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小故事
1、《小马倌》改编自作家颜一烟的中篇小说《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林海,小主人公姓江,是地主家的小马倌,因不堪地主虐待逃到了深山之中,加入了抗日联军,开始了一段崭新的革命征程。经过部队同志和“大皮靴”叔叔的培养教育,他在战斗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战士。作者所描绘的深山密林间的抗日联军与敌人的战斗故事以及机智勇敢的“小马倌”形象,深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红色经典小故事)。
2、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3、鬼子走后,干部和群众找到大义,给他治了伤。从此,放牛娃张大义智斗鬼子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大南山里山外广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4、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d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5、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 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7、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8、参赛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诵读体会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d的光荣历史,将从百年d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学习,做社会栋梁之材。
9、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10、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而无数个红色故事正是这根红线上绽放的瑰丽奇葩,它们或荡气回肠,或灿烂绚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起耀眼的浪花,也必将穿越时空,为我们照亮现在和未来的路……
11、《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抗日小英雄张嘎的形象,不仅成为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还被搬上银幕,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12、《小交通员》这本书为“中国红色经典绘本”选题之一。该书文字内容节选自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故事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d组织的斗争生活,刻画了小交通立安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对现在的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题材。《小交通员》一文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因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在社会上有较广泛的影响,因此以绘本的形式出版这一传统革命题材,既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又能宣扬优秀的革命传统精神,实为好的教育方式。
13、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14、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15、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d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16、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d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7、中国的土地,李向阳绝不让横行霸道,面对日本鬼子,李向阳的这句话说出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决心。
18、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19、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20、1802班何雨洵、刘伊婷、欧子惠、唐子洛演绎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信念坚定、视死如归的刘胡兰,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也丝毫不为所动,牺牲时年仅15岁。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21、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22、粟 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 赓 谭 政
23、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24、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届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电子出版物》,是一部大型爱国主义电视教学片。
25、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海娃的牧羊少年身上,一天爸爸给了他一封鸡毛信,叮嘱他送给八路军的张连长。机智勇敢的海娃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 今天,2006班刘梓涵、刘子悦、罗紫云、颜洛1902班刘语嫣、李溪蕊、姜楠熙,为我们精彩的讲述了这个故事。
26、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7、学生李佳霖:今天我们参加红心向d传承经典红色故事朗诵比赛,我们的节目是《王二小的故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8、 听完了雷锋叔叔的光荣事迹,我们都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努力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为幼儿园做一件好事。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很快乐!
29、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30、 今天,园长妈妈和小如意一起给大家阅读一个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抗日小英雄海娃与鬼子斗智斗勇,最后将鸡毛信成功送到张连长手中的故事吧。
31、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32、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33、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