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摘抄好句36句)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摘抄好句36句)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1、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2、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3、(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就像射箭比赛一样吧!登堂比赛前先互相作揖谦让,赛完后又下堂饮酒祝贺。这样的竞争,可以说是君子之争。”

4、(注释)语(yù):动词,告诉,对……说。

5、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6、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8、(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9、原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1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12、bùqùyějūnzǐqùrénwùhūchéngmíngjūnzǐwúzhōngshízhījiān

13、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5、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d。观过,斯知仁矣。”

16、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17、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19、“孝悌”不仅仅是高尚的起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所谓“君子务本”,就是指抓住“孝悌”的根本,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自己的美德。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2、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3、(注释)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上。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24、(6)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哀悼。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25、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6、(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2)吾d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d。吾d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5)裁:裁剪,节制。

27、  (原文)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8、zǐyuēwúshíyòuwǔérzhìyúxuésānshíérlìsìshí

29、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30、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31、(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32、(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33、(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3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