律宾发动进攻后,麦克阿瑟由于指挥不当和预判失误,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被日军击溃,菲律宾军队有限,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下也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菲律宾最后被日军占领。
33、麦克阿瑟感觉丢了颜面,自己的战败让自己的荣誉产生了影响,于是请求华盛顿扩大战争规模,并请求使用原子弹进行威慑,麦克阿瑟对外宣称,为了战争的胜利会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使用核武器,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面表示,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
34、 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什么都明白,但之后发现,事实是我们什么都不明白。
35、有绝妙的计划,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而且今天就做。——麦克阿瑟
36、在志愿军的帮助下,美军被重创。面对着连连失利的败局,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坐不住了。
37、是否高性价比:面试人员给公司所带来的创收是否大于个人的收入水平。
38、王毅力.美国为何在朝鲜战争中没有使用原子弹(J).贵州文史天地,2001,(第4期).
39、上一周,刚通过了笔试考核的小王,这一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便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了面试考核场。
40、举例:朝鲜战争,美国侵略朝鲜,他就是非正义的,而朝鲜人民和中国人
41、但彭德怀却贫苦人家出身,没读几年书,更没有上过所谓的正规军校,完全靠实战中积累了军事经验。
42、根据朝鲜政府指控,仅1950年7月,美军在韩国的13个市、道共屠杀42008人。朝鲜方面还报道,美军在1950年10月中旬到12月底的“北进期”,共屠杀17万多名平民。例如黄海道信川郡的屠杀。朝鲜指控这个郡里的美军屠杀三万五千余人,并说美第八军司令向士兵号召“朝鲜人,哪怕是个幼儿,老人,你们的手也不要打颤,杀呀!”。
43、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44、美骑一师的名头更加显赫。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亲自创建的第二骑兵团,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无败绩,故有美国“开国元勋师”之称。以至于成为机械化部队后依然保持着“骑一师”的名头,马头徽标格外醒目。全师装备坦克149辆、火炮300多门——一个师的火力远远超过第39军一个军。此时的师长是二战期间美军名将巴顿的参谋长、54岁的霍巴特·盖伊少将。
4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46、科索沃战争,北约和美国轰炸南联盟就是侵略,而他们的反抗就是
47、罗学蓬著.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
48、“本想吃肉,却先啃上了骨头。”前方战报,让吴信泉既兴奋又紧张。彭德怀命令:“不管是老车还是王牌师,坚决消灭!”吴信泉豪气冲天:“美国人又不是三头六臂。我们就是要打它个人仰马翻,给世界人民看看……”
49、1950年11月4日,针对朝鲜战场形势,中国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声明,声明中体现了中国的严正立场,那就是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志愿军将赴朝。
50、1962年5月2日,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51、他错误地认为,中国志愿军只是“象征性进攻”而已。
52、麦克·阿瑟此举,无异于公开与杜鲁门唱起了反调。
53、回旌引流电,归盖转行云。待任苍龙杰,方当论次勋。
54、关于原子弹这个话题,毛泽东还有着另一段颇为经典的论述。
55、时间再往前倒退几天,同年10月25日,麦克·阿瑟还正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平壤机场举行阅兵仪式。
56、包围圈步步缩小,子弹从四面八方涌来,喷薄而出的火焰阻挡了逃窜之路。
57、3: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就毫无正义性可言,因为当时以协约国为代表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以同盟国为代表的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的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其矛盾以不可调和.战前双方都以作好战争准备,并进行了总动员.只不过德国先动手了罢了.
58、另一边,人民军方面也认识到了元山的重要性,这里是北朝鲜东部重要的大型港口,在苏联的帮助下,人民军在元山港外设置了数以千计的水雷。等到第10军终于乘船到达元山后,只能眼巴巴看着陆地却进不了港。
59、在谈话中,他再一次对使用原子弹一事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并且要求美国尽快结束在朝鲜的战争。
60、但正是这样一支部队,却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志愿军打败了。
61、吴信泉,15岁在家乡湖南平江参加赤卫队,从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直跟随彭德怀出生入死。第39军则是一路从东北征战到广西的四野主力。前身是最早到达陕北的红25军。三个师的师长为:33岁的115师师长王良太,30岁的116师师长汪洋,33岁的117师师长张竭诚。个个都是善打硬仗的年轻指挥员。
62、甚至,他还嘲笑中国军队“装备低劣,怯战败走”。
63、就拿麦克阿瑟独特的造型来说,他总是带着一顶样式奇特的军帽。这款军帽是他自己设计的, 不同于一般的美国将官帽。他的这顶帽子用的全是黄色金带,戴上之后,在阳光下会显得格外 耀眼。杜鲁门总统曾在回忆录中嘲讽麦克阿瑟的帽子,就像是淋了蛋汤一样。不过麦克阿瑟却 始终没有更换其他款式。 除了帽子以外,麦克阿瑟的嘴上还永远叼着一杆长长的烟斗。最关键的是,这杆烟斗却是玉米 芯,而且从来就没有人看见他点燃过。连麦克阿瑟也说烟斗只是他的象征,点不点燃,根本就无关紧要。
64、在那场阅兵仪式上,他说出了著名的“感恩节攻势”。
65、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与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可谓是震惊世界。
66、“这大概只是一次武力侦查,对付这点小事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
67、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境界!
68、但是,他和杜鲁门一样确定,这些行动不能保证美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还会酿出更大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