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
1、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2、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3、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涝、风灾也十分频繁,因此,农民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
4、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5、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6、此时,“观赏封河”也是北方独特的景观。到了大雪节气,北方河里的水往往都被冰冻起来,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7、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8、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9、立冬2022年11月07日18:45:07
10、根据土圭的实测日晷,中国古代将每年的日影最长定为“日至日”(也被称为日至日、日至日、冬至),把日影的最短定为“日短至”(也被称为日短至)。春、秋两个季节,昼夜各一天,时间相等,即定为“春”、“秋”。商王朝时仅有四节,周朝时发展到八节,到秦汉时期已完全确立了二十四节。公元104年,邓平等人制定了《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方位。
11、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12、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3、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
14、“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15、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16、小雪日位于黄经240度,十一月22-23号交节。
17、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农历2020年六月(小)十八。
18、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19、今天整理了2020年的24节气时间表,还有详细解说,很实用很大气,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20、小寒日位于黄经285度,在一月五日至七日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