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3、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4、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5、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6、(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8、(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9、(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10、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10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2、(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13、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7、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18、译: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9、平安健康最重要,亲人朋友最重要,生活最重要,开心最重要。
20、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2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27、(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8、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9、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题郑所南兰元·倪瓒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30、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1、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32、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
33、(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35、(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哀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36、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3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38、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9、(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4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42、(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4、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4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46、(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7、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8、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